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歷史(急!)

2007-05-17 4:15 am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香港大學歷史?

回答 (2)

2007-05-17 4:27 am
✔ 最佳答案
歷史悠久

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於1887年建校,國父孫中山先生亦曾到此留學。

香港大學正式於1911年創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

建校初年,港大只有數十名本科生。發展到二零零六年,港大學生人數已超過 20,000 人,當中包括逾11,000名本科生及逾9,000名研究生。



港大一向推崇高質素教學,務求讓學生有全面的發展。港大學科齊全,共有十所學院,課程涵蓋建築、人文、牙醫、教育、工程、法律、社會科學、醫學、科學、經濟工管等範疇,超過三十項本科課程加上逾百項高級學位課程,為同學提供最完備的本科教育及專業深造課程。

課程內容

一學年共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有十五個教學週和三個評估週

每個學生一般要在一個學年內選讀六十個學分(即一個學期三十個學分)

八成選修的科目在其主修學科的範疇內,其餘兩成則屬中英文強化、電腦知識、通識教育及跨學系課程等自選科目

學術評估一般在學期末進行

全人教育
多元化學習

在「 學生為本 」教學法的發展以及「解題為本」的學習模式上是區內的領導者。

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從而培養研究與溝通技巧,鍛鍊批判性思考,以及訓練整合各項資訊的能力。

以英語授課,在中國地區更顯優勢。

大學部份教職員是蜚聲國際的學者,而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教職員為國外學者。他們鼓勵學生自發性學習,自行尋找、分析及演繹所需資訊。

提供多項增強學生學習經驗的學習機會。學校特別鼓勵學生參加交流,讓其接觸外國及外地文化。這些交流可讓學生變得成熟,同時亦有助他們鍛鍊思考及社交技巧,這些技巧將一生受用。

暑期計劃:

同學可利用暑假到世界多個國家進行交流實習。

其中的 「 中國實習計劃 」 每年讓大約一百名學生到內地的大機構實習;另外,也有學生參加內地及世界各地的暑期課程或語言交流計劃。

國際交流計劃:

大學現時有大約一千五百名外地生,分別來自七十五個不同國家,體驗這所位於亞洲心臟地區,具高學術水準大學所提供的學習生活。

每年約有百分之十的學生到內地或外國的學校參加交流計劃。

學生可到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德國等百多個國家的大學交流,這亦反映了港大高素質的教學獲得國際認同。

香港大學的本科生可到這些大學上課,為其本科考取學分,而修讀期可長達一年。

三地交流計劃:

香港大學學生與內地及美國大學生進行聯合計劃,輪流到不同地區的大學交流,當中包括內地的清華、同濟及復旦大學,以及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沃頓商學院及麻省理工。

才能拓展計劃:

這個為期十四個月的計劃濃縮了多個跨學科的學習活動。

計劃的宗旨是希望培養畢業生終生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既能成為一個通才,又能成為不同領域的專才,並為他們成為未來的領袖打好基礎。

此計劃分為以下類型:

- 企業道德與價值觀課程

- 才能超越及專業提升計劃

- 文化認知計劃

- 通識教育計劃

- 海外實習計劃

- 師友計劃

香港大學師友計劃:

首創於一九九七年,規模不斷擴大,至今,港大每年會撮合約五百五十對導師(由港大的校友擔任)和同學(港大二年級學生)。

不但開創了先河,也成為了同類活動的典範。

參加此計劃的同學有機會在教室以外,向這些在專業領域上有傑出成就的導師學習。

舍堂教育

舍堂在香港大學不只是學生的住宿,舍堂生活亦是教育的一部分。宿舍生活能讓學生學懂獨立、與不同社區或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亦能豐富學生的社交及學習生活。

各宿舍提供了很多機會讓同學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如文藝、體育比賽等 。

各宿舍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及要求,同學可按照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不同的宿舍。

現有十四間宿舍,分別為 :

何東 夫人紀念堂
太古堂

利希慎堂
大學堂

利銘澤堂
偉倫堂

利瑪竇宿舍
李兆基堂

李國賢堂
孫志新堂

聖約翰學院
馬禮遜堂

施德堂
何善衡 夫人堂 ( 供醫科生入住 )


