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

2007-05-15 3:40 am
什麼是人?


THZ~

回答 (5)

2007-05-15 3:44 am
✔ 最佳答案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Linnaeus),擁有高度發展的頭腦。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拉丁文homo爲“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1]。人類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來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于人和猿血缘相近,动物学家D.莫利斯戏称人类为裸猿 ,并著述从各个角度论述人类种种行为的起源。[1]。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传说、仪式、价值观、社会规范。
未成年雄性人類稱為男孩,而成年者稱為男人。未成年雌性人類稱為女孩,而成年者稱為女人。通常以個人或人來稱呼個別的人類,以全人類稱呼所有的人類。

在哲學與法律裡,人類、人、個體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前者指的是這個物種,而後者則是一個行為個體;譬如說在约翰·洛克的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II 27 和伊曼努尔·康德的Introduction to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個體就用來指稱一些非人的動物,同時也可指稱神祕動物、人工智能,或是外星人。在神学與宗教哲学上的一個重要的議題即是上帝是否為一個個體(參看Great ape personhood)

漢字裡,“人”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描繪的是一個側身站立的人形,刻意突出人的肢體。從金文、小篆一直到楷書都保持了這種簡潔明快的綫條組合。《說文解字》釋:“象臂脛之形。”

在拉丁文裡,humanus為homo之形容詞態,意思為人(男或女)。古英文的man同時也有這樣的意思在內,如複合字wifman(女人) → wiman → woman。man的語源請見mannaz
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男性通常通過性交的方式使得女性受精,有時也可能以人工受精。人在生長初期稱為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历时38周經過各種生長時期,最後終於變成胚胎,再變成胎兒。變成胎兒後,就可以準備出生,胎兒被女性從體內娩出后第一次靠自己呼吸,同時改称為嬰兒。一直到成為嬰兒後,人才開始受到法律保護,少數某些地區可能由子宮內的胎兒時期就開始保護。人的生命結束于死亡。

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的生產過程顯得複雜許多。長達24小時以上的痛苦分娩並不少見,有時甚至可能造成小孩或母親的傷害或死亡。直到20世紀在某些富有的國家才有比較高的生產成功率。在其他未開發國家的生產是否真的比較容易失敗還有爭議,因為這些地區的婦女聲稱她們所採用的自然分娩法不但較安全也較不容易對產婦與小孩造成傷害。

死亡往往帶來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懼怕(參看瀕死經驗)。葬禮是人類社會的特色之一,通常也起因於對死後世界的信仰。但一個人長生的方式往往只能透過後人的膜拜與繼承
2007-05-15 5:10 am
你係生物.
2007-05-15 3:45 am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Linnaeus),擁有高度發展的頭腦。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援與協助的目的。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拉丁文homo爲“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1]。人類與其他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來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於人和猿血緣相近,動物學家D.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1]。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說、儀式、價值觀、社會規範。
2007-05-15 3:44 am
人即係人類,由動物進化而成
2007-05-15 3:44 am
人是什麼

——人生觀問題斷想

宋惠昌

 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取決於人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正因為如此,社會的進步、歷史的轉折,總是伴隨著人們對人生意義的省思。人類文明愈發展,人們對自我人生價值的思考便愈強烈和自覺。由此,人生觀問題便凸顯于人類文明的視野之中。  宋惠昌

  人是什麼?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人”!但是對思想家來說,“人是什麼?”這又是一個極其深奧的難題,這正如中國古書上說 的一句話:知人則哲,惟帝其難。為什麼對人本身的認識這樣難呢?因為,要真正搞清楚什麼是“人”這個問題,必須對人性、人的本質問題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但 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所以,自古至今,智者哲人們寫下了論人、論人性、論人的本質問題的無數篇章,然而,直到今天仍然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等各派學者們,對於人性善惡的問題,曾經進行過長期的爭論。他們有的認為人性本善,有的認為人性本惡,有的認為人性是善惡混,有 的則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人的善惡都是後天所為,等等。學者們對人性問題的看法,各置一端,也各能自圓其說。因為,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他們的不同觀點,就可 以看到,這些學者的確是從各自角度對人性問題的實質,闡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各有其理論上的深刻性。所以,在我看來,關於人性的這些爭論,對於研究人生觀 問題,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古代西方的學者們,對於人、人性、人的本質等問題,也同樣進行過深入的探討。古希臘的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人就是善的認識者和創造者;詭辯學派認為,人是文化的中心,是文化的創造者;哲學家普羅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總之,在古代西方學者那裏,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但是,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黑夜裏,人被淹沒在神的陰影之下了,神性代替了人性,人成為神的奴僕。從14世 紀開始的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撥開了中世紀迷霧之後,重新發現了“人”———從封建神學專制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個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啟蒙思想 家們,指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性內容。於是,歐洲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思潮由此而興起。在一定意義上應當承 認,資產階級正是在這面旗幟下創造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這可以說是資產階級革命人生觀的精彩歷史篇章。

