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2007-05-18 4:27 am
我想知:背景,原因,經過,及其影響?
分步長盡些~~THX

回答 (4)

2007-05-18 4:30 am
✔ 最佳答案
試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經濟大衰退及極權主義的興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而在1939年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衰退是於1929年的美國發生的。當時,美國大部份的股票價格暴跌,股票市場崩潰,很多人在一夜間喪失全部資產,引起了全國的經濟大恐慌。大量工廠、銀行因此倒閉,全國陷入經濟困境。經濟大衰退導致極權主義在德國日本興起,而且帶給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嚴重的失業及社會不隱定等問題,致使它們沒有能力聯合起來阻止極權國家的侵略行動。
  極權主義統治主要是經濟大衰退而引起的。極權主義統治下有三個特點,包括在國家內實行獨裁統治,宣揚和崇拜統治者或政黨及對外採納擴張政策。意大利有由墨索里尼所推行的法西斯主義,德國有由希特拉所推行的納粹主義,日本也有由海、陸軍將領所推行的軍國主義。他們都是鼓吹對外擴張的,因而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的威脅。
  極權國家的侵略包括日、意、德三國極權國家,它們皆奉行擴張政策。它們於1930年代的侵略行動,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1931-38年間,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而列強則只譴責它;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區,而列強只經濟制裁它。而德國也侵略捷克、奧地利和萊茵河區,列強對它都是使用綏靖政策。希特拉更於1940年與意大利和日本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同盟」
  列強對擴張都實行綏靖政策,而美國則採取孤立政策,都間接鼓勵希特拉的擴張,並壯大了他的侵略野心。
  而最終引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是希特拉入侵波蘭。德國在1919年曾割讓部份土地給波蘭,而希特拉想要取回該地,但又怕入侵波蘭,史太林會攻打德國,所以他於1939年8月下甸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協定。繼而在9月1日揮軍入侵波蘭,兩日後,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國際性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爆發。


~ MY ANSER~~WW1令德國成為戰敗國,簽定<<凡爾賽和約>>由於內容條款苛刻,倍款多至是德國沒有能力償還,英國更稱要德國倍至最後一個便士,另外割地的情況令到德國四分五裂,以致日後德國要進行報復,興起的納粹德國,和其他列強採取姑息政策,令德國可以先後入侵其他國家,這是ww2爆發的主要原因~
2007-06-15 7:42 pm
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大德」!
2007-05-18 4:39 am
戰爭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俄國

列寧與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Union of Socialist Soviet Republics)

1.列寧(Lenin, 1870 - 1924)原名烏利亞諾夫,貴族出身,於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嚮往研究馬克斯的著作,因參加革命而被放逐到西伯利亞,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黨分裂為布爾雪維克黨和孟雪維克黨,列寧是前者的領袖。 
2.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被推舉為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之委員長,主張對德停戰,土地國有和由工人管理工廠,又於1918年把布爾雪維克黨改名為共產黨。
3.1922年,俄國合併其他小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史太林 (Joseph Stalin, 1879-1953)

史太林出生於農民家庭,早年因參加革命而被放逐到西伯利亞,後來潛返彼德格勒,加入布爾雪維克黨,成為列寧的得力助手,1924年成為蘇聯領袖,帶領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德國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意大利

巴黎和會與意大利


法西斯黨(Fascist Party)之組成興法西斯主義

意大利共黨暴動,全國一片混亂,不滿現狀及反對共產主義的愛國分子於1919年3月在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號召下在米蘭組成法西斯黨,與社會黨對抗,1922年,法西斯取得政權,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領導下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並把意大利帶進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威爾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s)

  1918年9月,德國戰敗已成定局,各黨派均主張進行民主改革。同年10月,基爾軍港的水兵叛變,社會民主黨人要求德國國皇威廉二世退位,德皇出走到荷蘭,霍享索倫皇朝瓦解,當時國內的主要黨派是斯巴達克黨和社會民主黨。前者主張仿效蘇聯,建立無產階級政府;後者主張召開國民會議,推行緩進改革。結果,社會民主黨領袖愛伯特順利組成內閣。1912年2月,國民議會在威爾瑪召開,愛伯特被選為首住大總統,並頒佈威爾瑪憲法,廢止階級和宗教上的特權,規定民主代議政體,規定男女公民絕對平等和社會保險制度,是當時最佳的憲法,德國成為民主共和國。 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休戰協定,1919年6月28日接受凡爾賽條約。新政府無力負擔巨額賠款,以至經濟破產,1921年,德國償付第一期賠款後要求緩期付款給法國,法國居然與比利時在1923年1月派兵佔領德國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德國消極對抗,德國的工商業全面停頓。

