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愛是一種發乎人內心的情感,在中文裡有著很多解釋,由某種事物給予人少許滿足(如我愛進食這些食物)至為了愛某些東西而死(如愛國心、對偶結合)。其可以用來形容愛慕的強烈情感、情緒或情緒狀態。在日常生活裡,其通常指人際間的愛。可能因為其為情感之首位,所以愛是美術裡最普遍的主題。愛有時亦會被形容為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
愛最佳的定義可能是主動行動,以真心對待某個體(可以是人、物件或神),使整體得到快樂。簡而言之,愛即主動使整體得到快樂。(Thomas Jay Oord)。
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可以認為是人性的特質,換言之,愛是作為人必須具備的本質之一。雖然世界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使得一個普世的愛的定義難以道明,但並非不可能成立。請參看沙皮亞-沃爾福假設。愛可以包括靈魂或心靈上的愛、對法律與組織的愛、對自己的愛、對食物的愛、對金錢的愛、對學習的愛、對權力的愛、對名譽的愛、對別人的愛,數之不盡。不同人對其所接受的愛有著不同的重視程度。愛本質上為抽象慨念,可以體驗但難以言語。
科學模型
生理學上愛是哺乳類動物的意慾表現,就如飢餓或口渴。心理學上愛是社交與文化的表現。其兩者皆有可能是正確的,愛肯定是受到荷爾蒙(如催產素)與外激素影響而產生的表現,但同時人們對愛的想法與行為亦受到其對愛的信念影響。
[編輯] 吸引與依附
生物學觀點普遍認為愛有兩種主要意慾,性魅力與依附。成人間的依附被假設為共同協作以孕育下一代,並讓其依附其父母。
2006年2月,該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文章「愛:化學反應」討論了愛與化學反應的關係。其作者史雷特解釋了部份關於此領域的研究,部份重點為:
化學觸發反應可以表示為熱烈的愛,長期的依附的愛則要雙方互相參與而非只是單人參與。
沉醉在愛河時的血清素效應(serotonin effects)擁有與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相似的化學表現(這解釋了為何沉醉在愛河的人無法想到其他人)。因此亦有人主張若患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的精神病人服食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其他抗抑鬱藥,其墮入愛河的能力會被阻礙。舉例:
"我知道一對夫婦在離婚邊緣,那位妻子在服食抗抑鬱劑。但當其停止服食後,其能再次享受性高潮,感到其對丈夫的性魅力得到更新,而其夫婦兩人亦再次與對方相愛。"(38)
當剛開始時期的熱愛消失後,便會轉為長期依附的愛,這是因為催產素等化學物的影響。按摩與做愛可以幫助觸發催產素的作用。
為了觸發吸引力,進行費神的活動如駕駛雲霄飛車很有作用。即使只是做了十分鐘的工作,亦可使其對他人的吸引人增加,這是因為其心跳加速與其他生理反應加速。
[編輯] 友愛與熱愛
傳統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愛是由友愛與熱愛組成。熱愛是強烈的渴望,通常陪隨著生理激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如墮入愛河)。友愛是由緊密的行為而引起的愛慕與感覺,但不陪隨著生理激起(如君子之交)。
[編輯] 愛情三角理論
主條目:愛情三角理論
在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19-135))裡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對愛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愛由三部份組成:
親密 – 包括了緊密感、聯絡感與約束感。
激情 – 包括了驅使人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
承諾 – 包括了短期的愛戀與長期的愛的維繫。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三個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三個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這三個元素可以構出七種不同的愛的組合:
親密 激情 承諾
好感 或 友誼 x
迷戀 或 深戀 x
虛愛 x
浪漫之愛 x x
友伴愛 x x
熱愛 x x
圓熟之愛 x x x
[編輯] 愛的風格
蘇珊·漢迪斯與克萊德·漢迪斯根據李約翰的理論開發了愛的態度指標,稱為愛的風格。其將人際關係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情慾之愛 — 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熱愛。
