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問題

2007-05-15 1:09 am
地球的問題
例如:資源、污染
更新1:

地球出現左什麼問題

回答 (2)

2007-05-15 1:18 am
✔ 最佳答案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6度。普遍來說,科學界認為過去五十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是事隔90年,終於成了公眾關注的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公尺高和一個27公尺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1][2]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 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3]。只有很少數的氣候科學家不認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變暖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 更多人關心氣候變化在將來會是多少,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正在展開一場熱烈的政治爭鬥和公開辯論。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命名法則
全球變暖是比氣候改變更明確的名稱。原則上,「全球變暖」一詞對成因持中立觀點,但是根據大眾的用法,「全球變暖」意味著人類的影響。可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使用「氣候改變」代表人為因素導致的改變,「氣候變化」代表其他東西導致的改變。其他組織則使用「人為的氣候改變」(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代表人為因素導致的改變。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1/2000_Year_Temperature_Comparison.png/280px-2000_Year_Temperature_Comparison.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根據不同的重組所展示過去2000年的平均地表溫度。每十年找一個平均值。特別顯示2004年的溫度來作參考。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4] [5]。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6][7],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8]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錄。[9]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10]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11]台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12]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個十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13]
成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c/Carbon_Dioxide_400kyr.png/280px-Carbon_Dioxide_400kyr.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過去40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與自工業革命的急速飆升;地球軌道的週期性改變(又稱為公尺蘭柯維奇旋迴)被相信是十萬年的冰河時期循環的背後推動者。
氣候系統的改變來自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對外來力量的改變作出的反應。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多名氣候學家同意地球近年來已經變暖。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仍然是活躍的研究範疇,但是科學界的共識指出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主因。可是,科學界外仍然對此結論有爭議。
在地球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而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溫室氣體產生天然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它,地球溫度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使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支持與反對這套變暖理論之間爭辯是不正確的,反而應該則重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最終效果,什麼時候應該促進或什麼時候才同意使之緩和。
舉一個重要的回饋過程的例子,就是冰反照率回饋。大氣層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兩極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陽輻射。這樣使變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
因為地球的熱力慣性與對其他間接效應的緩慢反應,地球現今的氣候在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下變得不平衡。氣候行為研究指出,縱使溫室氣體維持現今的水準,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仍然會上升攝氏0.5至1度。
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Co2-temperature-plot.svg/280px-Co2-temperature-plot.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過去65萬年,大氣層二氧化碳與全球溫度的圖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b/Major_greenhouse_gas_trends.png/280px-Major_greenhouse_gas_trends.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80年至2003年,全球主要溫室氣體的趨勢圖
溫室氣體對於太陽的短波輻射來說是透明的。可是,它們卻吸收了來自地球發放的(黑體輻射)部份長波的紅外線輻射。這樣使地球難以降溫。它們能暖化地球多少是以全球暖化勢能作指標。
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濃度自1750年比前工業化水平(280百萬分率)分別上升了31%與149%。而現在的水平已經高於380百萬分率。從冰芯中提取可靠的數據指出,與過去65萬年的作比較,這是個明顯的飆升。從一些非直接的地質學證據,有理由相信過去4千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較高。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大約四分之三的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燃燒化石燃料。其他的人為排放都是土地使用方面,特別是砍伐森林。[14]
1958年在夏威夷大島海拔約3400公尺的毛納洛峰上對二氧化碳混合比率展開了最漫長的連續的儀器測量。從此以後,人們發現每年的測量結果不斷攀升,如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顯示,數值由當初的315百萬分率上升至2006年超過了380百萬分率,升幅大約是21%。[15][16]結果顯示二氧化碳含量在每個月出現輕微季節性變動而整體上全年是不斷上升。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由生物生產和從天然氣管道和其它基礎設施洩漏出來。一些甲烷的生物來源是自然的,譬如白蟻。可是其他來源則是由人類農業活動增加而帶動的,例如稻米的耕種。[17]最近的證據顯示,森林也許是甲烷的來源[18][19]。如果屬實,這會是對天然溫室效應的額外貢獻,而不是人為溫室效應的。[20]
雖然實際的趨勢軌線視乎不確定的經濟、社會、科技及自然發展,預期未來的二氧化碳水平將因為使用化石燃料而持續攀升。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排放情況的特殊報告》羅列出很多不同的二氧化碳情況,在2100年可以達致由541至970百萬分率的水平。[21]如果煤與焦油被廣泛地採用,現時的化石燃料儲備是有能力實現這個水平並且在2100年後繼續排放。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0/Greenhouse_Gas_by_Sector.png/280px-Greenhouse_Gas_by_Sector.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於2000年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各個組成部分
全球的主要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是來自燃燒燃料。餘下的大部分來自「短暫的燃料」(生產與運送中耗用的燃料)、工業及農業生產中的排放。在1990年,他們的比重分別是5.8%、5.2%和3.3%。當前的數據都可以作比較。[22]大約17%來自發電時所耗用的燃料。很少來自大自然與人為生物來源,大約只有6.3%來自農業所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
正迴饋效果會導致更多溫室氣體的來源。譬如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的泥煤田釋放的甲烷可能多達7百億噸。 [23]注意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如硫酸鹽氣溶膠有冷卻的作用。雖然被干擾的自然循環可能導致二十世紀中期的溫度記錄中所見的高原,但那些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在某個程度上也引致同樣的溫度記錄
參考: wiki
2007-05-17 12:16 am
保護地球是每個人類的事,比清潔香港更龐大的持久戰,你準備好了嗎?(不過政府似乎還是懶懶閒)。

