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自九十年代開始的互聯網普及化,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影響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希望大家的回答理懅充分,詳盡,最好引用史例

2007-05-16 1:38 am
綜觀自九十年代開始的互聯網普及化,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影響是利多於弊還是弊是弊多於利?希望大家的回答理懅充分,詳盡,最好引用史例,希望大家各抒己見

回答 (2)

2007-05-16 1:49 am
✔ 最佳答案
紓緩打機肌肉緊張
(星島) 05月 15日 星期二 03:30AM
(綜合報道)

ADVERTISEMENT

(星島日報報道)長期沉迷打機,重複性的肌腱勞損,會加快身體活動機能退化,甚至可引致骨刺。關節因重複受壓,容易變形和發炎,出現紅、腫和疼痛等不適,關節受壓阻礙血液循環,導致關節缺血和組織壞死,影響關節靈活性,令日常生活受影響,例如打字、寫字、拿物件,甚至梳頭都會感到困難。

  要預防以上問題,最快捷的方法是縮短打機時間,改善沉迷打機的陋習,建議每打三十分鐘遊戲機便休息五至十分鐘,多做伸展運動,讓關節及拉緊的筋腱得到鬆弛,並有助加促血液循環,減低肌肉勞損的風險。以下介紹一款有助舒展頸部肌肉的伸展運動:將頭部向前垂低,停下來維持十秒後,抬頭回復視成水平位置,頭部再向後仰,停下來維持十秒,重複動作十次。整理:Karen 圖:星島圖片庫

  :>打機超過三十分鐘宜小休,並進行伸展運動。

http://hk.news.yahoo.com/070514/60/27ex0.html


在古代的社會,要是你足不出戶,你一定不能清楚「天下事」,但現在就算我們「三步不出閨門」,我們也能得知「天下事」。何解?因為現在有了互聯網。互聯網的應用為市民帶來不少方便,其中青少年對它的應用就深令外界關注。

  一說到互聯網,青少年就深知它的好處,主要有:搜集資料、提供娛樂和交流感情的機會。先說搜集資料,互聯網就是搜集資料的一大途徑,它能夠提供快而多的資料,對青少年讀者和做功課的幫助很大。

  同時,現今的青少年在讀書方面也要承擔不少壓力,而互聯網也能為我們提供減壓的方法──娛樂。這些方法包括有:聽音樂、看電影和玩最深受青少年喜歡的線上遊戲。這可以令我們從壓力中稍作休息,對身心也有益處。

  另外,在互聯網上也有一些用作通訊的設備,最應泛應用的有電子郵件,它的出現打破了我們自古以來所用通訊方法,令自己與對方的距離拉近。

  對上述提及的互聯網三大好處,我全不同意,何解?先說搜集資料,雖然又快又多,但就因為資料多,就要費時去進行撮寫,加上使用者要互聯網有一定認識,否則也須費時地去搜集資料。

  在娛樂上,互聯網的線上遊戲,少玩可鬆弛神經,但很多青少年是過份沉迷的,有些青少年為貪玩,竟可連續幾天不睡覺。根據明報一篇報導中一段有精神學家的講法:「過份沉迷玩遊戲的人,其實是逃避現實和自卑心態的現象。」況且,長時間使用互聯網,對眼睛也不好,從而看出這對身心的害處。從互聯網的通訊設備上看,相信你們也聽過一些青少年因為跟一些不知名的網友見面,而失蹤或受到傷害的新聞,因此知道有些壞人會利用互聯網的聊天室對那些無知的青少年做出一些不良行為。因此互聯網不一定是好的。

  互聯網除不會給壞人有作案的機會外,還有一大害處──不良網站。這些包括色青、暴力、邪教的網站,要是家長疏於指導子女,心智還沒有成熟的青少年看到這些網站,會構成嚴重的影響。

  綜觀來看,互聯網的壞處較多,但其實好處和害處在於青少年人是否善用互聯網,要是善用互聯網,它便是好,但相反便是壞。不過由於青少年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難以分辨善惡,所以還是少用互聯網為上上策。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

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沈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衝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沈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沈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0804904
參考: 互聯網...又多一樣好處la....
2007-05-16 1:54 am
網路文化
主條目:網路文化
網路文化是指在網路上發展出來的特有文化及行為。

因網路發展而產生的新行為:

瀏覽網站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e;IM):能將訊息立刻傳到另一方的技術。
駭客(hacker):找尋網站上的安全防護漏洞為樂的人。
怪客(cracker):破壞或癱瘓網站為樂的人。
快閃族:利用在網路上張貼消息而使一群人在特定時間在特定地點作出特定的動作,大多數的快閃活動是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網路遊戲農夫:以出售線上遊戲中的特定物品(金幣、特殊物品)來賺錢的人。

原有的行為轉由網路作為媒介

由使用傳統郵件轉成使用電子郵件。
由在同人雜誌發表文章轉成利用網路發表文章。例如:網路作家。
由筆友轉成網路交友。
由電話性交轉成網路性交。
由一般的電腦遊戲轉成線上遊戲。
由郵購及直銷轉成網路購物。

因網路應用而產生的新用字行為:

注音文:為了快速打字而發展出來的特殊用字習慣,常以注音符號的子音部份來代替本字,此文體流行於台灣的網路論壇、網路聊天室及電子佈告欄上。
顏文字:利用文字來組成圖形以表達心情等。常見例子有:XD、:)、orz
火星文:主要以注音文及英文字母的發音來代替中文字以達到特殊的閱讀效果,但通常會造成閱讀上的困難,此文體亦流行於台灣的網路論壇、聊天室、BBS等處。
縮寫:以英文為母語的網路使用者常利用字母來代表一段文字以節省打字時間。例如:BTW=by the way、FYI=for your information。
網路封鎖
主條目:網路封鎖
網路封鎖是指個別政府或者機構處於政治或者經濟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限制對某些網站或者服務的訪問。
例如在一個公司里,為了防止員工在上班時間訪問網站導致勞動效率大幅度下降,公司的網路管理員會封閉來自目標伺服器的80埠服務,這樣幾乎所有的Web服務都會癱瘓,公司的員工就不能在上班時間訪問WEB頁面。一方面降低公司網際網路接入的流量,另一方面可以讓員工安心工作。
在某些國家,政府認為有些消息不能散佈到大眾中,所以他們通過技術手段封鎖國外一些站點的地址或者通過域名服務設置,使這些網站的域名得不到正確解析而返回錯誤信息,或者通過大型的核心交換設備過濾流經的信息。
主要技術和形式

埠封鎖
DNS域名劫持
關鍵字報文過濾
流量監控
訪問策略
主要對策

代理伺服器(藉助國外主機轉發數據)
數據加密(藉助加密軟體)
使用安全連接(VPN或者HTTPS)
分散式訪問
網路內容審查
主條目:網路內容審查和中國網路審查
網路內容審查是一種對網路承載的內容進行審查,並對部分內容進行過濾、刪除、關閉等行為,內容審查通常伴隨對相關人員與組織的行政處理。網路審查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侵犯版權與個人隱私、通過網路進行違法活動以及對不道德的行為進行宣傳和教唆等行為。許多國家都有相關立法,並且在政府設有相關部門進行監控和管理。在中國,公安部門、國安部門及新聞宣傳等部門聯合承擔相關行政權責,並輔以防火長城等技術手段對網路活動進行嚴密監控。然而對網路內容的審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言論的自由,在何種程度上、採取何種手段進行網路審查一直是爭議的話題。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8: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5000051KK024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