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飲食文化
廣東人喜歡吃,東莞人更喜歡吃,不說別的,單論數量,東莞大大小小的餐館飯店就超過10000家,對於一個面積不足2500平方公里的市來說,這個數量相當驚人。
東莞美食歷史悠長
要談東莞的飲食,還要先從東莞的歷史談起。東莞立縣始於東晉,然而東莞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代。而東莞飲食的源頭,最早是從秦始皇的時候開始的。東莞市花園粥城的總經理黎平告訴記者,秦代的時候,東莞屬于“百粵之地”,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派兵征伐百粵,後來一部分將士就在當地留了下來,帶來了中原文化,也帶來了中原的美食,這些美食直到今天仍然流傳下來。
比如說東莞著名的小吃“麻葛”,就是秦朝時候的食品,東莞著名的史學家容嬡(容庚之妹)還對此做過考證。而“麻葛”的寫法也是容嬡給定的,因為麻葛是東莞話,“葛”是一段一段的意思,以前有音無字,直到容嬡為其定名。
還有一道東莞著名的本土菜“洗沙魚丸”,也是緣自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愛吃魚,有怕人暗害他,因為戰國的時候專諸刺王僚的時候,就是把匕首藏到烤魚的肚子裡最後成功的。於是就產生了魚丸這道菜,把魚肉做成丸子,就不會再藏什么東 西了,而且沒有刺,吃起來也方便。
此後在五胡亂華、安史之亂、宋金對峙等多個時代,都有大批的中原人南遷,帶來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東莞的飲食於是不斷地融匯中原文化,並與本土地物產、風俗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魚米之鄉”美食多
除了歷史的元素,地理對東莞飲食的形成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東莞以前是以農業為主的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而飲食自然跟“魚”和“米”有重要的關係。實際上,正是這一物產基礎,造就了東莞本土飲食的兩大類型--小吃和小炒。
小吃主要指東莞飲食中的糕點類。東莞的小吃源遠流長,品種多達200多個,十分豐富。東莞小吃主要是農家自己制作的,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小吃的原料主要是米,具體又分糯米和粳米兩種。每到秋天收割完畢,農家就會把米做成各種各樣的糕點。大部分的小吃是把米磨成粉,然後再製作,也有直接用米制作的,而磨粉是小孩子很願意做的工作。制作出來的小吃由於水分少,可以放一冬天,直到第二年清明,這樣在冬天就不愁沒的吃了,而且逢年過節,小吃也是很好的招待食品,比如麻葛、眉豆糕、油角、糖環等,非常受人歡迎。
小炒則是指東莞飲食中的菜類。應該說,這一部分更能體現東莞飲食的特色。作為粵菜的一支,東莞的菜餚有其非常獨特的地方。由於東莞以前以農業為主,所以東莞的菜式具有濃厚的農家風味。相對而言,東莞的菜餚不如普通粵菜那么清淡,味道略重,而且肉類在其中佔了很大的比例,比如白沙油鴨、虎門膏蟹、冼沙魚丸、道肉丸、石排煮大魚、厚街臘腸、塘廈祿鵝、烘梅生滾骨等等,都是以肉類為主的菜餚。這主要是與東莞的物產豐富有關,同時不高的生活水準也使這些大魚大肉更容易成為人們中意的菜。在做法上,東莞的菜餚更講究工夫,步驟倒不是很複雜,但吃起來很爽。
地方美食唱主角
東莞雖然地方不大,但地形和文化卻比較多樣,因而飲食也十分多樣。所以說飲食風格的多樣性是東莞美食不得不提的一大特點。大致說起來,東莞的飲食大致分為西部的水鄉片和東部的山區片兩大片。而每一片中,不同的鎮又有不同的特點。
水鄉片由於溝叉縱橫,水產豐富,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因此飲食也以魚蝦為特色,比如洪梅芋合幹拗蜆肉、石排煮大魚、虎門蜜汁烤鰻魚等。而水鄉片內的各鎮,風格又不相同,道、洪梅等鎮以淡水為主的地區與白沙、虎門等靠 海的地區,飲食區別不小,比如虎門的膏蟹、麻蝦,就是其它地方沒有的。
山鄉片由於地處山區,美食多以家禽、家畜為特色。另外,由於山鄉片靠近惠州等地區,受客家文化影響比較深,塘廈、鳳崗等鎮的客家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飲食文化受客家文化影響很大,口味偏重偏鹹。比如客家紅燒肉、塘廈豉油皇肚尖、鳳崗客家狗肉、清溪過年鵝等菜餚都是山區片的代表菜餚。
名菜名點惹饞涎
東莞的本土美食品種繁多,而目前真正能夠做出東莞本土菜的餐館並不多。在各鎮區,對東莞風味保持的稍微多些,城區範圍內想吃到純正的東莞菜地方不多。最有名的當屬花園粥城,這家企業本來就以東莞飲食為特色,在萬江永泰店又專門推出“莞鄉菜”系列,大受東莞人歡迎。此外,華僑大廈、東莞賓館、東方飯店、東莞山莊等老牌的飯店中,對東莞本土的美食尚有較多的保留。
希望可以幫倒你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