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下關於古代既後宮~10點~
我想問下關於古代既後宮,共分為幾多級,各級叫咩名同埋各級有咩資格做咩?唔該~詳盡~急~10點~
回答 (2)
中國古代宮廷蓄養的女子之多,在世界上是無匹的。皇帝們,尤其是性喜漁色而荒於政務的皇帝,對填充後宮之事樂此不疲,沒有人能阻止他們。
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十幾人,到漢武帝時,宮女突破一千,東漢桓帝時,後宮聚集美女五六千人,晉武帝司馬炎將宮女數字突破一萬。南朝宋文帝時,後宮「椒庭綺觀,千門萬戶,而淫妝怪飾,變炫無窮」。南朝僅有半壁河山,後宮卻如此繁盛,可以說打破了晉武帝的紀錄。南朝齊東昏侯、陳後主也把宮女數量列入萬人紀錄。隋煬帝時,離宮遍天下,各離宮都置備大量宮女。
唐玄宗大概是後宮女子數量最高紀錄創立者,開元、天寶年間,後宮人數躍升四萬。唐玄宗曾召見大師一行,問他:「師何能?」一行回答:「惟善記覽。」玄宗為了證實一行的本領,令人拿來登記宮女的簿冊--宮人籍,讓一行從頭至尾看一遍,然後合上簿冊,複述一遍。一行大師「記念精熟,如素所習讀。」背至數頁之後,玄宗心服了,忙叫他停住,從御榻上走下來,向一行恭敬地行禮,呼為聖人。
明代宮女的數量是九千,但宮中每年花費的脂粉錢達到四十萬兩銀子,由此可以推知各代用在宮女身上的費用。
宮女選拔程序
各朝各代挑選宮女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宮女的家族大多是普通百姓,但必須是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例如漢代王昭君就是良家子。
東漢規定,每年八月要派遣內廷官(中大夫、掖庭丞)和精通相術者,到洛陽鄉中閱視良家女,挑選標準是:年齡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選中者要載入後宮。
唐玄宗遣使到全國各地選拔美女,號稱「花鳥使」。
明代選宮女的情況,以天啟大婚時為例:「天啟元年,熹宗將舉行大婚禮,先期選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銀幣,其父母親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五千人。後亦被選入都。天子分遣內監選女,每百人以齒序立,內監循視之,曰: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之。凡遣歸者千人。明日,諸女分立如前,內監諦視耳、目、口、鼻、髮、膚、領、肩、背,有一不合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誦籍、姓、年歲,聽其聲之稍雄、稍窳、稍濁、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復二千人。明日,內監各執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畢,復使周行數十步,以觀其風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去者復千人。其留者亦僅千人,皆召入宮,備宮人之選。分遣宮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於是入選者僅三百人,皆得為宮人之長矣。在宮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論而評匯其人之剛柔愚智賢否,於是入選者僅五十人,皆得為妃嬪矣。」
清宮選秀女
清代每三年選一次秀女,入選者都是八旗少女。
清代這種作法固然是為了保持滿洲血統,實行時確實不擾民,有利於廣大漢民的安居樂業。以往任何朝代,每當選宮女的事情落在哪一個地區時,該地區的百姓就人心惶惶,紛紛趕在朝臣到來之前,把女兒嫁出去。如果女兒被選為宮女,在宮中沒能出人頭地,那麼今生再無機會見到家人了,只能在宮中默默死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宮女都是這種命運。
清代比較而言還算人道,宮女只有一二百人,有百人左右能夠和皇帝接近,青春完全曠廢的女子幾乎沒有,因為清代還規定,宮女未被皇帝看中的,二十四歲(有時是二十歲、二十五歲、三十歲)時送出宮,另行擇配。
清代選秀女的詳細情形是這樣的:各旗每年要將本旗內十四至十六歲的女子造冊上報。在行選期間,各旗的參領、領催負責把候選的女子運上車,送往宮城北門神武門。運送秀女的車隊按規定要在夜間行進,到達後,候選的秀女們被領入神武門內,在順貞門外恭候,由戶部官員負責管理。至時,由太監首領主持挑選工作。秀女們每五人為一組,引到太監面前站立,太監審視。當意者,留下姓名牌子,叫做「留牌子」,牌子上書著「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洲人(或者蒙古、漢軍人),年若干歲」。到當日中午時,初選完畢,未被選上的,由本旗的車子載還。
初選通過後的女子,要入宮進行複選,「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凡不合格者被送出宮,叫做「撂牌子」。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4: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1000051KK035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