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鴉片戰爭

2007-05-18 2:13 am
鴉片戰爭到底是貿易戰爭還是侵略戰爭??試就史實和袁偉時教授的見解來說明你的看法
(唔好完全copy from internet!!須注明出處!!約350字)

回答 (2)

2007-05-18 2:22 am
✔ 最佳答案
7. 鴉片戰爭的起因:(遠因、近因)



1840年中英之間的戰爭,中國人稱為「鴉片戰爭」,因為戰爭是禁止鴉片貿易而引起的;英國人則稱為「貿易戰爭」,把戰爭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貿易的事件上去。以下從遠因和近因兩方面,簡述鴉片戰爭的起因:

遠因



1. 政治觀點不同

中國自古以「天朝大國」自居,視外國人為朝貢者,故一向無平等外交的觀念。英國則在當時雄霸歐洲,殖民地遍佈全球,自視甚高,自無向中國低頭之理,故決心以武力爭取平等待遇。



2. 經濟觀點不同

中國以農立國,向來自給自足,只視國際貿易為嘉惠遠人。至於英國在工業革命後,重商主義流行,視中國為有待開發的大市場,英廷三次遣使改善貿易關係,交涉既不成,終訴諸武力解決。



3. 商業觀點不同

在中國立場,鴉片嚴重傷害國民身體,應予禁絕,故派林則徐赴粵嚴厲執行禁煙政策。英國商人則認為鴉片是一種商品,在互惠互利原則下進行,不能任意沒收他國貨物。



4. 法律觀點不同

此次戰爭的促成,為清兵圍困商館,斷絕英人供應,並勒令英商具結。這在中國政府來說,是禁煙的合理措施,但英國政府則以此為侵犯人權及自由的不合理措施。



5. 經濟利益衝突

中國因鴉片的輸入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通貨緊縮,土貨滯銷,百姓欠稅,嚴重影響國計民生,清廷不得不厲行禁煙。而英國在中英正常貿易下,長期處於入超的地位,販賣鴉片給中國則可抵消此差額,且賺取暴利。中英雙方在鴉片問題上存有很大的衝突。



近因(導火線)



1. 林則徐禁煙

道光18年(1838年),林則徐赴廣州厲行禁煙,令外商交出鴉片二萬餘箱,在虎門盡行銷毀,並要求外商具結,保證以後不夾帶鴉片,否則「船貨充公,人即正法」。各國首肯,惟英國商務總監義律在商業和法律的理由下,拒交出鴉片和具結,被林則徐逐往澳門。義律促英廷以武力解決。



2. 林維喜事件

道光19年(1839年)7月,英國水手醉酒行兇,將九龍尖沙咀村的村民林維喜毆斃,義律拒絕交出兇手,自行輕判了事,林則徐遂將英商迫離澳門。義律致電回國要求援兵。英政府以英人生命受威脅﹑商務受限制﹑及英國國旗受辱為理由,翌年(1840年)向華宣戰,稍後道光亦下令對英宣戰,鴉片戰爭爆發。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清廷簽下屈辱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不但是近代史的起點,且隨之來的外憂內患,影響近代中國的發展至鉅。



~~~~~~~~~~~~~~~~~~~~~~~~~~~~~~~~~~~~~~~~~~~



8. 鴉片戰爭的經過:



1840年中英之間的戰爭,中國人稱為「鴉片戰爭」,因為戰爭是禁止鴉片貿易而引起的;英國人則稱為「貿易戰爭」,把戰爭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貿易的事件上去。以下簡述鴉片戰爭的經過:



1. 第一階段

在1840年6月(道光20年),義律率英軍進犯廣州,見林則徐海防甚嚴,即北上,攻陷廈門﹑定海﹑寧波等地,並於8月直迫天津的大沽。直隸總督琦善只求省事主和,私允英人賠款﹑通商﹑懲罰林則徐等要求,英軍退回廣州。道光誤以為琦善片言退敵,遂革除林則徐,命琦善為兩廣總督。



2. 第二階段

琦善赴粵,在1841年1月(道光21年)與英私訂《穿鼻草約》,答允割讓香港﹑償煙價600萬兩﹑兩國公文平等往來﹑恢復廣州商務。道光聞訊大怒,認為割讓香港有損天朝大國體面,將琦善革職,改派奕山赴粵,向英再宣戰。英軍不久攻陷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英隨即逼近廣州,奕山大敗乞降,遂與英在5月簽訂《廣州和約》,答允先償軍費600萬兩,割香港稍後再談。



3. 第三階段

英廷不滿《穿鼻草約》所得,革除義律,改派樸鼎查揮軍直上,在1841年7月(道光21年)連陷廈門﹑定海﹑寧波。次年,再陷上海﹑鎮江,直逼南京。清廷即派耆英﹑伊里布赴南京議和,在1842年8月(道光22年)訂定《南京條約》,歷時兩年的鴉片戰爭正式結束。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自簽訂南京條約以後,隨之來的外憂內患,影響近代中國的發展至鉅。
2007-05-25 2:53 am
本來英國無意與中國發生戰爭

但中國官員的顢頇間接引發戰爭

英國本想在中國用鴉片大撈一筆(因為太好賺了)

於是跟中國官員勾結

沒想到出了個林則徐

他老人家專程到廣州查禁

急於要有一番作為

於是用太過強硬的手段禁煙

造成中國官員和英國奸商的反彈

表面上林則徐查禁的頗有功效

但實際上卻擋了"中國官員"的財路

於是那"中國官員"又和英國人勾結

想將林則徐搞跨

英國就先來個下馬威

先砲擊廣州

未料當地軍民"奮力抗敵"

英國人碰了一鼻子灰,極度不爽要報仇雪恨

於是戰事"一發"不可收拾囉~

以英國來說,這場戰役他們解讀為:"商業貿易戰爭"(你不跟我進行貿易交流,我就開槍),而中國則普通認為是"侵略戰爭"(我不跟你進行貿易交流,你就開槍了)

因為

中國是戰敗國…

被外國打敗而割地賠款

對我們來說當然是一種侵略了…

所以

它是一種"侵略戰爭",因為此貿易…不合乎情理及法規,而且是英(主動)對(被動)中的貿易,並不算兩方認可之貿易)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29: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7000051KK028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