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今天要800萬
(明報) 05月 13日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艷陽下的赤柱海灘,七色風帆隨浪漂盪。10年前駕馭浪濤,趕及回歸前夕為香港人吐氣揚眉的李麗珊,這天撫摸第二度隆起的肚皮,架墨鏡在岸上遙望海中健兒。滑浪風帆曾經是這位風
廣 告
之后的貼身戰友,如今沉澱在她的回憶大海裏。
96年盛夏,25歲的李麗珊在美國 阿特蘭大奧運會奪金,那一幕,港人至今歷歷在目。傳媒全天候24小時報捷,港人暫且放下九七過渡前夕的擔憂,從的士佬到茶餐廳阿叔都親暱叫聲「珊珊好!」李麗珊當然知道自己在關鍵時刻立下大功,她身上的金牌是600萬人的強心針。
10年後已為人母的珊珊,今天揭開真相:當日人人為她拍爛手掌,但其實她站在奧運頒獎台時感覺麻木;返港時萬人夾道的歡呼聲中,她心底連連嘆謂:「以後無晒自由!」原來10年前全港為李麗珊尖叫時,主角是斯人獨憔悴。最開心的,是返港後男友黃德森拖她的手走到唱片舖,買了英文歌《We are the Champions》的唱片。兩口子帶唱片回家,開大唱機一同高歌:「We are the Champions……」李麗珊說,10年前的勝利是屬於「We」的,這個「我們」——只有她與黃德森。
奪金奏英國 歌沒感覺 眼淚要擠出來
李麗珊已忘記10年前獲獎時黃德森跟她說過什麼,只記得在頒獎台上聽到《天佑女王》時,腦海閃過「個個住個兜」這句港人獨創的英國國歌。樂聲停了,她掛金牌向台下揮手,沒有為國爭光的成功感,也沒有激動落淚,「後來返港在鏡頭前流出來的眼淚,都是應記者要求擠出來的」。
返港後遇上粉絲索簽名,揮筆時其實一萬個不願意,「我是普通人,你搵我簽名做乜?阻住晒我練習」。男仔頭的珊珊直率又急躁,眼見電視台的大光燈由早到晚射向家中,她差點爆發三級躁火,幸有性格柔和的黃德森及時救火。
最真心唯獨那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90年代初,李麗珊與黃德森經常聽到有個外籍教練以「垃圾」來形容包括他倆在內的香港選手。「這句話好刺耳,我一直放不下。」獲獎那刻,她本能地要為一班戰友出氣,打從心底說了這句「好有感覺」的話,旋即變成街知巷聞的金句。
但經過10年,李麗珊的金句去年變成「養大一個小朋友要400萬」。銀行廣告中的李麗珊,說此話時語氣滲出濃烈鈔票味,再沒有昔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的激昂鬥志,不知天高地厚的倔強眼神更消失得無影無蹤。她解釋﹕「不同階段追求不同事物,人之常情。」
「不同階段追求不同事物,人之常情」
10年前的珊珊會豪氣說﹕「做運動員,乞米就乞米。」她出生貧家、8歲喪父,母親獨力養大十兄弟姊妹,不是特別疼惜排行第8的她,任由女兒選擇出路,倔強好勝的珊珊選擇在大海追風逐浪,「我的成長很貧乏,一家人常被人看小,我自幼就接受了『沒錢』是一個現實」。
來自赤柱的黃德森,與長洲 李麗珊同樣出身寒微,1990年兩人踏上愛情路,一心追隨風帆。拍拖時,珊珊看中一隻萬多元的手表卻沒錢買,要養家的阿森知道女友心意,默默儲錢又努力撲水,終趕及在女友生日送上手表。珊珊憶述時甜笑道﹕「他為我犧牲了很多。」
黃德森犧牲最大的,大概是他成為了「李麗珊背後的男人」,背負沉重心理壓力。珊珊說,阿森是個豁達人,「We are the Champions」那一幕就是最佳印證。香港人只知道,李麗珊在回歸前為香江打下強心針,卻看不到信心女神的力量是來自那個皮膚黝黑、在鏡頭前永遠躲在一角的男人。
男友的廣闊胸膛成就李麗珊戴上風的后冠,讓她決心在回歸後再戰巨浪。97年7月1日凌晨,李麗珊獲邀以VIP身分出席主權移交儀式。台下她再次聽到「個個住個兜」,心情跟當日獲金牌時同樣麻木。但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她心頭泛起絲絲激動,暗暗許下願望﹕「1998年亞運金牌。」
翌年她果然再下一城,在曼谷的頒獎台上聽到國歌時,珊珊哭了。但風之后這番光芒卻敵不過金融風暴的殺傷力,雖然為呱呱墮地的特區取得開門紅,但卻未能將香港人從股海巨浪中拯救出來。李麗珊暗自慶幸沒有炒股炒樓,奧運和亞運帶給她的數百萬元獎金一直放在紅簿仔。
沒有跟搵錢至上的香港人隨波逐流,鬥心凌厲的珊珊眼裏只有滑浪風帆,誓要在千禧奧運再聽一次國歌。黃德森見她背有千斤重擔,輕輕跟她說句﹕「無論你拿什麼成績,你已是我最好的禮物。」珊珊以為是一句普通安慰,原來那是求婚暗示。
比賽體會親情 生育改變心態
黃德森先後3次求婚,99年兩人終於共諧連理,李麗珊形容向黃德森說一聲「我願意」的感覺是理所當然,直至披上嫁衣的一刻,才驀然發現3年前那個奧運金牌改變了她一生。
「以前的李麗珊,硬頸、倔強,只顧在比賽場上跟別人拼個你死我活,眼裏只有『贏』,不理至親感受。」一面奧運金牌從天而降,讓好勝珊珊看到素未謀面的港人會為她搖旗吶喊,只要她微微一笑簡單簽一個名或說聲hi,就會令人樂上半天。回歸前港人把她捧作救星,光芒四射的榮耀最終讓她醒覺,身邊有一個守護神10年間一直不離不棄,低調支持自己尋覓理想。
守護神最終變成枕邊人。2002年釜山亞運,李麗珊穩奪金牌後,不顧腹痛堅持出賽,誓要打贏運動員生涯中最痛苦的一仗。黃德森沒有叫老婆退下戰線,將擔憂埋藏心底後,暗地登上教練船出海,在太太比賽期間全程隨後看顧。丈夫的體貼令李麗珊悟出比金牌更寶貴的道理﹕「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
風之后開始思索﹕「我老了,誰來照顧老公?」、「一個家,要有小朋友才算圓滿吧?」「這些問題我以前從來不會想,還是那面奧運金牌讓我成熟,看到身邊人的需要。」
決定生育就不能「乞米」,李麗珊的心態自然現實起來,放下熾烈的鬥心後,她全副精力集中投資基金股票、拍廣告做代言人,黃德森亦由教練變為賣體育用品的生意人。夫婦倆的目標,由10年前的金牌選手,變成兩年前的400萬,再變作如今的800萬。
今天李麗珊的目標是養兒育女,昔日那個在長洲海面赤腳馭風,激起港人無限鬥志的珊珊,倔強硬朗身影已隨流水消逝。一句400萬,代表珊珊已由長洲的大海融入了香港人載浮載沉的金錢漩渦。李麗珊的10年,體現了十年人事幾番新,成長變幻無常。
香港人冀盼珊珊可在五星旗下再豪情說聲「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有機會嗎?「那就視乎我心裏那團好勝之火會否再現」。風之后這刻心裏就只有兩個「8」:8月臨盆、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