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資源何時會枯竭?

2007-05-15 10:33 pm
世界石油資源何時會枯竭?

回答 (2)

2007-05-15 10:48 pm
✔ 最佳答案
如果我們再不珍惜,石油可能會在這五十年裏用光。
現在中國發現新油田,人類一定會更浪費!
2007-05-15 10:49 pm
國際油價持續高企,2003年9月,紐約期油市場石油每桶25美元,到2005年8月,便升至超出60美元一桶,到今年4月21日,更?升至歷史新高75.35美元。 這幾星期仍徘徊在每桶70美元,這意味著甚麼?

  「汽油會漲價。」
  「公共交通工具會加價。」

  這種即時反應,只觸及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油價持續上揚,正是石油供應見頂(Peak Oil)的直接影響,石油藏量已走向極限,這是地質上的因素,令石油無法再增產應付持續上升的消耗率,油價將升上更驚人水平,廉價石油不再。(……詳見「供應見頂 有跡可尋」)

  「廉價石油不再」是文明社會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因為它的影響是牽一髮動全身,整個現代人的生活都因為石油短缺而崩潰。無論衣、食、住、行,皆不能缺少石油,更關鍵是,構成現代社會的最重要一環──金融體系,也是建基於廉價石油持續供應帶動經濟增長這前提。當石油短缺,油價攀升至天文數字,經營成本增升,導致公司倒閉,工人失業,加上百物騰貴,令貨物滯銷,企業經營難上加難,結果個人與企業都無法償還債務,銀行債貸紛紛變成壞帳,整個金融體系瓦解。


交通運輸系統對現代人生活極為重要,運送貨品,工人上班,石油供應不再,整個系統便癱瘓。

廉價石油 文明血液

  「石油是現代文明的血脈。」
  所言非虛,文明生活,完全建基於石油以低廉價格不斷供應。

  作為最重要、價格廉宜的能源,石油支撐起運輸系統,對現代人來說,必須要有運輸系統,讓工人能夠上班,人們可以前往各地消費娛樂和通商,而貨物和食物運到世界各地,都要靠交通運輸;

  糧食,別以為和石油無關,無論農場、畜牧場,皆要耗用能源才能運作,而種植農作物施用的肥料,便由石油副產品製成,而食物運到世界各地銷售前,進行的加工、冷藏和運輸,都要石油;

  食水,由抽取、過濾、輸送到各家各戶,也要石油;

  日常無數用品,都缺石油不可,隨手執起一件消費品,都和石油有關。塑膠,由石油副產品製成,差不多出現在現代人每件用品上,由電腦、手機到膠袋,各種樽樽瓶瓶、碗碗碟碟,都不能無塑膠,也就是不能無石油;其他日用品,如洗頭水、指甲油、清潔劑、衛生用品,以至醫療用品、藥丸,都涉及石油副產品;製造衣服的合成纖維,也是由石油副產品製造,翻一翻衣服鞋襪的標籤,便見得到石油副產品的大名。

  衣、食、住、行,生活上每個環節都和石油緊緊扣連,石油無法再供應,現時的生活模式立即癱瘓。(……詳見「榨取能源」)

一點都不能少

  事實上,每次原油價格波動,主要源於生產出問題,產量下降,好像去年颶風卡特里娜吹襲美國墨西哥灣,油井遭受破壞,導致這個佔全美30%產油量的地區暫時停產,加上輸油管封閉,供外國運油輪停泊的大型碼頭受風暴影響暫停運作,石油供應雖只是暫時短缺,卻即時造成價格波動,風暴過後,9月首星期的美國原油價格便攀上新高,每加侖報3.04美元。短暫供應受阻,卻帶動油價急升。為甚麼?

  因為現時是產一桶,用一桶,沒有空間去容許停產。且看以下數字:
  .50年前,全球每年石油消耗40億桶,從新開發油田採得石油約每年300億桶
  .今天,全球每年石油消耗300億桶,從新開發油田採得石油約每年40億桶

  入不敷出,不少主要油田已不能再增產,但全球需油量卻連年增升,仍能維持產油的國家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填不到這個消耗量,便帶動價格波幅,石油輸出國產少一點都不能。更重要是,價格維持高企,產油國自然想增產,即使擁有尖端勘探技術,亦無計可施,因為石油蘊藏大限已到。無油可增,乃自然現象,不是技術問題。(……詳見「供應見頂 有跡可尋」)

