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中國第一次的「文字獄」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間發生的呢?詳情怎樣?(10分)
A:樓上所引之以下內容肯定是錯的(對不起!!請借用小小空間說些偏離題目之事):
引用以上之文章如下:
“夏朝末代皇帝桀是個昏君、 暴 君。史稱: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裏,而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進諌曰:「為人君身行禮儀,愛民節財,故國安而身壽也。今君用財若無盡,殺人若恐弗勝,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殺之。”
以上是說:夏桀時大臣關龍逢,因忠諫而被桀所殺。據稱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裏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向夏桀進諫說:「 古代的 君王,講究仁義,愛民節財,因此國家久安長治。如今國王您如此揮霍財物,殺人無度,您若不改變,上天會降下災禍,那時定會有不測的結果。」他懇請國王改變這種情況。說畢,立於朝廷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關龍逢因忠諫被殺,在夏王朝內外引起很大不滿,很多人都不敢直言進諫,只想遠遠離去。(轉自網頁:- 關龍逢)
以上只是大臣關龍逢於朝上因向夏桀進諫,進諫後不肯退朝,而被殺之事;本人就想問問,當朝進諫和文字獄有什麼關係?這只是殘殺諫臣之舉,而非文字獄。
正確來說,所謂「文字獄」,是指著書者因在其著作中有涉及誹謗、指責、咒罵當權者,或被當權者指稱其有類似以上行為者,而遭逮捕入獄,有時還會牽連家族;他們的下場是遭殺害,或遭流放。這樣方可定義為「文字獄」。維基百科中亦指「文字獄」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種政治現象,為威權或專制君主對文學創作中的不利、敏感,施以嚴酷迫害行動。」所以「文字獄」就是指「文學作品有被認定冒犯天威,而所生之獄案」。
進諫只是口頭之說,沒有文字,亦不涉及文學創作,故而不是文字獄。所以樓上未有查清楚,對於定義未清,就不應胡說。
Q:那麼中國第一次的「文字獄」是發生在那時?
A:
其實應為春秋時齊國之“崔杼殺太史”一事。
據《左傳》上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西元前548年),齊國的大臣崔杼殺了淫亂無道的齊莊公,齊國太史秉筆直書說:“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殺掉了這位太史,然後命其二弟記載這件事。二弟毫不猶豫,寫下的仍然是這五個字“崔杼弒其君”,於是也被殺掉。三弟繼承兄長遺志,亦再次寫下“崔杼弒其君”,又被崔杼所殺。
最後由太史最小的弟弟,接任太史一職。但他與三個哥哥一樣視死如歸,仍舊寫“崔杼弒其君” 。崔杼看了,知道硬的不行,改軟的,就找這位太史商量,要求別這樣寫,被拒絕;崔杼退一步,要求不要用這個“弑”字,因為是莊公沒有幹好事。太史答,不管怎樣臣子殺君王就是“弑”,沒商量的。並對崔杼說:“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最後,崔杼被其正氣所震懾,沒殺再下殺手。當太史出門時,看到另一位史官南史氏手持竹簡而來,便問他來此何幹?南史氏說:“我擔心你也被崔杼殺掉,無人記錄史實。”說罷將手裏的竹簡給太史季看,上面也是如實記載著“崔杼弒其君”。
(
http://www.epochtimes.com/b5/3/4/25/n304463.htm)
原文可見於《左傳•魯襄公二十五年》中:
「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於《史記‧齊太公世家》中亦有載:「.... 齊太史書曰“崔杼弑莊公”, 崔杼殺之。其弟複書,崔杼複殺之。少弟複書,崔杼乃舍之。」
太史一家,為了要如實記載 崔杼弒齊 君之事於史書上,而接而連三遭逮捕及殺害,到最後其幼弟才能迫使崔杼就範,把其醜行落於史書上。這就是史上最早所記載的一個文字獄之事。
其後各朝也有類似於文字獄之事,請看以下網頁: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D%97%E7%8B%B1)
(
http://www.weachina.com/html/00676.htm)
(
http://zh.wikibooks.org/wiki/%E6%AD%A3%E6%B0%A3%E6%AD%8C)
2007-05-13 21:08:58 補充:
謝謝閣下對本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