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吳國的起源
吳國位於今日江蘇省,相傳吳國先祖是周太王(周文王姬昌的祖父)的長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但根據近代史家童書業考證,吳國為太伯及仲雍建立的說法不可信,因周吳兩國相距太遠,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太伯二人怎能穿越中國走到中國東部的江蘇立國。吳國由太伯二人所建,極有可能是吳人後來為攀附中原各國而杜撰出來的,童書業先生考證後認為吳國可能是楚王族的支族所建立。
雖然吳國相傳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立國,但吳國有較明確的歷史記載是在吳王壽夢在位期間(公元前585--561年)開始,吳國最初是楚國附庸國,文化十分落後。
春秋時代晉楚兩大國南北對峙,當時一位楚國叫巫臣的楚國叛臣挑靠晉國,向晉國表示吳國位於楚國東面的戰略位置,可協助晉國牽制楚國。於是晉國派人協助吳國走向文明,漸漸地吳國興起,威脅楚國東方邊境。此後數十年,吳國越來越盛,成為東方的大患。
至公元前522年,吳國由吳王壽夢的孫子吳王僚統治,已成為楚國一大強敵。當時楚平王陷殺伍子胥父親伍奢及兄長伍尚,伍子胥輾轉逃到與楚國為敵的吳國,在當時吳都梅里(今江蘇無鍚),被當時的吳國國王吳王僚引為重臣。後來伍子胥動悉吳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有謀反之心,故辭官轉去投靠公子光,並推薦刺客專諸給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派專諸入宮成功刺殺吳王僚,同時在宮外發動兵變,結果成功政變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政變成功後,闔閭奉伍子胥為上卿。
伍子胥為吳上卿,更引薦名將孫武給闔閭,吳國軍隊在孫武及伍子胥經營下,已發展當時最先進的舟師(海軍)及水陸兩棲作戰步隊(海軍陸戰隊?)。至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孫武以及伍子胥大舉攻楚,五戰大敗楚軍,最後攻陷楚國郢都,當時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吳軍攻入郢都前及時逃離,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竟將楚平王屍骨從墳墓中挖出,鞭屍數百。後來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在秦國宮門跪足七日七夜,給果感動秦哀公派兵援楚。吳王闔閭見一時無法吞併楚國,就將郢都搶掠一空後撤兵回國,而稱霸南方二百年的楚國因此失去南方霸主地位,吳國雖沒有正式稱霸,但破楚後已儼如南方霸主。
在吳伐楚時,在吳國南方的越國乘機攻吳,最初越國只是個落後的部落,當時楚國為對付吳國曾協助越國走向文明,而扶助越國的兩個大夫范蠡與文種本身都是楚國人,因楚國被腐敗的貴族壟斷當政機會,離楚至吳,但吳國當時有伍子胥、孫武等賢臣,沒有太多機會發展,故再南下至新興起的越國扶助越王勾踐。
公元前497年,吳王闔閭不滿越國攻吳,親領大軍攻越,但當時勾踐派三百死士在吳軍陣前自刎,趁吳軍分神而大舉進攻,結果吳軍大敗,吳王闔閭受傷而死,兒子夫差繼位為吳王。三年後,吳王夫差大舉伐越,敗越軍於夫椒,困越王勾踐在會稽山。勾踐與范蠡入吳為奴,越國成為吳國的附庸傀儡。
勾踐在吳國為吳王為牛為馬,後來嘗夫差糞便,結果成功取得夫差歡心,為奴三年後為夫差釋放回越國。而范蠡與勾踐一同返越,范蠡回越後,即為夫差挑選美女為吳國妃嬪,其中最著名的越國美女是西施及鄭旦,都被范蠡送入吳宮,迷惑夫差。
夫差平越後,開始放眼中原。當時中原實無霸主,因為在北方長期稱霸的晉國,在此時國君的實權已落在各個士族手中,在夫差時代,晉國國內在六大士族掌權(智、韓、趙、魏、范、中行),六大士族互相攻伐,在公元前490年,即勾踐被夫差釋放回越國不久,智韓趙魏四族聯合滅范中行兩族,晉國內鬥令國衰落。而北方另一大國齊國也被士族田氏侵蝕君權,而且時有內亂。在齊晉兩國衰落時,正好是吳國北上爭霸的大好機會。
吳國最先北伐魯國,後來在公元前484年打敗齊國,當夫差因勝利而高興時,伍子胥卻指夫差對越國疏於防範,令夫差十分不滿。此時伍子胥恐吳國大禍將至,安排兒子前往齊國朋友處,奸臣伯嚭得知此事說誣蔑伍子胥通敵叛國,結果伍子胥被夫差迫令自殺。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領大軍前往在齊國境內的黃池大會諸侯,並在盟會中列戰陣嚇退晉軍。此時,越王勾踐乘姑蘇防務空虛,舉全國之兵攻陷姑蘇,殺太子友。消息傳到遠在黃池的夫差,夫差被求成為霸主而封鎖消息,直至完成會盟成為霸主後,才迅速南下救援,結果被越軍打敗。
其實越國並非一舉滅吳,因越國實力仍不及吳國,所以打敗吳軍後一度與吳國議和。但不久又與吳國開戰,戰爭持續九年,直至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滅吳,夫差自殺。
越滅吳後,派兵北上齊魯,周天子正式封勾踐為諸侯,列國也以霸主之禮予越國,越國甚至將國都遷到北方的瑯琊,與齊魯為鄰。但勾踐之後殺害忠良,越國國勢迅速衰落,公元前386年,越國將國都遷回南方的姑蘇(後改稱會稽),至公元前334,越國末代國王無彊西伐楚,結果被楚軍成功反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