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些上海和香港營商的資料?

2007-05-18 2:28 am
我想找一些上海和香港營商的資料?兩篇
更新1:

thx唔講廢話 好急ga,幫下手各位

回答 (4)

2007-05-22 5:06 am
✔ 最佳答案
香港: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及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與內地在 CEPA 的第二階段進程中,達成了有關內地企業到香港投資進一步便利化的協定,國家商務部及 國務院港澳辦 隨即在 2004 年 8 月底頒佈實施「 關於內地企業赴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投資開辦企業核准事項的規定 」,為內地企業赴港投資提供法制化的框架,大大提高審批程序的透明度和效率,為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香港是一個全面開放的商貿平台,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內地企業也不例外。香港是外商進入中國內地的門戶,也是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的橋梁,一直以來,香港非常歡迎內地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利用香港這國際商貿平台走向世界,開拓海外市場。

香港除了擁有完善的基建和配套服務外,更匯集了內地主要從事貿易和招商引資的機構代表,是內地企業尋求外來資金和合作夥伴的理想平台;因此成為海外投資者瞭解內地情況及尋找投資機會的窗口,是外商進入內地的門戶。香港可以發揮高效率的國際商貿功能,為香港、內地及海外企業,創造三贏局面。

跨國公司雲集香港,內地企業更可在此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聯繫,建立向國際市場「走出去」的先頭陣地,從而建立企業的全球商業網絡。

香港是一個國際商貿中心,年中舉行國際展覽會及會議無數。香港的國際展覽會及會議以務實見稱,是實際進行商業洽談的場所,成交金額方面迭創新高。內地企業到此,可在短時間內儘量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洽談貿易及投資事宜。

由於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和銀行體制,是亞洲區金融市場中擁有最多國際金融專才的地方之一,其監管制度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同和信賴,因此,一直是內地企業籌集國際資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場所。除國有企業外,近期在香港主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內地民營企業越來越多。

香港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概念以國際準則為準,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集資,更可間接引進香港上市公司的運作模式,讓內地企業參考,豐富他們的企業治理概念,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經營效率,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香港設立公司,手續十分簡便。法律上對營商的要求並不複雜,清楚明確,高度透明。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好處之一是: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員,同時中國亦開放市場,讓國內外的企業競爭。由於過去體制的局限,內地不少企業現仍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經驗。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市場的地域疆界日漸消除,未來企業將面臨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企業要在未來求生存、求發展,只有面對挑戰。內地企業要面對這挑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儘快「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由於香港的獨特政治、經濟及文化條件,正好是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最有利的戰略據點。香港歡迎內地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前來設立這樣的戰略據點,好讓他們未來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以中國為基地的跨國企業。


上海: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國銀行和公司。上海是當時中國的經濟貿易中心。上海不僅彙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的原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以及外國在華金融機構。在外灘附近聚集了各國頗具實力的銀行: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還擁有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莊和信托公司(以下簡稱私營行庄公司)。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而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莊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銳減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併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

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臺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3]


從外灘眺望浦東陸家嘴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連續十年年均經濟成長超過8%。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

上海工業發達,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上海的工業發展水準就已全國領先。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東南地區飛速發展,一度使上海的工業面臨邊緣化的危機,但自90年來中期以來,隨著浦東新區的開發,以及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減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業又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上海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他還有汽車、航空、太空等工業。張江高科彙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農業占總體經濟的比例較小,大約在1.7%左右。

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目前紡織業、重污染行業等低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遷往郊區或關門停業,上海市整體產業結構進步明顯,已形成並逐漸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區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國內地最大的港口。 200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7900萬噸,超過荷蘭鹿特丹成為世界第二大貨運港。 2005年上海港貨櫃吞吐量達到1808萬TEU(標準箱),保持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櫃港口地位,預計2006年全年吞吐量將超過2000萬TEU。港口吞吐量約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設的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稅港設計年貨櫃吞吐量為2200萬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開港,2020年全部建成)。

上海經濟也受到其周圍省份的非經濟方面的競爭。上游省份GDP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尤其是來自黃浦江上游的飲用水污染,已成為困擾上海發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難題。
2007-05-22 5:47 am
佢係迪迪仔..
哈哈..我都係到抄左野...
多謝你WO..
迪迪仔..哈哈..^^
2007-05-22 2:22 am
你係迪迪仔定肥金?!
上網抄答案...超狗10R;;;
自己做喇.....-_________________-"

PS.知吾知我係邊個?!
2007-05-18 2:31 am
我找一些上海和香港營商的資料?兩篇 please one day


收錄日期: 2021-04-26 15:04: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7000051KK029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