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加速器"問題....

2007-05-13 2:07 am
之前報導世界最大型"粒子加速器"會在瑞士進行類似宇宙大爆炸時的粒子撞擊實驗,又說可能會產生"微型黑洞",咁最後有咩結果??

回答 (2)

2007-05-13 11:33 am
✔ 最佳答案
你講呢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9E%8B%E5%BC%B7%E5%AD%90%E5%B0%8D%E6%92%9E%E5%99%A8

之前好似出左事..
所以會再遲 D 先完成..

http://tech.sina.com.cn/d/2007-04-04/17231449137.shtml

不過就算做到都重需要好長時間做分析
邊會即刻有結果..
2007-05-14 12:32 am
二十世紀物理學發展的其中一條軌跡,可以逐層揭開原子世界的面紗為主軸。物理學家在洞悉原子核結構之後,繼續以碰撞實驗去探究核粒子(即質子或中子)的結構。一枚核粒子的直徑約為米(1),我們當然要用更高能量的粒子做「子彈」,才可以把核粒子撞破,進行解剖。


回顧另一篇文章"物理學家如何探究物質的終極結構"所述的兩個實驗,低能量的粒子與整個原子核碰撞,它好像有近視毛病一樣,把整個原子核看成是一顆粒子,分不清原子核內的核粒子。我們需要把它的能量提升至大於原子核的結合能(2) (binding energy),它才有機會撞擊(「看見」)其中一粒核粒子,甚至把核粒子從原子核踢走。「子彈」能量愈高,「解像度」就愈高。因此,科學家建造高能粒子加速器(如圖一),用來探究微觀世界。粒子加速器,其實是超級顯微鏡呢!



(Photo Courtesy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www.slac.stanford.edu/
圖一 史丹福線性粒子加速器。左圖為加速器外觀,下右圖為內觀。)

自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八年,美國一組以費德曼(Jerome Friedman)、肯道(Henry Kendall)及泰勒(Richard Taylor)(3) 為首的物理學家利用圖一所示的電子加速器,把電子能量提升至約一百億電子伏特(4),然後撞向核粒子(圖四)!



(圖二 高能電子撞擊核粒子實驗。白色方格顯示一個人高度。
Photo courtesy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究竟一電子伏特有幾多能量?若果能夠見到空氣分子在室溫下的運動,你可能會吃一驚,因空氣分子都是以平均每秒幾百米的速度亂竄,它們不停撞擊你,令你感覺到大氣壓力(5)的存在。室溫空氣粒子的平均動能(6),約為四十份之一電子伏特。太陽表面很熱了吧,溫度約開氏六千度。想像用你的手掌輕撫太陽表面,感覺不錯吧,撞向你手掌的粒子平均動能只有半個電子伏特。那能量太低了,不如伸到太陽中心吧。那兒溫度約開氏一千五百萬度,在你的手掌氣化之前,你感覺到粒子的平均動能約有二萬五千電子伏特。需要把這能量再提升四十萬倍才達到一百億電子伏特!


這樣高能量的電子轟擊核粒子,後果如何?當時很多物理學家都以為電子應穿透核粒子,毫無障礙。結果出人意表地,發現即使最高能量的電子仍有些會被大角度散射,情形就跟盧瑟福實驗一樣。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教授(Richard Feynman)看到實驗數據不久便得出結論﹕核粒子內有極細小而堅硬的粒子!之後的實驗逐漸證明,這些粒子性質與蓋爾曼(Murray Gell-Mann)教授(7)及他的學生史威(George Zweig)於一九六四年提出的夸克子(quarks)相若(8),因此我們相信核粒子是由夸克子組成的。現在一般相信有六種夸克子,稱為上(up)、下(down)、奇異(strange)、燦(charm)、底(bottom)、及頂(top)夸克。它們質量各異,電荷也分兩組﹕上、燦及頂夸克電荷為正三份之二,而下、奇異及底夸克為負三份之一(負一為電子的電荷)(9) 。這些夸克的不同組合,便造成各種粒子 (10)。例如一粒質子主要由兩粒上及一粒下夸克組成。


高能電子與核粒子的碰撞研究,無論方法、實驗結果、以致最終的發現都與盧瑟福以粒子撞擊原子相似。還有一項驚人巧合之處,記得盧瑟福注意到核子的質量數約為原子數兩倍,因而推測有中子的存在嗎?物理學家注意到電子「感覺」到的夸克子只佔核粒子質量的一半左右(又是一半!),於是很自然地,人們就推測核粒子內有另一種粒子,稱為膠子(gluons)。如中子一樣,膠子不帶電荷,亦因此電子差不多「看」不見膠子的存在。




夸克子和膠子都有一個奇特的性質,就是不喜歡拋頭露面。直至今天,科學家仍未能觀察到一枚獨立自由的夸克子或膠子。似乎夸克子及膠子之間的強作用力(strong force)(11) 使到它們被禁閉於核粒子中。夸克子的禁閉問題 (confinement problem),是物理學上一個未完全明白的大懸案呢!