綠色生活 :
http://www.club-o.org/modules/mylinks/

100種保護地球的方法:

「2002香港版 周兆祥 綠田園基金主席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每年在六月五日這天,各大洲的地球居民紛紛提醒自己對這個星球的責任,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合乎生態規律,同時感謝地球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我們都是地球的好公民嗎?十多年前,我和其他綠林志士擬訂了<一百種保護地球的方法>,作為本地實踐綠色生活的具體行動建議。踏進了新千禧年,情況有些不再一樣:當年呼籲大家選用無鉛汽油,今天汽油站出售的都是無鉛產品;當年呼籲大家勿買顏色的廁紙和紙巾,現在都只有白色;可是,當年未聞有基因改造食品,真空煲亦未面世。以下是今時今日我們在香港生活都可以考慮盡量天天實踐的綠色行動:

(A) 善行由家裡開始

1. 盡量用天然方法清潔家居,減少使用化學物質 (例如殺蟲劑、通渠劑、空氣清新劑)。
2. 食具不大肥膩時用暖水清洗,減少使用洗潔精。
3. 室外室內多種植物令周圍陰涼,減少開風扇、冷氣。
4. 時常留意保養電器(特別是冷氣機),減少耗電。
5. 選用效能好的電器用品(可參考消委會的介紹)。
6. 非必要的電器少買。
7. 若不是太熱時,用電風扇代替開冷氣機省電得多。
8. 雪櫃放在陰涼角落可省電,開門取物後盡快關上。雪櫃內不貯太多食物,這樣省電又減少中毒危險。
9. 使用光管及慳電瞻較省電,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10. 離開房間時關掉電燈和冷氣機。
11.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時才開暖爐。
12. 儲夠一機衣服才開洗衣機,既省水又省電省工夫,衣物非必要不乾洗。
13. 多用花灑少用浴缸,可省下許多水。
14. 多用真空煲及高速煲,既省燃料又省時間,更保存營養。
15. 盡量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盡量生食,少焗少燉,節省燃料。
16. 吃多少煮多少,盡量餐餐吃完不保存不丟棄,既惜物又衛生。
17. 出街進餐點菜要適量,吃不完打包拿回家吃。
18. 盡量用密封盒或瓶盛載食物,盡量不用保鮮紙,減少浪費又安全。
19. 藥物及殘餘食物不要沖入廁所,應包好放入垃圾箱。
20. 傢俬及家居用品盡量採用自然材料(竹、木、籐、玻璃、金屬、紙、棉等),
21. 少買塑膠及人造纖維用品。
22. 裝修時盡量採用少污染的物料(例如水溶性的油漆、實木)。

(B) 識飲識食多福多壽

23. 多買有機產品,罷買基因改造產品,吃得安全又減少污染大地。
24. 多在家裡進餐,少上館子可減少浪費及污染。
25. 多自製飲品食品,有益又省錢,更保護環境。
26. 食物添加劑往往對人及環境都有害,避之則卲。
27. 多素食少吃肉及海鮮,個人健康有利,地球更減少破壞。
28. 急凍及空運來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29. 高度加工的食品對人無益,更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30. 即溶飲品及即食食品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31. 不吃燕窩、魚翅、鮑魚、蛇、髮菜等減少破壞自然生態。
32. 盡量用散裝茶葉、少泡茶包,節省資源,減少污染。
33. 試試自己種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滿足收獲。
34. 多選購本地及鄰近地區的產品,減少運輸污染。
35. 在家裝濾水器供應飲用水,出街及遠足自備水壺,少買包裝飲品。
36. 盡可能餵母乳及自製嬰兒食品,不用嬰兒奶粉及包裝嬰兒食品。

(C) 衣著順應自然

37. 多選購自然纖維(棉、麻、羊毛等)衣物,少買人造纖維。
38. 適量地添置衣物,買得太多會浪費資源。
39. 建立個人衣著風格,不用時常跟風多買時裝。
40. 多穿不用燙仍然得體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電。
41. 多把舊衣服改裝翻新,可以省錢又省資源。
42. 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傳給弟妹。
43. 乾洗衣服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可免則免。
44. 不穿皮草,減少危害生物或畜養動物浪費資源。