 當然,西方思想家對人、人 性、人的本質的研究,並不是僅此而已,他們也深入探索了人本身的極端複雜性。值得重視的是,他們對人性、人的本質的兩重性,進行過相當深刻的分析。比如, 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所以,“他要麼是一位超人,要麼是一個鄙夫”,或者,“要麼只是禽獸,要麼是個神”。應當說, 在當時的歷史時代,亞里斯多德對人性的這個理解,是相當深刻的。我們發現,後來有些膚淺學者對這樣的深刻思想,進行了帶有偏見的重複,即他們唱的心愛的 歌:“人是什麼?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不過,就其看到了人性、人的本質的複雜性、兩重性這一點來說,仍然是很有價值的。後來的一些西方思想家,對人 性的這種複雜性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過各種各樣的闡述,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人性、人的本質的認識,陷入了一種片面性。比如,有的人認為,人天生就是貪婪 的,所以,與其說人人都是善良的,不如說人人都是惡棍。這個觀點,自然是有片面性的,但是,它與中國古代關於人性本惡的思想一樣,比人性本善的思想,是更 加有價值的。

 儘管西方思想家關於人性、人的本質的思想,是有價值的,但是,他們的觀點,是以一種抽象的人性論為理論基礎的,是以 個人為出發點的。所以,就形成了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人生觀。這樣,他們的人生觀就越來越暴露出了其理論上局限性,因而在理論上已經很難有什麼新的進展了。 我們已經看到,這個歷史任務是由馬克思主義接替下來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關於人性、關於人的本質的學說,開創了科學的人生觀研究的新視野。

  在批評費爾巴哈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的抽象性、直觀性缺點時,馬克思深刻地指出:“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以看出,馬克思的這個概括,其理論視角不再僅僅是個人,而是在社會的高度上來揭示人的本質。所以,馬 克思就由此而克服了對人的本質問題觀點的抽象性、片面性,使我們對人的本質問題的看法會更加科學了。而關於人的本質的這種科學思想,恰恰是科學的人生觀的 理論基礎。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本質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人是社會有機體的一分子,既不是孤立的個體也不是抽象的類。所以,人是 什麼?人是現實的社會關係的產物,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這就是說,在不同的社會關係中,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人的本質是不同的,因此也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社會前進了,時代發展了,人是必然要變化的。我們不必說得遠了,就從我國的計劃經濟時代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隨著社會關係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人 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欲望和需要,人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啊!而且必將繼續發生更深刻的變化。難道這些 變化,會不反映在人性上、人的本質上嗎?很顯然,隨著這樣深刻的社會歷史變化,人本身的這些明顯變化,人們的人生觀也是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的。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及其成果的運用,比如對人體基因奧秘的揭示,人類對人本身的認識,又大大地向前進展了。很顯然,這使我們對人的本性的揭示也更深刻 了。事實證明,對人的自然本性認識的深化,對人的社會本性的認識也必然相應地更加深化。我們應當有信心地預言,在未來的高科技發展時代,與社會關係的相應 發展,人們的人生觀水準將會提到更高的層次上去。所以,人們的人生觀,必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的昌明,而不斷進步著。這是個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 勢。我們可以發現人生觀進步的一個辯證過程:每個人都應當通過對社會的人的認識,反過來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歷史實踐已經告訴我們,沒有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科學的人生觀是無法形成的;但是,經驗又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所以,在這裏,我想請讀者再認真體味一下蘇格拉底那句有名的格言:“認識 你自己吧。”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0: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4000051KK038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