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法不在修,在願行」這句說話真的要好好解釋!
發願的深廣當然是分別大、小乘的其中一項目,但發願是不夠的。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離開般若波羅蜜,就算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會退墮的。
《金剛經》說:「若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就應須菩提的要求,闡釋了大乘的空觀。
那為甚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學習般若?智者大師在解釋《金剛經》時,有特別講到。我們一般人或許有幫助別人或解脫一切眾生的宏願,但離開了《金剛經》的無相三昧則不能成事。在一般情況,幫助人還算容易,但一有自身利害關係或許就不能了!再者,我們一般共同做善事的同事或對象不是聖人,是凡夫,而凡夫總會多少令我們生煩惱的。
對聲聞乘根乘又想迴小向大的人來講,學習般若亦同樣重要。阿羅漢不受一切法,就算落了地獄亦不會有苦受。問題是,二乘人認為涅槃與輪迴是分開的。依大乘的看法,涅槃與輪迴都同樣的不可得,同樣是空的,所以佛菩薩不覺得度眾生難。再者,因為修習般若波羅蜜的關係,佛菩薩覺得惡道的眾生無自性,既然無自性,這些眾生就一定不是性惡,那度化他們有何難?
但就算退墮聲聞位,這些聖者將來必定成佛,在《法華經》有提及,智者大師更說是阿羅漢被佛帶到「方便有餘土」。在《雜阿含經》提到舍利弗尊者入了涅槃,阿難尊者很傷心,就問佛:「舍利弗尊者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滅否?」佛說:「五分法身不滅。」五分法身是心所,心所要有心王才可成事。如果入了涅槃這心就滅了,五分法身如何不滅?這樣看來,佛在《雜阿含經》也在隱說大乘,智者大師等說「唯有一乘道」實在有道理的。不然,十六羅漢又怎會發願不入涅槃而長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