群體訓練

現時共有超過一百個不同種類學生團體,包括 各院會、學術會、舍堂學生會、學社聯會屬會、文化聯會屬會、體育聯會屬會及其他單位屬會。

學生可以透過參加學生團體鍛鍊與其他人合作以及溝通技巧,為他們在將來工作做好準備。


卓越科研

多年來一直秉承優良傳統,以卓越的師資及世界級的科研成果,為社會培育出領袖人才。

世界前 200 所大學中港大排名三十三,屬全港之冠 (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 2006 年 10 月 5 日 ) 。並多次獲本港及國際媒體高度評價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 包括澳洲 ) 最佳大學前五名。

香港大學為香港唯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院校,分別為: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及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對非典型肺炎 (SARS) 的研究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2003 年,港大首先發現 SARS 的源頭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血清快速測試法。次年, 港大微生物學系又成功發現超過100種化合物,可阻止SARS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及在細胞內複製,達到治療效果。

自 1989 年至今共 9 位港大成員獲頒 10 個國家自然科學獎獎項,獲獎人數為受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 教資會 ) 資助院校之冠。 2006 年,港大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范上達教授及其領導的肝移植組 ( 成員:盧寵茂教授、廖子良醫生及陳詩正醫生 ) 以其突破性的「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技術,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也是首次有香港學者獲頒「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

校內有十名老師先後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為受教資會資助院校之冠 。而任詠華教授更是當年獲得此殊榮的最年輕的香港科學家,於 2001 年當選時僅 38 歲。 2005 年,任教授憑著她在金屬基發光材料的合成研究和創新設計,以及就光化學反應所作的嶄新貢獻成為首位獲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的華人學者。

香港大學在積極進行世界級科研工作的同時,也運用 科研成果 貢獻社會。例如: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多年來不斷發展公共健康衛生教育活動,為公眾提供最新的科研及醫療資訊。又開展了專門針對傳染性 疾病的公共教育活動,以提升公眾對禽流感及其他傳染病的警覺性。

港大 利用先進科研協助世界各地人民。 2004 年底南亞海嘯災難,港大亦派專家幫助受影響地區淨化食水。

2006 年 10 月,港大與美國麻省理工合作發現納米止血技術。


國際化學習環境

除中文系的科目、語言研習所的其他語言課程、日本研究學系的日文課程、語文研習所的其他語言課程、教育學院的言語及聽覺科學課程和中文課程、法律學系的中國法律課程及中醫課程外,港大所有課程均用英語教授,功課與筆試亦採用英文。

香港大學為國際知名的高等學府,著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並為學生提供一個國際化學習環境。

師生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非本地生人數為全港各院校中最多,學生時刻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

香港大學的非本地生 ( 涵蓋所有課程 ) 及交流生人數為受教資會資助院校之冠,而 2006 年度中國內地本科生入學計劃內地學生申請人數,亦是受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最多。

港大成立的「香港大學世界聯繫網」,與世界逾一百五十所院校開展學生交換計劃,讓同學有機會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交流及相處,擴闊視野。

與全球三百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教研合作,學生可以從中吸收來自不同地方的知識。


人才輩出

網羅精英學生,香港及內地學生平均成績為教資會資助院校最高者。而入學同學的英語應用平均成績亦為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最高。

港大畢業生為各大企業機構聘請人才的首選,獲 94% 受訪僱主點名為其見習生及實習生的主要來源。畢業生的就業及升學率和薪酬水平均為全港院校之冠。

港大以培育領導人才為社會國家作貢獻為使命。港大積極聯繫國際機構如匯豐銀行、 IBM 等,安排實習職位,就業機會遍佈世界各地。建校以來,畢業生遍佈海內外著名企業機構並在財經工商、文教社政、醫學科研等各界別擔當領袖,例如:美學家朱光潛(文學院)、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理學院)、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文學院)、香港特區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文學院)、香港特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社會科學學院)、香港特區前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 ( 法學院 ) 及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祖澤(文學院)等。


學生可享有的主要設施及服務

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

提供全面、綜合輔導和團體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個人修養上有正面的發展。

提供平臺讓學生發表對學校政策和服務的意見。

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指引及相關資訊,當中包括膳宿、校園生活、財務費用、個人成長活動消息、簽證申請、非本地學生協助服務,以及各種學生組織與學會資訊等。

幫助學生將大學經驗應用於開拓個人事業。

對畢業生提供就業情況的建議,並設計就業預習課程讓同學能更成熟的策劃自己的事業藍圖。

負責公佈畢業生就業數據,安排學生與僱主、學院以及學生代表會面

為本科及研究班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
2011-05-15 11:18 pm
因為很詳細!!!!!!!!!!!!!!!!!!!!!!!!!!!!!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8: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6000051KK039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