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風悠悠 秦穆公以德厚人
史柯 整理
(
http://www.epochtimes.com)
古代的賢德之君均對其子民呵護有加,秦穆公即是其中的一個見証。
秦穆公十二年,晉國旱災,派人來秦國請求米糧。臣子丕豹說別給,並勸說穆公趁著飢荒攻打晉國。穆公問公孫支,公孫支說:“哪個國家會不鬧荒災歉收啊,哪能不給!”問百里傒,百里傒說:“晉國國君夷吾(晉惠公)得罪了你,可是他們的百姓有何罪?”於是秦穆公就撥糧救濟了晉國。長長的運糧隊伍,從秦國都城一直晉國都城都接連相望。
秦穆公十四年,秦國飢荒,派人去晉國請求糧食支援。晉君不但拒絕了,過了年還趁火打劫興兵攻秦。
秦穆公十五年九月壬戌,秦穆公與晉惠公都親自參戰,二人合戰於韓地(今山西省東部和河南省西北部)。穆公被晉軍所包圍,穆公受傷了,面臨生命危險。這時住在歧山腳下的三百多鄉民飛騎衝擊晉軍解秦軍之圍,皆推鋒爭死,不僅使穆公得以逃脫,反而還活捉了晉君夷吾。
早些年,秦穆公走失了幾匹好馬,被生活在歧山之下的三百多個鄉人捉住吃了。官吏抓住這些人准備嚴懲。穆公說:“君子哪能因為幾個牲畜去懲治人呢!我聽說吃了好馬肉的人不喝酒會傷身體。”於是穆公賜酒請他們大喝一頓,並赦免了他們。
於是岐下食馬者三百人冒死救穆公,以報食馬之德。
歷史故事:孔子絕糧的故事
(
http://www.epochtimes.com)
孔子有這樣一段故事,記載於《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大意是說,孔子在陳國時斷了糧食,跟隨的弟子都生了病,起不來。子路抱怨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
做人的道德標準,不會因為順境、逆境而有所不同,那麼能否在各種情況下都堅持住,不動搖,是對自己道德品質的檢驗。而不是象某些人所說的“與時俱進”,從權宜走向權益,離自己的口號越來越遠。
孔子留下做人的道理,維持了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年的道德規範,現代人連這個都敢嘲笑,因為社會的整體道德已經下滑得很厲害了。當法輪功學員們講出“做好人”的時候,人們卻以為他們有什麼政治目的或者精神不正常了,人們已經不知道做人的標準了。
2007-05-14 20:07:17 補充:
東漢時有一個叫苟巨伯的人,去探望正在生病的朋友。恰好碰上胡人進攻小城。友人對巨伯說:我今天死定了,請你趕快離開此地。巨伯答道:我遠道而來探望你,卻要我離開。這種損道義而求生的事,豈是我巨伯所為! 不一會兒,胡人攻進了小城,見到巨伯,嚷道:大軍前來,你是何方好漢,竟敢停留此地?巨伯毫無俱色答道:我不忍心拋下朋友,寧願用這五尺之軀來換取朋友的性命。那些胡人聽後議論紛紛:我等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偏偏闖入了道義之鄉。於是整支部隊撤離小城,整座城市得以保全。一樁義舉不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使得一座城池得以完全,這是人的社會,哪怕是戰場上的“敵人”,竟能棄利而成全義,可見“義”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