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成因是什麼?補充蛋白質有助改善嗎?如何提升腎功能?

2007-05-15 2:49 am
蛋白尿的成因是什麼?補充蛋白質有助改善嗎?如何提升腎功能?

回答 (3)

2007-05-15 6:13 am
✔ 最佳答案
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泄到尿中的蛋白約100-150mg,若超過150 mg以上就是異常。而尿蛋白的檢查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定性是用試紙放入尿中,結果分為 negative陰性(表尿蛋白少於10mg/dl);trace微量(10-20 mg/dl);1+(30 mg/dl, 每天約流失300-400mg蛋白質); 2+( 100mg/dl); 3+(300mg/dl); 或4+(表尿蛋白1000mg/dl以上) 。

 一般說來,定性檢查若是trace 到2+,必須於次月再複檢兩次到三次,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複檢結果是陰性,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蛋白尿,若定性檢查是3+或4+,或複檢仍是陽性,則需做定量檢查(收集24小時尿液),才能進一步診斷。

 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臨床可區分為良性蛋白尿(即暫時性、姿勢性),和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

(1)暫時性蛋白尿:當病人有脫水,發燒,天氣太冷,激烈運動,服用止痛藥,或高熱,急性疾病,懷孕,高血壓等情況下,即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

(2)姿勢性蛋白尿:與病人身體的位置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姿勢性蛋白尿常在年輕人身上發現。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缺乏蛋白質,但經過長時間活動、走路、劇烈運動、站立後、或前屈,蛋白尿便會出現,當病人平躺時測量,就會消失。一般,小於三十歲的患者,尿蛋白每天小於2克,而Ccr(肌酸酐清除率)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壓並每年追蹤即可;若大於三十歲,則需定期量血壓,每六個月檢查尿液及腎功能。

(3)間歇性蛋白尿:反覆感染的膀胱炎,腎盂腎炎,會出現尿蛋白,一旦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會消失;而高血壓,心衰竭等疾病會隨病情的好壞而出現間歇性尿蛋。

(4)持續性(病理性)蛋白尿:通常當腎絲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破壞時,就會有持續性的蛋白尿。腎小球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

●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由身體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腎小球疾病,便稱為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病所引起的腎病等。

 另外,常見的.糖尿病引起的腎病,稱之為糖尿病腎病變。大部分受糖尿病影響而引起腎病的病人,都會排出蛋白尿;即使每天只是排出微量的蛋白質,病人的腎臟已經受到糖尿病影響,日後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破壞,所以當糖尿病病人發現自己有微量的蛋白尿時,便應該及早求診,以便接受適當的治療。

(5)肥胖:若病人過度肥胖,體重超重會增加腎臟的負荷,將導致蛋白尿。

*如何面對蛋白尿?
~問題來了:
平常無異狀,體檢報告時確發現尿液檢查有「尿蛋白陽性」的情形,是否就代表腎臟功能有問題?會不會將來就會變成尿毒症?究竟蛋白尿代表什麼意義?有何重要性?那些狀況或疾病會引起蛋白尿呢?發現時該怎麼辦?

~臨床定義:
一般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會排泄微量的蛋白到尿中,若一天排出超過150 毫克(mg)以上就稱為有「蛋白尿」。

~檢查方法:
尿蛋白的檢查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比較精確的定量方法是要收集一整天小便中的蛋白排泄總量來測量,但是較麻煩且不易收集完全,而定性分析一般最常使用,將試紙放入尿中,看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定,越多「+」代表尿中蛋白的「濃度」較高,但不一定表示尿蛋白排泄總量較多,因為受檢查時尿液濃稀的影響。

l 尿液檢查試紙定性結果常分為:
1) negative陰性(表尿蛋白濃度少於10mg/dl)
2) trace微量(10-20 mg/dl)
3) + (30 mg/dl, 推估每天大約流失300-400mg蛋白質);
4) ++ (100mg/dl)
5) +++ (300mg/dl)
6) ++++ (表尿蛋白1000mg/dl以上)
◎定義:於尿液中發現過多蛋白質存在稱為蛋白尿。要了解蛋白尿的原因必需從腎臟的最小單位腎絲(小)球及腎小管談起: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蛋白質經過腎絲球時,由於腎絲球的三層構造(上皮細胞,基底膜,內皮細胞),對於蛋白質造成一種屏障,所以只有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質及微量的白蛋白過濾出來(約500-1500毫克/每天),但是經過腎小管時大部分會吸收回去,雖然腎小管也會分泌一些蛋白質,總體而言每天尿液排出的蛋白質約40-80毫克。

◎蛋白尿的檢驗:
試紙檢驗法:是一種方便又快速的檢驗方法,常包含於一般的尿液檢驗中,只需要一泡尿,蛋白質以0,+,++,+++來代表有無及嚴重程度,其缺點是
1.只能偵測白蛋白
2.無法得知一天的蛋白質排泄量。
二十四小時蛋白尿檢驗法:收集二十四小時的尿液混合後,測得單位體積的蛋白質濃度,再乘上總尿液體積,可以得到一天排泄的所有蛋白質量。只是一天的尿液的收集需確實,以免影響數據的正確與否。

◎蛋白尿生成的原因:
由於正常腎臟對於蛋白質有嚴格的把關作用,在有一些病變時才會有蛋白尿的情況:
1.腎絲球病變時,造成對蛋白質的屏障破壞,蛋白大量從腎絲球流失,一般以大分子白蛋白為主。
2.腎小管病變時,造成腎小管對蛋白質的回收能力變差,而造成以小分子為主的蛋白尿。
3.血液中的蛋白質增多,尤其是小分子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增多時,造成腎絲球濾過的蛋白質超過腎小管回收的能力,而造成蛋白尿。
4.若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短暫性蛋白尿如激烈運動,發燒,泌尿道感染等,疾病恢復時蛋白尿即消失,這種蛋白尿較無關係。