你或者(應該)奇怪,我們怎可以單憑一些簡接證據,就相信夸克子及膠子的存在?事實上,科學家仍在不斷努力尋找夸克子。最有趣的一系列實驗是最近開始在美國布碌希藩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進行的高能重離子碰撞實驗(high energy heavy-ion collisions)(12)(圖五)。理論上,當溫度達至一個臨界點,物質內的夸克子及膠子就會衝破禁閉,重獲自由。這過程有點像煮開水,當溫度達至攝氏一百度時,水便從液態轉化成氣態(13),水份子便「自由」了。理論上,這臨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大約是一萬億度(K)!這是太陽中心溫度的十萬倍!物理學家利用粒子加速器,首先把一些重元素(如鈾)的原子核(即所謂重離子heavy-ions)能量提升至約二千億電子伏特,然後兩束高能重離子對撞!重離子的動能便會因碰撞轉化成熱能,造成一個極熱極密的超小型(14)火球,溫度超過一萬億度(圖六)。若理論正確,這火球由自由的夸克子及膠子組成,以一種人類從未見過的全新物質態出現,稱為夸克-膠子槳(quark-gluon plasma)。可惜的是,由於火球急速膨脹,溫度很快下降,所以只維持在夸克-膠子槳態一段非常短的時候(15),而科學家就要從火球的「殘骸」(圖七)–數以十萬計的各種粒子–尋找夸克-膠子槳的痕跡。聰明的你,當會注意到這又是「爆破典範」的延續。


高能重離子碰撞實驗有另一重大意義,就是重塑宇宙初開的景況。碰撞造成的火球,就像宇宙早期的大爆炸(16)(Big Bang)一樣。事實上,一萬億度的溫度亦只有在大爆炸時才可達到。現在,物理學家每天都在實驗室製造「小爆炸」,造出宇宙最熱的「熱點」,從而研究物質的終極結構,以致宇宙的起源!



(圖三:美國布碌希藩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相對性重離子碰撞器(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上圖圓形部份為對撞器外觀,圓周約二點四英哩。下左是加速器其中一段管道。右為其中一個粒子探測器。照片自http://www.bnl.gov/ 下載。Photo Courtesy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重離子 夸克–膠子槳
(圖四:高能重離子碰撞示意圖。)


(圖五: 重離子碰撞後的殘骸–一大堆粒子。此圖下載自www.bnl.gov ,為STAR實驗取得之數據。Photo Courtesy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
(1) 物理學家把米的長度稱為一費米(fermi)。
(2) 結合能等於從原子核拿走一粒核粒子所需的能量。
(3) 三人因這實驗嬴得一九九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4) 這約為查德威所用的粒子能量一萬倍。
(5) 地面的標準大氣壓力,大概等於十個大漢的體重把你壓著。
(6) 一般氣體粒子的平均動能正比於其溫度。
(7) 因其在粒子物理學上的貢獻而嬴得一九六九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8) M. Gell-Mann, The Quark and the Jaguar (W. H. Freeman and Co., New York, 1994).
(9) 燦夸克子是丁肇中教授及里克特(Burton Richter)教授領導的兩個研究組分別發現。兩人因此分享一九七六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0) 由夸克子組成的粒子稱為強子(hardons),即受強作用力影響的粒子。
(11) 自然界四種基本力(強、弱、重力、電磁力)之一,主宰核子的世界。
(12) 可參考 http://www.bnl.gov/rhic/
(13) 物理學上稱為相變(phase transition)。
(14) 即約重離子大小,半徑約幾十費米。
(15) 估計約秒。
(16) 可參考 www.phy.cuhk.edu.hk/astroworld

2007-05-13 16:57:13 補充:
對不起!無圖!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57: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2000051KK037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