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蘇東坡原名蘇軾,東坡是他的字.他曾兩度在杭州任官:
第一度:神宗時候,宰相王安石創行新法,蘇東坡認為新法不能便民,和他意見不合,鬧得幾乎水火不容。率性的蘇東坡懶得做無謂的爭吵,乾脆自求外放,被調任杭州通判。他在杭州逗留了三年,任滿後再被調到其他地方。
第二度:宋哲宗元祐四年,蘇東坡五十四歲的時候,朝廷批下公文,准許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擔任杭州太守。闊別十六年,蘇東坡重返杭州的心情是欣喜的。而杭州百姓對老長官的再度光臨,也表示了極大的熱情。才剛到任,蘇東坡就為天災人禍忙得不可開交。他很多對杭州的貢獻也是在此時實踐的。
從網上的資料綜合,他對杭州的貢獻主要如下:
1.改善杭州的醫療設施:
杭州城有五十萬人,卻沒有一家公立醫院。 蘇東坡對這種情況,頗不滿意,他從公款里撥出兩千緡,自己捐出五十兩黃金,在杭州城中心眾安橋,建立了一家公立醫 院。這個“安樂坊”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三年之內治療了一千個病人。主辦此醫院的道士,由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錢。后來,此醫院遷到西湖邊,改名 為安濟坊,蘇東坡離開杭州后,還照常為人治病。
2.治理杭州區內運河:
杭州城內有兩道運河,以南北方向穿過城市,直接在閘口連接錢塘灣。錢塘灣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好多淤泥,每四五年,運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運河長約四五里,疏浚費用很大。更壞的是交通情形,一隻船要走好幾天才能走出城去,運河上的交通混亂不堪。
蘇東坡向專家請教,把運河的高度測量過,擬好一項計劃,以防淤泥沉澱,才能保持運河地區的清潔。這是他在杭州第一次的工程,始于十月,那是他到任后三個月,次年四月竣工。
為保持城內運河的水位,他又在城北余杭門外開了一條新運河,與西湖相通。這樣,水之供給不虞匾乏──這套辦法很有效,他使運河的水深到八尺,疏浚城內鹽橋河的花費與麻煩也就可以避免了。
3.改善杭州城供水問題:
杭州城中有六個水庫,分散在各處,但是淡水幹線管道常常損壞,居民只得飲用稍有咸味的水,不然就花錢買西湖的水,要一文錢買一桶。蘇東坡乃用堅強的膠泥燒成的陶瓦管子代替,上下用石板保護。這個計劃需款甚多,因為要建築三百碼長的陶瓦管,由一個水庫通到另一個水庫。他又把湖水引到城南郊的另兩個新水庫,以供軍營之用,他因身為軍事統領,就派一千個兵參加此頂工程,結果工做得好,時間也快。據說,那些水庫完工之后,杭州城中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
4.整理西湖,修築蘇堤
蘇東坡在元佑五年(一○九○)四月,給大后上了一道表章, 簡述他疏浚西湖的計劃和理由。他說若不急行設法,二十余年之后,湖面將全被野草這閉,杭州居民將必失去淡水的來源。
此項計劃蒙朝廷批准,蘇東坡開始和數千工人和船夫一起活動起來,費時四個月,工程完畢。問題是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蘇東坡計上心 來,用以建築湖上的長堤。一條湖上的直堤,除了可以供人步行,大為縮短往返的距離外,更可以增加湖面的美麗。這條就是著名的蘇堤。
除去增加西湖的實用價值之外,不管是有意也罷,無意也罷,蘇東坡也增加了西湖的美。
從這些事情看來,蘇東坡不只是一個文采燦爛的才子,也是一個有良心會幹實事的好官。
參考資料:
http://www.tcss.edu.hk/subjects/chinese/informationsushi.htm
蘇東坡傳-林語堂 原著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d/anfa_dongpo22_22.htm
2007-05-18 09:22:45 補充:
票選的答案好像很難得到好評, 可能是因為票選拖得太久, 太多人看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