◎蛋白尿的症狀:
蛋白尿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做身體檢查,及尿液篩檢時才發現,或發現尿液泡沫很多不易消失,進而檢查出有蛋白尿(但有泡沫不一定有蛋白尿)。若蛋白尿嚴重,病人會有水腫的情形發生,如下肢水腫,全身水腫,腹水。也可能合併有血尿,腎功能異常,倦怠,高血壓,等症狀。由於蛋白尿的嚴重度不同及引起的疾病不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也會不同。

◎蛋白尿的臨床處理:
若確定有蛋白尿,應詳問過去的病史及用藥紀錄及排除檢驗尿液時有無急性病及其他干擾因素。
1.若為暫時性蛋白尿,追蹤幾次尿液檢查蛋白尿消失,即可放心
2.若為間歇性蛋白尿,蛋白尿在一連串的追蹤檢驗中有時候嚴重有時候輕或沒有,腎功能以後也有可能變差,所以需定期追蹤蛋白尿及腎功能。
3.若為持續性蛋白尿,即每次驗都有蛋白尿,此時若無明顯病因,可以檢驗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泡尿 ,若早上第一泡尿中無蛋白尿即為由於站立姿勢所引起之姿勢性蛋白尿,此種蛋白尿較良性,癒後較好。

若為持續性蛋白尿,則需進一步尋找病因,如有無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二十四小時蛋白尿的收集也很重要, 若蛋白質小於1克/每天,無其他異常,則需定期追蹤血中尿素氮(BUN)及肌酸酐(Creatinine)即腎功能,注意有無高血壓,及尿液檢查。
若蛋白質排泄大於3 或3.5克/每天,即所謂達到腎病症候群之蛋白尿。若蛋白尿未達3克/每天但合併有腎功能不良,尿液檢查有紅血球及白血球,高血壓等,也需小心是腎絲球腎炎,這些情況若是一般抽血檢查都無法確定病因,常常需要做腎臟切片來診斷。

◎結語
蛋白尿是一種多變的,可能是腎臟病最早出現的警訊,也能是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後的併發症,需要提早注意,對症治療才是上策。

2007-05-14 22:23:21 補充:
補充蛋白質有助改善嗎?個腎有事補充蛋白質咪即係加重負擔。唔得 gei。死多二戎成。如何提升腎功能? 戒 salt,控制飲水量。對症治療才是上策。 先睇西醫醫好 d 腎炎,待病情穩定,先再睇中醫補腎啦。
2007-05-24 3:14 am
祝福早日康復!!

轉貼:治腎臟病
http://www.e-stock.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BoardID=17&ID=2742208
2007-05-15 5:49 pm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时,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肾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数10g以上,多数>2g/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为主。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中毒、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这类蛋白尿一般含量<2g/24h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白蛋白较少。

如何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能引起蛋白尿的疾病很多,一般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伴有水肿、高血压、血尿的蛋白尿多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后者常存在各种继发性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如大量蛋白尿(>3.5g/24h尿)伴有低蛋白血症、浮肿或高脂血症,则为肾病综合征。

伴有高血压或其他器官动脉硬化表现的蛋白尿,多为肾小动脉硬化性肾病。伴有尿路刺激症状、脓尿、菌尿的蛋白尿,多为肾或尿路感染所致。

应用过期的四环素、氨基甙类抗生素、二性霉素B或镇痛剂(长期)后产生的蛋白尿,多为药物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所致。

伴有氨基酸尿、葡萄糖尿和大量磷酸盐尿的蛋白尿,则考虑为先天性肾小管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脑-眼-肾(Lowe)综合征所致。

肾区接受过放射治疗后出现的蛋白尿,应考虑放射性肾炎。

若伴有不可解释的肾功能衰竭、贫血、高血钙、体重下降或骨疼痛,尿蛋白以单克隆轻链免疫球蛋白为主,尿本琼蛋白阳性,则考虑为多发性骨髓瘤。

溶血性贫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多发性肌炎或广泛挤压伤后出现肌红蛋白尿,一般较易确诊。

罕见的遗传性肾炎有家族史,多伴有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可助诊断。
  
降尿蛋白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1)免疫刺激剂:自80年代以来陆续有用左旋咪唑的报道,近年又有报告对频繁复发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型患者给于此药(2.5mg/kg,隔日一次),112日后在激素撤药过程中,保持蛋白尿完全缓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有观察发现,如果疗程太短(12周)则无效。国内有介绍应用卡介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者,不仅临床疗效明显,而且可改善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2)静脉免疫球蛋白:此药作用机理可能在于免疫球蛋白与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改变其晶体状态,从而促其溶解,或封闭了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了B 淋巴细胞合成抗体。近年屡有应用该疗法的报道。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些年来,用此类药物(卡托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治疗非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可降尿蛋白30%~50%,而降蛋白尿有效组其肾功能也较稳定。不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有报告用药达12~18个月,比较安全。

(4)非固醇类消炎药:此类药物(消炎痛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2产生,减少肾脏局部炎症性、通透性,有较肯定的减轻尿蛋白作用。但由于PGE2减少,影响肾内血流分布,肾皮质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故目前不提倡应用此类药降尿蛋白。而且此类药物降尿蛋白效果很不稳定,停药后数周即反复。

(5)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治疗:此类药物可能有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的功能,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无肯定结果。但近年有报告应用潘生丁300mg/d,静脉注射3个月,经双盲随机对照发现于膜性肾病可降尿蛋白60%,IgA肾病65%~7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0%,效果比较明显。有待进一步验证。

http://www.zgxl.net/sljk/ybjb/miniao/dbn.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8: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4000051KK033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