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資料

2007-05-18 3:44 am
我要佢D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同埋詳細資料

回答 (2)

2007-05-18 3:49 am
✔ 最佳答案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此說法有待考據,另一說為曹騰堂兄弟之子),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
漢魏間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曹操自幼機警有智計,好游 蕩任俠。20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執法嚴厲、不避豪強。黃巾起義爆發後,拜騎都尉,參與鎮壓起義軍。初平元年(190),參與關東州郡討伐董 卓,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此後與陶謙、呂布、袁術等連年互相攻戰,實力逐漸壯大。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於洛陽,又奉帝遷都於許昌,拜司空,封武平 侯。自此建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建安五年,官渡一戰,擊敗袁紹,此後即逐步統一了北方廣大地區,結束了中原地區持續達20年之久的戰亂。建 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荊州,在赤壁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三國鼎立形勢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進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於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

  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裏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薤露行》、《蒿裏行》二詩,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 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後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各懷野心,互相殺伐,在內容上緊相承接。詩篇以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 段歷史過程,因此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鐘惺《古詩歸》)。尤其可貴的是,在《蒿裏行》詩中他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 難:“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幹時,詩篇描寫冬日太行山區的酷寒、荒 蕪、險峻,形象生動,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感受。《步出夏門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烏桓時。該詩包括“豔”(前奏)及四解。“豔”著重寫了詩人出 征時的複雜心情。一解“觀滄海”,寫進軍途經碣石時的觀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寫歸途中見聞;四解“龜雖壽”,寫取得了這場重要戰役勝利後 的思想活動。其中“觀滄海”描寫大海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詩人包容宇宙、 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龜雖壽”以一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詩人對人生及事業的看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詩人貫徹終生的積極 進取精神的真實表白。

  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前兩篇寫詩人的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並用的賢 君良臣政治。這在漢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詩句,來 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的心情。

  遊仙詩有《氣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說的,所以他寫這些詩當別有所寄,不能據此把他與秦皇、漢武的求仙等量齊 觀。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 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裏行》,在漢樂 府中都是挽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 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曹操的散文多是應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書三大類。其代表作有《請追增郭嘉封邑表》、《讓縣自明本志令》、《與王修書》、《祀 故太尉橋玄文》等。這些文字的共同特點是質樸渾重、率真流暢,寫出了曹操的獨特聲口。如《讓縣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奮鬥經歷,分析當時形勢,剖析自己 的心志,其中“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等語,寫得極其坦率而有氣魄。從東漢以來,散文出現了駢化的趨勢,至漢末而漸顯;一般散文作者 開始講求對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質實明練的文體,在當時獨樹一幟。魯迅曾稱讚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見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心雕龍·時序》)。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宣導影響下進行的。

  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有關曹操作品的注釋,主要有黃節《魏文帝魏武帝詩注》,北京大學出版組1925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稱《魏武帝魏文帝詩注》。
參考: me
2007-05-18 3:49 am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獻帝初平二年(192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他還擅長詩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8: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7000051KK035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