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有冇後宮??

2007-05-19 7:51 pm
我好細個就諗..既然古代既男性皇帝會有後宮佳麗三千,咁武則天有冇後宮型男三千架??==

回答 (2)

2007-05-19 8:06 pm
✔ 最佳答案
武則天有後宮
高宗死後,武則天就讓馮小寶隨便出入後宮,又把他的名字改為“懷義”,賜給他薛姓。他憑著過人的聰明,加上當年的感情,很得武則天的愛惜。薛懷義又因督建萬象神宮有功被擢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封梁國公。後來還多次擔任大總管,統領軍隊,遠征突厥。
不久禦醫沈南蓼成為武則天的新寵,薛懷義出於嫉妒,一把火燒掉了耗資钜萬的萬象神宮,武則天卻不予追究。而後薛懷義日益驕橫,終於引起武則天的厭惡,指使人將其暗殺。薛懷義死後,已過中年的沈南蓼溫和有加,卻身心虛弱,滿足不了武則天的要求。七十多歲的她又陷入了寂寥煩悶之中,喜怒無常,脾氣暴躁。
恰在此時,有人又薦張易之兄弟待寢,這兩個二十歲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聰明伶俐,通曉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寢的本領。把個武則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悅。武則天馬上給二人加官四品。從此二張儼若王侯,每天隨武則天早朝,待其聽政完畢,就在後宮陪侍。二張恃寵而驕,不僅在後宮恣意專橫,而且結黨營私幹預朝政,引起了眾怒。終於在神龍元年,張柬之等策動了“宮廷政變”,殺掉二張,武則天也在病榻上被“請”下禦座,讓位於中宗。
武則天依靠歷史的條件、特定的婚姻、個人的才幹書寫了一段輝煌的女皇曆史。然而她未料到,那漫罵與詛咒會像排天的巨浪不斷打來。尤其她擁有男寵之事,就成了她被人攻擊的一大罪狀。
冷靜分析武則天的男寵問題,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從她是“人”,一個“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個從她是個政治家,一個女皇的角度。
作為一個女人,她需要男人滿足她,這個需要她卻永不滿足。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的時候,被唐太宗賜名為“媚”,千嬌百媚,含苞待放,情竇初開,渴望皇帝的寵愛,可在太宗身邊十多年,她僅是個“才人”,與一個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個蓋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賢德、溫順、體諒、嬌柔,而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賞識。所以在太宗死後,她被遣送到感業寺為尼。
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想施展自己的報負,只能通過婚姻來實現。她需要借助一個聽命于自己的丈夫。她需要一個弱者。歷史的機遇,使太宗的兒子李治成了她的選擇。高宗李治好色多情、體弱多病,優柔寡斷,對她又一往深情。因此,武則天在度過了五年清冷孤寂的寺廟生活後,二次進宮,成為高宗的“昭儀”。這時,武則天年近三十,高宗才二十五歲,在成熟而又充滿智慧的武則天面前,高宗卻像幼稚戀母的孩童。她時而情意纏綿、亦悲亦怨、時而柳眉怒豎、粉面含威,叫高宗難以招架。僅一年多的時間,她就由尼姑晉陞為昭儀、宸妃,直至皇后。這時,高宗很難再接近別的女人了。宮中眾多嬪妃宮婢都失去了陪寢的義務,成了純粹的女性官吏。以後的三十年裏,武則天並沒有“淫亂”醜聞。精力都用在了政治鬥爭上,直到高宗去世。
天授元年(西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改國號為周,成為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她那作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發了。她寵幸的薛懷義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壯有力,後因不“馴服”,而被她暗殺。她寵幸沈南蓼,因其中年體衰而遭到厭棄。她寵幸的張易之兄弟則面若蓮花,侍寢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滿足,春情暫駐,她感謝二張的奉獻,授以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為一個女皇,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武則天畜養男寵應該說主要是為了顯示女皇的威權。二張入侍後,武則天已年滿七十三歲,就算生活優裕,養生得法,服用春藥,也難使一個老嫗返老還童。她這是在向眾人炫耀:既然男子為帝可以有成群的嬪妃。,女子登基也應該有侍奉的男寵。翻開中國的歷史畫卷,女人為帝絕無僅有。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專制時代,想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是“樹大招風”,面臨孤軍作戰的艱難。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為地、主動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和尊嚴。她在所有的領域內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樣的權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樣的利益。因此,在“性”的問題上,她也要傚法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為了“性慾”,她想擁有幾個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來憂愁的年輕異性,在貴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2007-05-19 8:06 pm
當然冇啦~佢係後宮佳麗其中一個
資料:唐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后、武則天、天后、則天后、則天武后、則天帝等,另有廢除的尊號「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本名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國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14歲入後宮為才人時,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故人稱「武媚娘」,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出生於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唐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目錄 [隐藏]
1 生平
2 諡號
3 子女
3.1 子
3.2 女
4 注釋
5 雜錄
6 參考文獻
7 參見



[編輯] 生平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宮中權鬥使她還俗入宮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三十一歲時,高宗冊封皇后,後加封為「天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氏長期代理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女皇執政期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2],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武則天日漸衰老,朝臣大多認為應當由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繼位,而武承嗣等武姓後人則認為應當傳位於同姓後人。終過長期的猶豫之後,武則天最終採納了李昭德、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正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去世前武則天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乾縣的梁山)。


[編輯] 諡號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1994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金星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來源請求]。


[編輯] 子女

[編輯] 子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 李弘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 李賢(曾改名李德)
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

[編輯] 女
安定公主早殤,後來武則天收養唐高祖女千金公主,並改其封號為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李令月

[編輯] 注釋
^ 從684年-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間,還有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幾個年號。雖然有文獻[1]把這幾個年號算作唐睿宗的,但是這段期間,武則天實際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因此大多文獻把這幾個年號算在武則天名下[2][3]。
^ 武則天的「男嬪妃」應為「男寵」而不是「面首」。

[編輯] 雜錄
唐太宗在世時,曾請天文師算命,天文師認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於一個姓武的人手裡。於是太宗屠殺武氏朝臣,沒想到所算者竟是他身邊的武媚娘。
感業寺時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則天後便魂不守舍。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后,便趁此納武則天為自己派系,跟蕭淑妃對抗,沒想到兩人皆亡於武則天之手。
武則天稱帝後,亦有多名男寵。其中最出名者乃馮小寶,武則天後派他在洛陽東的白馬寺出家,法名懷義,但仍與武則天私通。某年於蘭盆節,當時已經逐漸失寵的懷義,為討武則天注意,不慎火燒,火勢蔓延整個洛陽。
武則天為了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9000051KK014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