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臭氧層的破壞
臭氧是一種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氣體,大部份分佈在大氣的平流層(離地面約10至50公里)中。這臭氧層像一道屏障,把太陽發射的大部份紫外光阻擋住,只讓少量紫外光傳送到地面,維護著地球上生命的發生和延續。
現在,由於人類大量使用以氯氟碳化物(CFCS)為噴霧器的增壓劑和冷凍機的冷凍劑,當進行噴霧或洩漏冷凍劑時,這種氯氟碳化物以穩定的狀態慢慢上升至平流層。當它受到強烈紫外光照射時即分解,釋放出氯原子,與在平流層中的臭氧反應變成氧化氯和氧分子。由於氧化氯極不穩定,它又與氧原子反應變回氯原子。如是者每一個從氯氟碳化物釋放出的氯原子可以破壞高達10萬個臭氧分子。這是一個以氯原子為催化劑的催化反應。如不對氯氟碳化物加以控制,就有可能導致臭氧層的破壞日趨嚴重而影響皮膚癌發病率提高及嚴重危害糧食和農作物的生長。
國家需要立例管制氯氟碳化物的生產和使用,開發新的代用品資源;對於我們每個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減少或不使用由氯氟碳化物製成的保溫飯盒,發泡膠和噴髮膠;按時檢查或維修各類冷氣系統,減少氯氟碳化物的散發洩漏。
溫室效應
大氣中一些起著保溫作用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及甲烷等。能把地表吸收太陽光後釋放出的紅外線能量吸收,以維持地表年平均溫度在十五度左右。這種現象稱為溫室效應。如果沒有這些溫室氣體,地球就變成一個冰封約世界。相反,太多溫室氣體,又會變得過份溫暖。
近百年來,由於人類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和破壞原始熱帶雨林,促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以每年0.5%的速率增加。據估計,到了2030年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量將增加一倍,地表溫度上升3°C至5.5°C。導致兩極冰帽融化,海平面提高0.2至1.4公尺,許多城市將被淹沒。另一方面,氣溫的變化會促使乾旱地區面積擴大,加速土地沙漠化。
要阻止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發展無污染能源及種植林木是可行之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綠化環境、節約能源已是邁出了第一步!
熱帶雨林的消失
森林是大地資源的寶庫,而佔森林面積約百份之四十的原始熱帶雨林更是大量物種賴以生存的地方。同時,它亦起著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作用。
本世紀以來,由於人類過度砍伐木材,燒墾耕作,已有百份之四十的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珍禽異獸一一絕種、土壤質素惡化以及溫室效應加劇。據估計,現時熱帶雨林正以每秒三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速度消失著。若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地球上的熱帶雨林將在40年內消失殆盡!
目前世界各地正加緊造林,進行有限度的森林開發,以挽救這些消失中的雨林。而我們又可以做甚麼呢?善用紙張、保護森林!
土地沙漠化
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地正埋在滾滾黃沙之下!沙漠化正吞噬著世界上約五十億公頃約土地,而且還在逐步加劇。以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為例,每年正以5.6公里的驚人速度向外擴張。
造成沙漠化約主因有二:氣候變化導致降雨量減少,土地變得乾旱;其次是由於人類過度開墾、伐木、耕作及放牧,破壞了植物的分佈,使地表遭受風蝕、粗化,最後變成了沙丘。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沙漠化所帶來的氣候變化和植被減少,將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屆時,全世界的環境都會受到影響!
今天我們若不愛護環境,明天人類的文明或許消失在浩瀚沙漠之中。
酸雨
正常的雨水,由於溶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其PH值約為6左右。國際上規定,凡PH值低於5.6的雨稱為酸雨。由於水存在著不同的形態,故酸性污染物依附其上形成酸雲、酸霧或酸雪均屬於此。在外國,歐洲、北美的酸雨比較嚴重。而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湘桂走廊亦達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
酸雨主要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的。其對環境的影響表現在多方面,如:酸雨使湖水PH值降低,使湖中生物絕跡;使土壤的PH值降低,破壞樹木的電解質平衡,因而使其根和葉都受到破壞而致枯萎;人類的文明,古蹟建築等亦受其害。
為了減少酸雨的形成,我們首先可從節省能源,盡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改善車輛及工廠設備,減少酸性污染物的排放著手。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高效率的電器,減少使用和經常檢修私家車。從長遠著想,我們應積極去發展新的、無污染的能源,如水力、風力發電,太陽能及地熱利用等。
六‧五世界環境日 二零零四年六月五日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70%地球表面被海洋覆蓋著。
在排入海洋的污染物中,有80%源自陸地上的活動。
40%的世界人口居住於離沿岸60公里的範圍內。
有3/4(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的大城市位於沿海。到2010年,全球約有80%的人口將居住於離岸100公里的範圍內。
塑膠廢棄物每年導致近100萬隻海鳥、10萬隻生活於海洋的哺乳動物及無數的魚類死亡。然而,這些死亡的海洋生物將自然地分解,但塑膠廢棄物則無法降解而長存於生態系統中繼續導致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
每年估計有2,100萬桶油污從路表、工廠排放及沖洗船隻的儲存池而流入海洋。
有超過90%的國際貿易貨物是經海路運輸。
污染、外來物種及海洋生境變遷將對紅樹林、海草場及珊瑚礁等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
全球95%的漁獲 (約等於八千萬噸的魚獲)來自近岸水域。全球有多於35億的人口依賴海洋為基本食物來源。在未來的20年間,這個數字可能增加兩倍至70億。
現今,超過70%的海洋漁業已經達到飽和或超出可持續的限度。
破壞性的捕魚習慣導致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海洋物種被殺及海底重要生境的破壞。
由於鯊魚的肉和鰭是製作魚翅湯的主要材料,故此每年約有1億條鯊魚因此而被殺。捕獵者一般捕捉鯊魚後,將它們的鰭切除,然後將它們擲回大海,任由它們在大海中溺斃或流血致死。
在熱帶地區,紅樹林為85%的漁業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環境。
在過去的100年,海平面平均已上升了10-25厘米。如果世界上的冰塊全溶化,海洋的水位將上升6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