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點會複雜呢?像這樣的高質素問題真是可遇不可求哩~~^^ 得明顯你發問前也做了不少「功課」 =P
(1) KT界線的定義??
KT boundary其實係指土層 (soil profile)中分隔開 Mesozoic Era(中生代)的 Cretaceous Period (白堊紀,簡稱K,因為Carboniferous Period 「石炭紀」簡稱為C) 和 Cenozoic Era (新生代)的 Tertiary Period (第三紀,簡種T)的界線,呢條界線之上(即Tertiary及之後的時間) 再也沒有恐龍化石 (dinosaur fossils)出土,因為就在這65mya (million year ago,6500萬年前) 發生了隕石撞擊事件,這就是KT event喇,造成所有恐龍及當時50%的動植物絕種 (extinct)。
(2) 其他能支持過這次滅絕的動物在一個什麼的環境生存支撐下去??
目前最普遍及最受認同的是隕石撞擊說。隕石與地面撞擊會引起地面上的灰塵土壤四散於空氣中,加上撞擊所引起的地殼變動如火山爆發,使空氣中飄浮大量微粒,足以遮日,引起漫天黑暗的日子。而沒有日光照射,熱量不足,自然氣溫下降。總的來說,隕石撞擊後的清況猶如兩極的冬天,完全是黑暗和寒冷的天下。
而部份動植物點支撐下去呢?為何除了恐龍與部份動植物之外,有一些生物能逃離大災難呢?小妹看過一本書,佢話當時好多證據point out 有一顆巨大的隕石在北半球的春天擊中了地球,因此未受影響的動植物乃受地域因素影響。
而根據Darwin 的理論「適者生存」,動植物並非一成不變會呆坐等死的。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動植物會進入休眠期,由此可見牠們在打擾季節性規律下仍有可能倖免於難。
在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從四月開始的長達數個月的黑暗,對植物沒甚麼傷害,因為當時已臨近冬天,植物已通過積存澱粉及落葉等方式完成休眠之準備工作。加上動物有不少進入冬眠狀態,而沒有冬眠習慣的動物亦因要適應惡劣環壞而休眠。
故南半球的春天在九月重返時,天朗氣清了,植物種子再次萌芽,動物甦醒,事件並未擾亂其季節性的節奏。
至於北半球,數月的黑暗,為當時的動植物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時值早春,動植物均剛從休眠狀態醒來,並進入生長活躍期,光合作用與營養吸取正不可或缺。要再持續休眠下去是不太可能,因此牠們將因此夭折。
(3) 地球的惡劣環境共過了多久才回復平穩的氣候環境呢??
據那本書所說,這漫天黑暗的日子維持了約三、四個月,動植物才能重見天日。而氣候環境嘛,相信在陽光重現後,植物重生調節,在約一個月內可恢復正常。故總計約在隕石撞擊的五個月後即可回復正常。
P.S. 若對恐龍有興趣而欲聯絡小妹,歡迎按入我的檔案找小妹的email /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