納粹德國

1929年全球性的經濟恐慌嚴重地打擊德國的經濟,工廠倒閉,失業人數激增,政府試圖挽救不果,人民不滿現狀,勞工階層主張革命,加入共產黨,而中產階級則緬懷過去的光榮而組織愛國團體。1920年希特拉(Adolf Hitler)在慕尼黑組成國家社會黨,甚得德國人擁護,1934年希特勒成為元首,德國成為納粹主義的國家。

納粹黨黨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

地位提高

美國對日本的限制

美國鑑於日本在太平洋的勢力大為擴張而感到不安,故聯合各國制裁日本。1921年,美國邀請中、日、英、法、意、比、荷、葡舉行華盛頓會議,成立「五國海軍協定」,簽訂「九國公約」,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重申門戶開放政策。華盛頓會議限制了各國的軍備及解決了戰後的問題,其實是針對日本,阻止日本向外擴張,損害美、英、法等國的利益。

大戰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爆發原因

巴黎和會種下的禍根

凡爾賽和約把戰爭的責任完全歸於德國,賠償金額根本不是德國所能承擔,世界經濟大恐慌,德國受害最嚴重,給予納粹掘興的機會。和約中把但澤自由市作為波蘭出口,並割波森、西普士狹長地帶予波蘭,使德國領土分裂,引起德人不滿。

此外,意大利人不滿意大利戰後未能獲得阜姆港,使法蘭西主義有機會在意大利興起。

西方民主國家衰弱

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經濟做成極大打擊。戰後英國國債增加十二倍,損失百分之二十五的海外投資。1929~33年美國經濟大衰退,令英國又更疲弱。

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單打擊了英國,更嚴重打擊了法國,因許多戰事都在法國東北發生,令法國除了要償還外債外,還要重建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

美國:原本美國在戰後成為世界強國,經濟及軍事上都領先。歐洲各國更欠下美國一百六十多億美元,成為世界經濟中心。豈知美國經濟在步入二十年代末,出現過熱現象,導致1929出現經濟大衰退。

 

無法徹底解決裁軍問題

海牙和平會議未能解決裁軍問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列強召開多次會議(華盛頓會議、倫敦會議、日內瓦會議),但列強各為己謀,無時不在擴軍備戰。

國聯之軟弱

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侵略中國東北,國聯僅派調查團來華,指日本是侵略者及不承認日本建立的傀儡滿洲國,日本竟然退出國聯,於1937年7月7日發動蘆溝橋事變。

意大利在 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後出兵侵略非洲的衣索匹亞,國聯宣佈意大利是侵略者,促使各國予以經濟制裁,意國竟然退出國聯,並兼併阿爾巴尼亞。

德國在1933年退出國聯,1935年宣佈成立空軍,1936年進軍非武裝萊茵河地區。

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俄國協助政府軍,德、意協助佛朗哥,干涉西班牙內政,國聯未有制止。

綏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對軸心國的鼓勵

德國退出國聯後,先與意大利成立「羅馬-柏林軸心」,然後與意大利和日本簽訂「防共協定」,當時英法流行綏靖政策,德國藉口與奧地利同種,又使用同一語言,進兵維也納,兼併奧國。德國又藉口捷克虐待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出兵捷克,在英、法、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後,以武力佔領捷克,改名為波希米亞 · 莫拉維亞,兼併入德意志第三帝國。

日本、意大利、德國的侵略

日本在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部的滿州。

意大利於1935年侵略北非的阿比西尼亞。國聯無法阻止日,意的侵略行動。

德國分別在1936及1938年佔領了萊茵河區及奧國。英、法兩國以綏靖政策,希望滿足希特拉的野心。但希特拉卻在1939年3月吞併了捷克. 英、法兩國才放棄綏靖政策。

