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六十知天命七十古來稀!

2007-05-12 5:20 pm
古人對年歲別有一套的稱謂,請問三十而立之前與七十古耒稀之後的稱謂如何?
更新1:

並無弱冠之年,應是及笄也,七十當是古来稀,八十、九十、一百則應另有稱謂,

回答 (1)

2007-05-12 8:33 pm
✔ 最佳答案
三十之前:
總角,幼兒的意思(頭上的那兩個髻)
束髮,童年(稍大的兒童.頭上是有一個髻的)
髫年,小孩(不束髻,下垂的頭髮)
及笄,指女子(少女)能夠用簪于挽髮,表示已經十五歲,已成年.
弱冠(我認為這個很難聽),已冠(已行冠禮),剛剛二十歲.
妙齡,青少年時代(總是令人想起妙齡女郎......)
桃李年,指年青女子
隨後就是而立之年,到七十歲了!
從心所欲年,這才是七十歲喔,出自論語的喔.
古稀之年,這是指超過七十歲的老人,而不是七十歲.
耄耋之年,耄是指白髮,指七十歲以上,通常指八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期是指已到一百,頤是[養]的意思.

總算打好了,如有打錯,請通知我.

2007-05-13 11:28:23 補充:
及笄乃指少女也,笄即簪,並非指男子也.弱冠之說,本人從書本中學取,應為正確.古代二十亦曰弱,即指年少.從心所欲年,乃出至論語,[正是從心所欲年,名傳環宇德齊天.]古稀之年,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查一查,以我的知識,的確為已超過七十歲.至於九十歲,我亦不清楚,亦不知其存在與否,恕小弟無能為力.另外,六十另稱花甲之年.

2007-05-13 11:30:57 補充:
我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你可看看.古代,對老人年齡有一些特定的稱呼,如:五十歲稱為“艾”;六十歲稱為“耆”,進入老之境,免服力役;七十歲稱為“耄”,白發蒼蒼之意;八十歲稱為“耋”,老態龍鐘;九十歲稱為“鮐”,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百歲稱為“期頤”,意為飲食起居期待于子孫奉養照顧。把百歲老人稱“壽星”,把“壽星”出現視為人世盛事,崇為“人間祥瑞”。

2007-05-13 11:34:13 補充:
我另亦收集到一個較為詳細的文章(表?)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07-05-13 11:34:24 補充: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收錄日期: 2021-04-27 15:01: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2000051KK008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