(D) 行得其法減少污染

45.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時才乘的士。
46. 盡量不買不用私家車,如使用的話妥為保養。
47. 選購汽車時注重性能及耗油量。
48. 用省油的方法開車(例如保持合理車速,避免急剎車)。
49. 開私家車盡量一車載多人。
50. 盡量停車熄匙,天涼車廂不開空調。
51. 爭取更多空間方便行人及單車往來。
52. 可能的話多跑樓梯少乘升降機。
53. 盡量不坐飛機,例如以視像會議代替出門公幹。

(E) 把工作地點綠化

54. 各單位設「環保經理」,統籌綠化工作。
55. 有毒的文具(例如箱頭筆、改錯水)盡量少用。
56. 盡量省紙,例如必要時才影印或電腦打印。
57. 安排把廢紙及碳粉盒送去回收再造。
58. 自動售賣機飲料機浪費又污染,盡量自己沖製飲品。
59. 用「私家」茶杯,減少紙杯紙碟等。
60. 如果大廈「患了病」,空調不安全,快投訴要求改善。

(F) 在學校推行生態教育

61. 多主辦綠色展覽、講座、比賽、幻燈欣賞會、無污染旅行。
62. 在校內及本區舉行污染調查,設法控制各類污染。
63. 爭取小食部多出售對環境及健康都有利的飲食。
64. 校園內盡量多栽種植物,設立有機耕種園地。
65. 校內多設飲水機,減少師生光顧包裝飲品。
66. 鼓勵舊教科書二手交易。
67. 必要時才影印筆記,減少耗用紙張。

(G) 生活習慣擁護地球

68. 多戶外活動,少逛商場,少到空調室內運動場。
69. 多作不污染的運動,例如太極、氣功、瑜伽、遠足、踏單車等。
70. 多自己設計玩具,既益智、省錢、又多滿足感。
71. 多用舊物料自製禮物或賀咭,既有心思、省錢、又省資源;多用電子賀咭代替紙製賀咭。
72. 實行垃圾分類,送廢紙、膠瓶、鋁罐等去再造。
73. 習慣每張紙寫兩面才丟掉,把舊信封再用。
74. 多用再造紙及其他循環再造的物質。
75. 較稀有品種的寵物不畜養,免令牠們加速絕種。
76. 寵物罐頭及糞便用沙浪費資源又花錢,盡量少買。
77. 凡是「一次過」的物品都盡量少用,減少浪費污染;盡量不光顧用一次過杯碟餐具的食肆。
78. 支持各類「二手市場」,參與網上物資交換循環活動。
79. 盡量多用尿布,少用嬰兒紙尿片,減少垃圾。
80. 盡量用濕電或可再充電電芯,少用普通電芯。
81. 習慣隨身帶手帕,少用紙巾,減少樹林破壞。
82. 盡量用太陽能用品,例如計算機、手表。
83. 商店購物拒絕不必要的膠袋,把膠袋多次使用。
84. 拒買過份包裝的食品,帶備膠袋到雜貨舖購買散裝的。
85.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禮物,因為生產切花浪費又污染。
86. 不吸煙,勸使他人勿在人前吸煙,舉報非法吸煙。
87. 如果要裝聖誕樹,不買真樹,珍惜林木。
88. 把垃圾郵件退回,附上字句請以後勿再寄來;拒收在街上派發的宣傳單張,減少浪費資源。
89. 必要時才更換電子用品,例如手機、電腦。
90. 支持生態旅遊,減少破壞各地環境與文化。

(H) 集體公民行動改變社會

91. 多買綠色書刊,多收聽收看綠色電台電視節目及網頁資料。
92. 要求各類圖書館多收藏綠色書刊資料,多多光顧。
93. 留意本區污染事件,隨即投訴揭發。
94. 多公開發表支持保育環境的意見,例如打電話給電台表態支持官商綠色政策。
95. 向污染機構抗議,用罷買等方式施壓。
96. 支持及表揚有綠色傾向的公司、報刊、機構。
97. 遊說本區議員多向政府施壓,改善本區環境。
98. 投票支持有綠色傾向的議員,讓他們代表自己辦事。
99. 加入綠色組織(環保團體、有機耕種團體、保護動物團體、素食團體等),多捐款及支持活動。
100. 組織自己本區本單位(學校、教會、公司等)的綠色小組。

以上一百個行動,有愛心的你已經做了多少? 還打算多做一些,留更大片淨土給子孫和眾生嗎? 」

http://www.club-o.org/contents/Eco100.php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08: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4000051KK025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