爆發戰爭

1939年3月,德國強迫波蘭重劃「波蘭走廊」,英法承諾保證波蘭、希臘、羅馬尼亞之領土完整,商議合組防止希特拉陣線1939年8月,德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解除蘇聯的威脅。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蘇聯藉口保護橋民,揮軍進攻波蘭東部,英法忍無可忍,在50小時後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3日正式爆發。

大戰影響

死亡人數與戰爭耗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破壞程裏最大的戰爭,數以百萬計的工廠、礦場和農場成了廢墟,所有交通及通訊網絡被炸毀,估計約750萬民居被毀,約2500萬歐洲和亞洲人無家可歸,食物、衣服與房屋在當時極為短缺,估計約4000萬人死亡,除在戰場上的殺戮外,也有對平民的有系統屠殺,納粹分子殺了約600萬猶太人,大戰結束後,歐洲只剩下大約10000名猶太人。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殺害了20萬人。美軍的原子彈奪去了35萬人的性命。

超級大國掘起
由於二次大戰嚴重影響歐洲經濟,結束歐洲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美國和蘇聯各自領導資本和共產集團,由於彼此的不信任,導致泠戰的出現,事實上,雙方的分歧在戰時己經顯露出來。

國際合作

二次大戰使全世界陷於一片混亂,戰後,大部分國家都醒覺到有必要成立一個更有效的國際性組織,以維護世界和平,戰時,各國已決定成立一個名為「聯合國」(the United Nations)的組織,以取代國際聯盟。

此外,各國還通過合作來重建經濟,在東歐和西歐,都成立了經濟聯盟,其中成立於1957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又稱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以西歐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為基礎,它的出現標誌西歐聯盟的出現。

非殖民地化(decolonization)

由於工業革命使歐洲各國之工業技術的物質財富均凌駕各洲,因此歐洲能維持最強的武裝力量,於是在各地進行殖民統治。


二次大戰後,殖民地制度解體,其原因約有以下各項:

1. 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和法國在二戰時受重創,無力控制殖民地,世界之領導地位已被美國、蘇聯取代。
2. 二次大戰前,民族主義於亞非兩洲興起,若干印度和阿拉伯人領袖極欲擺脫歐人的統治,他們鼓勵人民從事解放運動。
3. 二次大戰時,亞非殖民地的人民看到其宗主國在戰時受挫,加上其宗主國未能善待他們,又不能保障其安全,聲望一落千丈。
4. 美國在戰後成為民主國家的盟主,一改其孤立主義政策,塑造其維護正義、和平、自由之形象;蘇聯的國力在數十年間大大增強,竭力推行共產主義,號召各地加入共產集團。
5. 二次大戰結束後,聯合國成立,基於民族自決的原則,聯合國亦協助若干國家爭取獨立。

http://ited.yingwa.edu.hk/~ywc00508/firstpage.htm
這个網有好詳細的經過,你可以去睇下
2007-05-18 4:30 am
試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經濟大衰退及極權主義的興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而在1939年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衰退是於1929年的美國發生的。當時,美國大部份的股票價格暴跌,股票市場崩潰,很多人在一夜間喪失全部資產,引起了全國的經濟大恐慌。大量工廠、銀行因此倒閉,全國陷入經濟困境。經濟大衰退導致極權主義在德國日本興起,而且帶給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嚴重的失業及社會不隱定等問題,致使它們沒有能力聯合起來阻止極權國家的侵略行動。
  極權主義統治主要是經濟大衰退而引起的。極權主義統治下有三個特點,包括在國家內實行獨裁統治,宣揚和崇拜統治者或政黨及對外採納擴張政策。意大利有由墨索里尼所推行的法西斯主義,德國有由希特拉所推行的納粹主義,日本也有由海、陸軍將領所推行的軍國主義。他們都是鼓吹對外擴張的,因而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的威脅。
  極權國家的侵略包括日、意、德三國極權國家,它們皆奉行擴張政策。它們於1930年代的侵略行動,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1931-38年間,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而列強則只譴責它;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區,而列強只經濟制裁它。而德國也侵略捷克、奧地利和萊茵河區,列強對它都是使用綏靖政策。希特拉更於1940年與意大利和日本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同盟」
  列強對擴張都實行綏靖政策,而美國則採取孤立政策,都間接鼓勵希特拉的擴張,並壯大了他的侵略野心。
  而最終引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是希特拉入侵波蘭。德國在1919年曾割讓部份土地給波蘭,而希特拉想要取回該地,但又怕入侵波蘭,史太林會攻打德國,所以他於1939年8月下甸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協定。繼而在9月1日揮軍入侵波蘭,兩日後,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國際性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爆發。


