詠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四季之中,夏、秋兩季最為熱鬧,蟬會一直高居枝頭,刮噪地鳴叫著。牠的聲音,是規律而不變的,但是,由於季節的炎熱清涼不同,和人們受外在環境影響,導致情緒上的喜、怒變化,蟬聲在不同時刻、不同心態以及不同的人物聽來,便有截然相異的情趣和反應。
虞世南,是唐太宗時的秘書監,外貌看來雖是弱不經風,個性卻是正直激昂的,所以往往不畏權勢,發出正義的呼聲。有一回,太宗把經常喜作的宮體詩拿出,要虞世南也和上一首,世南正色的說:「您的作品是很傑出,可是,宮體詩畢竟不是雅正的體裁,臣下擔心您的喜好,會直接影響到天下的臣民,所以,不敢遵從您的旨意。」從這段話中,便不難看出他為人處世的剛正不阿。詩經三百篇中,大部分都使用了比、興的手法,也就是不直接對所指的事、物或人有所褒貶,便改採用拐彎抹角方式,或以一物,或以某件事做為一個開場白,來發抒胸中的感慨。唐朝的詩人,吸收詩經的這種表達方式,可謂不遺餘力,所以,同樣的詠蟬作品,在不同的詩人寫來,便有了互異的意境和情懷。虞世南的德行,一向被太宗稱頌,並列於其特有的「五絕」之一,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同為令人稱頌不已的特色,也因此,寫在詩體中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二句,自然成了清華人的代表語氣。身處武則天當政時代的駱賓王,聽到蟬鳴的感受便沒有這般平和了,他的作品「在獄詠蟬」,是這麼寫的:「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二句,前者影射的是武則天專權,忠臣不得出頭;後者指的卻是佞臣當道,忠臣之言不被採信。蟬聲在駱賓王聽來,竟成了患難呼聲!
2007-05-20 22:34:54 補充:
由於字數有限,你也可到以下網頁瀏覽駱賓王 「在獄詠蟬」的解釋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3601/2004/08/1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