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甚麼?

2007-05-14 3:06 am
十萬個為甚麼?

回答 (3)

2007-05-16 1:05 am
✔ 最佳答案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套以大眾化、小百科全書式為特色的科普讀物。於1960年前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由少年兒童出版社發行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曾經作為為數不多幾種普及知識的讀本,產生了深遠影響。

目錄 [隐藏]
1 由來
2 版本
3 影響
4 外部連結



[編輯] 由來
《十萬個為什麼》的名稱源於蘇聯科學文藝作家伊林(真名為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而伊林又是從俄國詩人吉百齡的詩句:「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麼樣/十萬個為什麼」中,選用「十萬個為什麼」作書名的。其實,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大約只有五萬多字,是一本小書,顯然書里的為什麼並沒有「十萬個」。「十萬」(俄語中「一百個千」)是一個虛指,用來形容許多。第一版只有900多個「為什麼」,現在也只有3000多個「為什麼」。

雖然這個《十萬個為什麼》也沒有達到「十萬」,但是規模卻遠遠大於伊林的作品,有十余冊之多,堪稱一部小型百科全書。

「為什麼」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叢書中的一個個條目(主題)。每一個條目就是一篇幾千字的科學普及文學作品。因為叢書中條目的標題通常採用「為什麼……?」的表達方式,所以許多時候都用「為什麼」來指代一個問題和此問題的解答詮釋。


[編輯] 版本
因為廣受歡迎,《十萬個為什麼》不斷修訂,一版再版。

少年兒童出版社從1958年開始醞釀出版一套大型科普讀物。共計約請了200多位作者撰稿。經過半年多時間,選用了100多位作者的稿件,於1960年7月開始出版第1版,分為數學、物理、化學、天文氣象、動物、農業、地質礦物、生理衛生8個分冊,共收1484個問題,100萬字。到1964年4月,三年中發行580多萬冊。青年作家葉永烈寫了其中300多條,是寫得最多的作家。

1964年開始修訂、編輯第2版。第2版定為14分冊,至1966年2月止出齊。在這次修訂編輯中,少年兒童出版社約請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者寫作,如茅以升、蘇步青、李四光、竺可楨、張鈺哲、戴文賽、錢崇澍、傅連璋等。

文化大革命中,1971年起,根據當時的思潮,改為工農兵讀物出版,並增訂到二十一冊,出版了第3版,即工農兵版。封面橘黃色,工農兵圖案。其發行量達到上千萬冊。其中一些條目有嚴重的文革思想,如「為什麼三千噸的船台能造萬噸巨輪?」條目中說:「上海船廠的工人、革命幹部和技術人員實行『三結合』......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

文革之後,從1980年4月起至1981年10月,出版了第4版仍為14個分冊,封面深藍色。去掉了階級鬥爭的內容,但仍有政治干涉學術的內容,譬如認為宇宙有限和大爆炸是唯心主義。

1990年,在第4版14個分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0個分冊的「續編本」,1993年3月一次出齊。至此,《十萬個為什麼》共計24個分冊。

1999年,《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出版,該版為第5版。


[編輯] 影響
雖然《十萬個為什麼》系列是以少年兒童為目標讀者,但是由於其文字生動活潑、內容深入淺出,所以青年人乃至成年人也很喜歡讀它。尤其是在文革期間,可讀的圖書非常少,工農兵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發行量達到上千萬冊。另外,《十萬個為什麼》中非常多的「為什麼」,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也使它極具實用性。許多人從中汲取了大量科學知識,取得了參考資料,甚至由此獲得了科學的啟蒙。

截至1990年代末,30多年來,這套科普讀物暢銷不衰,發行量龐大,總計600萬套(8000萬冊),現在每年仍有10萬套的發行量。由此派生出了多種類似的科普類圖書:如《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幼兒十萬個為什麼》、《新編十萬個為什麼》、《社會科學十萬個為什麼》,等等。

中國演員葛優在賀歲片《不見不散》有一句著名對白:他對一位問東問西的遊客說:「你簡直就是一『十萬個為什麼』!」


[編輯] 外部連結
葉永烈寫作的滋味
《十萬個為什麼》:「感動共和國」的書
《十萬個為什麼》的曲折歷程
《十萬個為什麼》的出版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個與文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2007-05-14 3:28 am
送你十萬個好答案>.
2007-05-14 3:24 am
書名: 十萬個為甚麼(數學篇)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260714563

裝幀: 膠裝

出版年月: 2004/03

語文版本: 中文(繁)

定價: HK$40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31: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3000051KK041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