~ MY ANSER~~WW1令德國成為戰敗國,簽定&lt;&lt;凡爾賽和約&gt;&gt;由於內容條款苛刻,倍款多至是德國沒有能力償還,英國更稱要德國倍至最後一個便士,另外割地的情況令到德國四分五裂,以致日後德國要進行報復,興起的納粹德國,和其他列強採取姑息政策,令德國可以先後入侵其他國家,這是ww2爆發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國家、生命財產的損失等等,沒有其他的戰爭堪與比擬;而其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更是全面而深遠,即令在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加以關注、省思。
重溫丘吉爾的這句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本來很容易避免,善良的軟弱強化了邪惡的刻毒。”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世界性的大規模戰爭。然而,
這是分為德意兩軍對英、美、法、蘇的歐洲決戰,以及,日軍對美、英、中
國及太平洋的苦戰。這兩個巨流的戰爭,有如雙頭的阿修羅王(嗜好戰爭的印度
惡神)是狂亂而殘暴的,亦是最惡、最大的戰爭。
一九四二年八月起約六個月之間,日軍於卡達卡那爾島,惡戰苦鬥之時,
德軍正在史達林格勒從事於惡戰苦鬥。又如,一九四四年,日軍於瑪利它那外海掀起大海戰之時,歐洲戰線方面,諾曼第登陸作戰將進行的如火如荼,一九四五年二月,同盟國召開雅爾達會議之後,日軍已在硫研島負嵎頑抗以致全軍履沒。
如此這般,為了正確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起見,必需把太平洋戰爭及歐洲戰爭的兩大戰線,綜合地歸納,而把其千變萬化的真相,廣泛地加以展望、批判,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二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被剷除。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並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坦克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準,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導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併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戰爭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爭策源地。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與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德國的納粹主義的興起,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遠東,日本的軍國主義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達到擴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間的目的。
補充時間:2007-01-01 13:48


戰爭結束
1945年8月9日早晨,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在天空升起一個高度達6萬英尺(18公里)的蘑菇雲。在硫磺島、沖繩島以及其他地方的苦戰使雙方都遭受嚴重的人員傷亡,不過這些戰役的成果是日本的緩慢撤退。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深飛行員喪身戰場,日本開始實行由神風特攻隊直接衝擊重要軍事目標,試圖減緩美國部隊的進攻速度。但同時,東京和其他城市還是遭到了美軍的轟炸。1945年2月3日,蘇聯同意介入太平洋戰事。
補充時間:2007-01-01 13:49


1945年4月5日,蘇聯政府在《蘇日中立條約》到期前,宣佈《蘇日中立條約》不再有效。投機的史達林選擇在8月8日對日宣戰,並由百萬大軍進入中國東北地區。中國的各路軍隊亦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戰略反攻。而同月美國在日本的廣島(8月6日)和長崎(8月9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補充時間:2007-01-01 13:50


面對核武器的威脅與中國東北地區的喪失,日本裕仁天皇與內閣開始重新考慮投降。日本帝國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英文V-J Day)正式宣佈投降。最終的投降書是於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簽署的,此後麥克阿瑟將軍開始負責日本的重建。這段時期在日本被看作是美軍的佔領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946年12月31日正式宣佈,美日兩國已經不處於敵對狀態。
補充時間:2007-01-01 13:51


戰後
或許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學到的慘痛教訓,西方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並沒有向戰敗國要求索賠。相反,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的「經濟復甦計劃」(即「馬歇爾計劃」)要求美國國會撥款上百億美元,用於歐洲的重建。馬歇爾計劃使西歐恢復了經濟繁榮,使西歐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蘇聯勢力的擴張。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29: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7000051KK038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