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全人類有甚麽貢獻?

2007-05-21 2:32 am

有甚麽貢獻?

請指教 . . .



愈詳細作答愈好

回答 (3)

2007-05-21 2:37 am
✔ 最佳答案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並且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社會地區。

影響

孔子與中華文化
孔子雖為諸子之一,但「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本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學說治天下,西漢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論而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國學大師柳詒徵以孔子為「中國文化之中心」,「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


孔子與世界
孔子學說在中國周邊地區,如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地,都有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

孔子的思想也對世界其它地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西方,儒家學説推動了歐洲近代啓蒙運動,以伏爾泰、狄德羅、盧梭、洛克、霍爾巴赫、萊布尼茨、休謨、魁奈等人為代表的西方近代啓蒙先驅吸取孔子思想,打破歐洲封建世襲和神學統治,催生發展了自由觀、平等觀、民主觀、人權觀、博愛觀、理性觀、無神論觀等現代觀念,促進了人文、政治、經濟、社會乃至科學等方面學説的發展。[2]。


爭議
主條目:孔子學說討論
孔子思想雖受到歷代朝代的高度重視,但卻在近代以來受到較多的批評。有人認為孔子思想是封建社會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批評者並未對孔子思想有深入了解,僅僅是在字面上作文章。

雖然孔子思想曾遭受太平軍運動、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的衝擊,但是孔子思想仍舊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靈魂。
參考: ME
2007-05-21 2:59 am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也就是整個儒學的中心,影響著世世代代的儒生,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這些思想,在儒家的角度,是靠禮制來維繫的。若果"人人知禮",便能達到孔子所指的大同世界,也就是一個完美的、全用道德倫理維繫的社會。相對於當時其他學派,孔子的哲學主要集中在倫理道德觀念的論述,較之更著重人與社會的關係,十分具體。

1、 甚麼是"仁"?
"仁"與"忠恕之道"
"孝悌為仁之本"
二、"中庸之道"
三、"畏天命"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多之談到"天"、"命",除了對主宰一切的"天"、"命"表示信仰和敬畏外,也曾對"天"、"命"有過懷疑。《論語》記述孔子談"天"的語錄有: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予所可者,天厭之!天厭之!"
"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的天命思想,基本上是因應周代的宗教觀念,把天看作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上帝,看作是人類和自然界的最高主宰。但是,春秋後期這種神權政治已逐漸被較開明的思想所取代,所以孔子在認同"天"是有權力有意志的人格代上帝以外,又同時賦予"天"以自然主義的色彩。
至於"命",《論語》則有以下述: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道之將行也臼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以上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相信"命"。在他看來,小至人之生死,大至道之廢行,一切皆由命定。天命不僅存在,而且可知,所以"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正是他認為天命不可拒,所以便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三畏"之中,以"畏天命"為首。孔子賦予"知命"、"知禮"以同等之意義,因而樂天知命與安貧樂道也就沒有區別,都是要求人們服從命運的支配。典型的例証便是孔子稱贊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過,孔子不是人要完全被天命所控制的,正如他的話:"盡人事以待天命",不管如何,都要先盡自己之力量去做到最好,在當時那麼迷信的環境中,這不啻是一項大進步,表現了儒家重視實幹的精神

四、"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說過"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有人據此認定孔子是個無神論。但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中可知此說不太正確。"敬鬼神",其前提就是承認有鬼神,否則,何來有敬?這個問題的本意是說明孔子對鬼神採取既承認又迴避之態度。

   他不僅認為各家有各家的祖先,該祭的祭,"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而且也認為天有天神,山川有山川的神,甚至"迅雷風烈必變",以示對神祟敬。對於祭祀鬼神,孔子非常虔誠,強調"祭如在,祭神就要象神真的在面前那樣。

   另一方面,孔子卻又對鬼神表示懷疑態度。當子路向他請教如何侍奉鬼神時,孔子回答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問他生死是一回什麼的事,孔子便說:"未知生,焉知死?"仔的分子回應他的講學時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都表現了孔子對鬼神觀念所掙採取的態度,既不沉迷,也不否定。既然不知鬼神是什麼來的,那就不必說;既然喪禮、祭祀是古代傳下來私一種禮儀,合乎周禮,那就應以恭敬的態度行喪禮、祭禮。

   孔子這種思想,在當時迷信之風靡盛行的春秋時代,是十分進步的。根據《左傳》記錄,當時多數人都還沒有跳出原始的鬼神迷信方式的時代。可見他在復禮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創見。這也開創了中國之"重人"精神,代鬼神之說成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

五、"生知"與"學知"
六、孔子與名教  
   總括而言,在孔子手裡,"名教"觀念不但被用來灌輸他的整套倫理思想,而且是他推行禮治、化民成俗的主要手段。名聲不朽的觀念有著特殊的引誘力,以致後世儒生竟有"周孔垂名教"、"名教中自有樂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夫子為千萬世名教之主"、"聖人以立名教"的結論。

孔子學說影響

   政治方面,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儒家便成為中國歷來的"正統之學",若想飛黃騰達,或想實現政治抱負,非要讀儒家不可。這可解釋了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官員都是儒生。

   教育方面,孔子所開創的私人講學之風,流傳後世而增大其規模。當儒學成為"正統"官學之後, 中國的教育事業便以它為中心,儒家文化得以興盛。小孩,若家境不太差,能夠供養他讀書的話,自小開始就要誦習儒家經典,為未來立身處世舖路。這可反映了儒學深入民心的程度。

   思想方面,儒家所主張的"仁",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讀書人, 以"仁"為本所推展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可 說是中國讀書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孔子的思想,歷來有 不少人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戰國時便有"亞聖"孟子、主張"性惡" 的荀子;使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漢代大儒董仲舒。

   唐代的古文家韓愈,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來推動其"古文運動";以及宋明理學的代表朱熹、 王守仁等,他們的學說都是建基於儒學而有所闡發(當然有所偏頗和走向極端)。新文化運動雖然將儒家思想批評得一文不值,但近 現代學者也開始重新研究儒家的學術價值,現在大儒唐君毅先生 便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西方的漢學家,也都十分重視儒學;現在美國政府倡導的家庭觀念,就是基於這些漢學家的研究而實行 出來的產物。

   社會方面,由於學習儒學可以使平民晉身統治階層,提高社會地位,所以傳統中國社會便出現四民之說:"士、農、工、商。"士即位讀書人,中國古代讀書人皆是儒生,位列四民之首。不論他們出身如何,總之能出仕為官,就會受到尊重。反之,則百般凌辱。因此,中國社會的分化十分嚴重。讀書人有他們的清高,但下層人民連生計都成問題,文化出現斷層,而令儒家的理想抱負不能廣及民間,"大同"世界的"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理想沒曾出現。

   總括而言,儒學影響著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文化,現在我們的生活也受孔子的思想所影響。當然,這是有好有壞的,我們在學習儒學時,不要被各種有所預所誤導,要以一顆清明的心,去體會箇中價值,這才得其精髓:"中"!
參考: 由於字數關係,你可以到: http://hk.geocities.com/chinpcp/confucism/j.htm 看(孔子的思想)
2007-05-21 2:42 am
它推行「有教無類」和「因才施教」。讓各位兒童有書讀
參考: book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4: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20000051KK042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