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明報專訊】今年57歲的足總總技術顧問郭家明,在本港球圈無人不識,這名70年代黃金右中場,多年來被冠上「郭大俠」、「郭指導」及「智多星」等稱號,由於球員生命短暫,郭家明剛出道時,已深明審慎理財道理,既不炒作,亦不賭博,每逢月底「出糧」,便把薪金用作支付按揭,或買入一手匯控(0005)當作儲蓄。他說︰「由球員到教練生涯,資產一向平均分佈,股票、物業及現金各佔三分之一﹗」
廣 告
圖片參考:
http://row.bc.yahoo.com/b?P=EMZROsor3FuGysypRVxIdw9d2v1cVEZHU.4AB2.s&T=1439qv266%2fX%3d1179079662%2fE%3d95771700%2fR%3dhknews_bus%2fK%3d5%2fV%3d2.1%2fW%3dHR%2fY%3dHKC%2fF%3d2580889810%2fQ%3d-1%2fS%3d1%2fJ%3d3CDC2BCA&U=13b1oq7ni%2fN%3dMLpENcor3C8-%2fC%3d588747.10516232.11201935.2695310%2fD%3dLREC%2fB%3d4535892
球員生涯短暫 早綢繆退休
運動員生涯一閃即逝,30歲已抵事業高峰,剛入行的球員便要為退休作打算,正如法國(相關新聞 - 網站)隊長施丹(相關新聞 - 網站),計劃世界盃(相關新聞 - 網站)後便引退。以施丹江湖地位及形象,退役後大可參與球會工作,又可擔任各球會「教頭」,人生仍有一段漫長路要走,反觀香港的足球員,不論身價與收入,未能與外國球星相提並論,退休之路又如何走﹖以下便是郭家明與記者分享的經歷。
曾兼職經紀行 並學保險理論
中五學歷的郭家明,畢業後旋即加入流浪,由於每日只需花兩小時作練習,空餘時間甚多,郭家明說︰「開始踢波時,就已經部署將來﹗」當年有兩個行業興起,一是證券,一是保險,郭家明在工餘時,曾到經紀行兼職交收,亦曾學習保險理論,但最終卻留在球圈發展。他解釋︰「自己一直熱愛足球,所以最後當起教練來﹗」
18歲便加入甲組的郭家明,首年入職月薪150元,次年跳升至300元,5年後升至3000元,第一次接觸股票,亦與足球拉上關係。他回憶說︰「當年的球隊老闆,贏波就派股票,我一收股票就即沽﹗」為何30歲便高掛球靴﹖郭家明坦白地表示︰「我踢10年波,收入等於別人的30年﹗」其他球員是否一樣﹖他斬釘截鐵地說︰「當然踢得好才可以啦﹗」
提醒球員理財有三部曲
金融市場有如球賽,有起伏亦有平淡,自言不是投機客的郭家明,多年來一直鍾情「大笨象」匯控(0005),每有閒錢便增持,至今回報相當「和味」,問他會否趁高沽貨﹖郭家明向記者再三強調,自己是真正長線投資者,與普通香港散戶絕對不同。他說︰「香港人的所謂長線概念,2日稱為短炒,9個月已經視為長線﹗」
論及資產組合,郭家明採用「三分之一」策略,現金、股票及物業平均分佈,而理財方程式非常簡單,郭家明提醒現役球員︰「第一步辛勤工作,第二步是置業,最後一步是養妻活兒。」
堅拒開筆寫「波盤」
身在德國(相關新聞 - 網站)世盃現場的郭家明,正擔任世界盃技術研究小組成員,小組共有12名成員,亞洲共有兩名代表,而郭家明正是其中一員,負責分析各支球隊踢法,每場賽事完成後,便需要提交技術報告。記者問他那支球隊最具冠軍相,他就說︰「巴西(相關新聞 - 網站)牌面最好,德國近年進步神速,亦有頗大機會﹗」
不過,曾任職港隊教練,現兼任國際足協、亞洲足協教練導師的郭家明,從不參與賭波活動,亦不建議身邊球員或朋友賭波,更拒絕所有報紙雜誌邀請,撰寫任何有關「波盤」的稿件。他這樣解釋︰「我做過教練,當過球員,我咁叻都估唔中,其他人等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