遊戲之愛 — 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友誼之愛 — 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現實之愛 — 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依附之愛 — 重情緒的愛,不穩定,是由浪漫之愛衰退而成,充滿妒忌與爭執。
利他之愛 — 完全無私的愛,重視神交。
兩位漢迪斯認為男人會漸漸趨向遊戲之愛與依附之愛,反之女人則會漸漸趨向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而兩者之間的關係若是具有相類的愛可維持得更為長久。
[編輯] 愛的階段
費雪提議愛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著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伙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伙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根據現代科學對愛的解釋,由吸引至依附轉移需要三十個月時間。其後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文化觀點
[編輯] 中華文化
現代漢語與中華文化裡,少數的詞匯被用作描繪愛的慨念︰
愛這個字可用作動詞如我愛你或名詞,如愛情。
戀這個字並不會作單詞用,通常會與其他字組合,如談戀愛、戀人或同性戀。
情這個字通常解作感覺或情緒,通常指代為愛,而其可與其他字組合為相愛的意思,如愛情、情人。
在儒家學說裡,戀是純愛之意。戀為所有人追求的東西,為道德生活的反映。而中國的哲學家墨子則發展出與儒家的戀慨念相對的愛的慨念。愛在墨家學說裡為兼愛之意,即愛無等差,對眾生皆持對等的愛。浪費與攻伐對愛則不利。雖然墨子的想法亦有一定影響力,但儒家的戀仍是大部份中國人對愛的慨念。
感情指兩人之間的感覺。兩人會以建立良好感情來表達對對方的愛,如互相幫助。而且可以對萬物存有感情,不只限於人。
緣份是指兩人間命運的關連。俗語說︰有緣千里能相聚,無緣見面不相識。
早戀是在當代中國常用的概念,指的是青年 、童年時發生的「愛情」或者對某異性人「感興趣」 或「痴情」。早戀包括青年「男女朋友」以及兒童的早戀感覺(跟英文的「crush」這概念有一點關係)。這概念表示當代中國文化 、社會上的普通觀點,就是未成年人由於學習的壓力,不應該談戀愛,否則對他們前途和出息可以有壞處。很重要一種原因是當代中國教育制度的極大競爭性。報紙和別的媒體也報導早戀這現象對學生的危險與家長的擔心。
[編輯] 大和文化
在日本佛教裡,愛意味著關懷、熱情與基本渴望。其可發展為自私或無私與教化兩方面。
甘え,在日語裡指撒嬌,是日本人撫養子女的文化。日本母親通常會緊抱與縱容其子女,其子女則會通由依賴與孝順來回報其母親。部份社會學家(最著名的為土居健郎)認為日本人在長大後的社交手法很大程度建基於童年時對母親撒嬌的手法。
在日語語言學裡,最常見與愛相關的兩個字為愛與戀。通常非浪漫之愛均以前者表示,而浪漫之愛則以後者表示。父母之愛則稱為親の愛,而與人相戀則稱為戀する。當然亦有特例,愛人此詞解為相愛之人並暗示為非法的關係,通常表示為婚外情,反之戀人則有男朋友、女朋友或伴侶的含意。
在每天的交談裡,愛與戀卻較少用到,反之以愛している或戀している來表示我愛你的人較多,例如日本人會說好きです來表示我喜歡你 -- 好き解為喜好,亦可以用作表示對食物、音樂或其他事件的愛好,就如壽司が好きです解為喜歡壽司,其暗示愛,但沒有淡化其情感。
[編輯] 古希臘文化
希臘語裡將愛此字用作數個不同的感官裡,如古希臘語裡的philia,eros,agape,storge與 xenia。然而,希臘語與其他語言一樣,均是難以徹底分開這些字的含意。在古希臘語的聖經裡,agapo這個動詞與'phileo有著同一解釋。
Agape (ἀγάπη agápē) 在現代希臘語裡解為愛,而s'agapo這詞句解為我愛你,agapo這字解為我愛。其主要指純愛,而非事物外表吸引而產生的愛(eros)。然而,有時agape會與eros同義,其亦有時亦會譯為精神上的愛。
Eros (ἔρως érōs) 解為性愛與激情,追求感官的享受與擁有。希臘語erota解為沐浴在愛河裡。柏拉圖將定義淨化,雖然eros為人最初的感覺,但其卻可成為鑑賞一個人擁有的美麗的根據。Eros幫助大腦記起何謂美麗,並使人明白到崇高的事實。愛人們與哲學家們均以eros來尋求真相。其有時亦會譯為肉體上的愛。
Philia (φιλία philía)在現代希臘語裡解為友誼,為冷靜且高尚的愛,此慨念由亞里士多德提出。其包括了對朋友、家庭與社群的忠誠,並需要善良、平等與友善。Philia會因為現實原因而增進,使雙方均可由其關係裡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