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白血病致命率較高
白血病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瘍,它是因造血幹細胞分化異常,導致骨髓及全身器官組織充斥白血病細胞,使正常造血功能減少,漸漸產生各種病變及死亡。
白血病的致命率
據統計,全世界每十萬人中就有2至9人罹患白血病,從嬰兒至老年人皆有。且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病種,急性若未及時治療,數月內便會死亡,慢性雖可活上數年,但其治療費用及照料的苦心,將是家庭沈重的負擔。
白血病的主要症狀
急性白血病的症狀
好發於兒童及青年。
病情急劇、來勢洶洶。
因不斷感冒或月經過多,而被發現。
突然高熱至39至41度C,並伴隨寒顫、盜汗、消瘦或衰弱、疼痛等症狀。
常反覆感染口腔炎、齒齦炎、扁桃腺炎、肺炎、中耳炎或皮膚炎。
出現敗血症或菌血症。
出現無外傷性的骨折。
無緣無故出現皮下、口腔黏膜、牙齦及鼻腔等處,反覆出血不止。
頭痛、噁心、失眠及煩躁不安,此時可能已併發顱內出血。嚴重時可引起癱瘓、昏迷,甚至死亡。
骨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慢性白血病的症狀
好發於中、老年人。
全身乏力、微熱、多汗或盜汗。
上左腹部不適,有腫脹感。
骨痛或四肢疼痛。
皮膚、牙齦或鼻腔等處,時常不明原因出血。女性的經量不明原因增多。
伴有全身部部分淺表淋巴結腫大。
貧血、臉色蒼白、食慾下降。
白血病的致病因
白血病的致因迄今不明,但醫界指出,疑與下列因素有關:
生活環境 長期暴露在輻射線或放射物質下,如日本廣島及長崎的存活者或接受高劑量化療者,得白血病的機率較高。
遺傳 基因異常的小孩,如唐氏兒,也具較高的罹患率。此外,免疫系統異常也是造成白血病的激發因素。
病毒 動物實驗證實,小老鼠及部分家禽的白血病係由病毒所致。而EB病毒、人類T細胞及白血病病毒,均被醫界懷疑與白血病有關。
白血病的診治
出現疑似白血病的早期症狀時,務必及時至醫院接受血液及骨髓檢查。血液檢查可測出貧血程度、白血球多寡或有否不成熟的母細胞出現;骨髓檢查則可測出白血病的類型,以便對症下藥。目前由於多種抗癌藥物的開發,加上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長足進步,血癌已不再是絕症。骨髓移植的成功機率越來越高,這為血癌及重症血液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何謂骨髓移植?它適合哪些病症?
頭骨、胸骨、肋骨、脊椎骨及骨盆等骨頭內的海線樣組織,就是骨髓。它是人體產生血球細胞的重要組織。骨髓移植是將受移植病人的不正常骨髓予以摧毁後,再將健康的骨髓以打點滴的方式注入靜脈血流之中。如果移植成功,這些新的骨髓會自行移到骨頭內的海綿樣組織中,且開始產生正常的血球。
白血球的預防之道
預防白血病,除藉由平時的驗血及症狀來警覺之外,呼籲民眾多留意下列預防之道:
遠離輻射 蘇聯核電站洩漏、日本廣島長崎核爆後,白血病發病率顯著增多,足證輻射有致血癌之虞。常接受放射線、X光線照射者,致病率也會增高。
遠離某些化學物質 苯、甲苯等化學物質,疑與引致白血病有關,民眾勿長期接觸。
遠離某些藥物 長期服用抗風濕藥、抗腫瘤藥、解熱鎮痛藥及磺胺劑等,可誘發白血病。
孕期勿過度照射X光 以免胎兒罹患先天性白血病。
多吃可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常吃牛奶、肉、豆製品及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果,可防癌變。
加強運動和生活保健 為了增強體質,平日應培養運動習慣、保持規律生活、睡眠充足及避免勞累。
敗血病( 敗血症 sepsis / septicemia)是一種因為細菌釋放毒素至血液中引起嚴重全身性發炎反應的疾病,往往會造成病人血液凝結,及多重器官衰竭而休克死亡,是相當棘手且危急的疾病。
敗血病多由於人體抵抗菌素力的削弱、正常免疫功能的改變、或局部病灶處理不當等所引起。本身與血壓高沒有直接的關連;但如果是長期高血壓而引起腎衰竭、心臟病、腦中風等,這類患者便更容易會得到敗血病了。
【敗血症 (敗血病 / Sepsis)】
敗血症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徵,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
【敗血症的病因】
● 人體因素:
1.當皮膚粘膜有破損或發生化膿性炎症時,細菌則容易侵入體內。
2.人體的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兩種,後者又可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不能充分發揮其吞噬殺滅細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細菌量較少,致病力不強也能引起敗血症。
3.條件致病菌所引起的醫源性感染也逐漸增多。
● 細菌因素:
主要與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有關。毒力強或數量多的致病菌進入機體,引起敗血症的可能性較大。
症狀
1.原發炎症:各種病原菌所引起的原發炎症與其在人體的分佈部位有關。原發炎症的特點是局部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2.毒血症症狀:起病多急驟。常有寒戰、高熱、發熱多為弛張熱及或間歇熱,亦可呈稽留熱、不規則熱及雙峰熱,後者多系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所致。發熱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周身不適、肌肉及關節疼痛等。
3.皮疹:見於部分患者,以瘀點最為多見,多分佈於軀幹、四肢、眼結膜、口腔粘膜等處,為數不多。
4.關節症狀:可出現大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甚至併發關節腔積液、積膿,多見於革蘭陽性球菌、腦膜炎球菌、產堿桿菌等敗血症的病程中。
5.感染性休克:約見於1/5~1/3敗血症患者,表現為煩燥不安,脈搏細速,四肢厥冷,皮膚花斑,尿量減少及血壓下降等,且可發生DIC,系嚴重毒血症所致。
6.肝脾腫大:一般僅輕度腫大。
【敗血症的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大多顯著增高。
2.病原學檢查。
● 細菌培養。
● 細菌塗片:膿液、腦脊液、胸腹水、瘀點等直接塗片檢查,也可檢出病原菌,對敗血症的快速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敗血症的治療】
● 一般和對症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 病原治療。
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應注意早期、足量並以殺菌劑為主;一般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多自靜脈給藥;首次劑量宜偏大,注意藥物的半衰期,分次給藥;療程不宜過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熱退後7~10天方可酌情停藥。
● 局部病灶的處理:化膿性病灶不論原發性或遷徙性,均應在使用適當、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及時行穿刺或切開引流。化膿性胸膜炎、關節膿腫等可在穿刺引流後局部注入抗菌藥物。膽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