油價飚升 飯碗不保

  身在香港的我們,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好像只是新聞中一句「……汽油在午夜後加價」,一切都彷彿無癢無痛,但潛伏的痛,早期總是不太覺察的。

  今年4月中,2000多艘漁船停泊在泰國沿岸各個海港,無法出海作業,因為燃油漲價,漁民無法負擔,被迫停產,漁業協會發言人表明:「我們將會觀望,視乎油價而決定下一步行動。」漁民無法出海,影響是連鎖性的,除了捕魚業,還有食品加工,以至冷藏食品等等,不但打擊出口,更重要是影響食物供應,漁民無法出海作業,意味漁穫供應銳減,價格自然上漲,一般人的購物能力下降,長期導致食物供應短缺,那時碗內的飯,真的保不住。雖然泰國政府亦推出補助油價的措施協助漁民,但漁民依舊無法應付昂貴的燃料費用。

  跟原油一樣,天然氣的供應也會在短期內見頂。天然氣是生產化肥的原材料,由於天然氣價格高企,由1998 至2005年3月,美國已有20間生產化肥的工廠關閉,當中15間結業,5間停產,令03/04年度的化肥產量較98/99年度下跌了35%。

  這些都說明,因油價高企而動搖經濟,確是事實,那不是財經新聞入面的一堆數字,而是影響一般市民,更是當下正在發生。
  將目光放遠一點,這種經濟影響亦會是全球性的,當石油供應見頂,油價繼續攀升,導致世界各地公司工廠無法運作倒閉,工人失業,物價飛漲,食物用品供應短缺……人類的文明生活可謂進入黑暗時期。


石油短缺的最先影響,自然是油價高企,當情況持續惡化,更會引致經濟衰退。

油價高企 連鎖反應

  整個人類文明生活都由石油支撐,所以整個經濟體系亦和石油產量起著唇齒相依的關係。石油供應短缺,最直接的影響正是油價?升,當下此刻,我們正經歷這個關鍵時刻。5月中一期《Newsweek》,便有一篇名為「石油或售每桶100美元,點解?」的文章。

隨著油價增升,產油國的收入自然會增加,但石油入口國的經濟收益無可避免遭到削減,帶動全球經濟無法增長,只有下降。隨著油價上升,工業生產成本增加,物價暴漲,出現通貨膨脹,失業問題加劇。

  若油價持續高企,通貨膨脹轉劇,失業問題進一步嚴重,對貨品需求下降,打擊零售市場,影響出口,整體生活水平下降,經濟步入衰退。

  全球金融體系的建立,完全依賴在石油和天然氣能持續增加供應這前提,石油地質學者Colin Campbell博士指出,銀行願意借出投資成本,在於相信以石油為基礎的廉價能源,能帶動經濟發展,債項得到抵償,賺取利潤。 另一方面,公司工廠的建立,亦必須透過向銀行借貸獲得成本,投資發展,隨著石油缺乏,油價上升至一個難以承受的水平,公司便無法營運而倒閉,銀行的貸款便變成壞帳。

  除了資方,勞方亦和銀行有各種各樣信貸關係,像借貸購買物業。但隨著公司倒閉、通貨膨脹加劇,工人失業,面對百物騰貴,生活水準下降,無力償還債項,甚至破產;銀行又得面對另一批壞帳。

  石油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而整個經濟系統,建基於金融體系的信貸關係之上,石油供應見頂,動搖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崩解,因此不少人皆認為第二次經濟大衰退要來臨了,而今回的衰退卻是永久性的,並無翻身的可能。

石油危機 不歸之路

  這些都恍似是遙不可及的預言,其實一點不遠。全球經濟體系都是由燃料所推動的能量所支持,人力所佔的比例已愈來愈少,燃料和經濟的環環相扣,密不可分。著名投資銀行家Matthew Simmons便道出了能源和經濟的緊密聯繫:「我們必須增加電力,否則不能增長經濟,畢竟,我認為沒有一位認真的經濟學者會同意,在電力零增幅的情況下,經濟可以得到2至3%的增長。」

  當然,部分人士仍然認為,既然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最終都能渡過,為何要太憂慮。對1979年因伊朗禁運而出現的石油危機,不少港人亦有印象,如每晚十時要關上霓虹光管以省能源,今天,東方之珠比以往更光更亮。

  不過這一波的能源危機,關鍵在於情況是不能逆轉的,石油的短缺不是源於人為因素,而是自然界的石油藏量無法再增長,沒有恢復的可能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5000051KK015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