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由來: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這是出自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所須之訓詞。北伐成功以後,戴傳賢建議將此訓詞,採為中國國民黨之黨歌歌詞。其後經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開徵求樂譜,最後以程懋筠譜曲,拔得頭籌,民國十八年一月十日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採程懋筠所譜者為黨歌,理由是因該歌詞極富愛國思想,且曲調莊嚴和平,雄壯有力,有激發民族意識之效果。
民國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行政院明令全國在國歌未制定前,一般集會場合,均唱這首黨歌以代替國歌。
其後社會人士認為黨歌是勉勵黨員之訓詞,只能代表黨不能代表國,且全體國民不全然為黨員,實有制定國歌之必要。於是教育部行文通令全國,徵求國歌歌詞,極欲選出國歌頒行全國。經教育部多次審查,均未能作出最後決定。
民國二十五年再組成「國歌編製研究委員會」,專門負責主持國歌編製研究事宜,並正式登報公開徵求國歌歌詞。經過「國歌編製研究委員會」研究結果:認為黃埔軍校訓詞,充分表現革命建國精神,不但合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且代表中華民國立國精神。乃向中央建議,以孫中山先生對黃埔軍校之訓詞,作為正式國歌。民國二十六年六月三日,中央常務委員會終於通過以黨歌作為國歌。國歌徵選案至此遂告確定,自此,黨歌正式變成國歌。
歌詞提及中國人是「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中談及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過程。
而這首歌為<<義勇軍進行曲>>,它的確起抗戰期間曾經喚醒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參加抗日前線工作,英勇殺敵!
為甚麼它成為我們的國歌呢?
它和徵集國旗的程序一樣,不過當時收到個六百多首國歌的徵稿,但沒有一首是合乎全國政協的心意。
其實要在短時期裡面創作一首好的國歌是頗困難的!
所以在一次討論會上,著名畫家徐悲鴻就提議於國歌未正式制定之前便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呢!
我知道在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就正式通過了以這首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可惜它在文革時期國歌歌詞曾被修改。在1982年,第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重新恢復這首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