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學制有咩唔好??

2007-05-11 4:48 am
如題...
急需

回答 (2)

2007-05-11 4:54 am
✔ 最佳答案
如果你問我個人意見

就係會讀少左中七果年既書

因為香港有85%(左右)既人都係無入大學(唔記得係邊度睇到既統計)

所以中六出黎(三三)既人就會少左中七果年既知識

但係可能對佢以後都唔會有太大既幫助

對大學生黎講

就會比多左學費

咁好多人既負擔就大左

睇下果個家庭想唔想讀大學

如果佢想讀大學而又唔係太有$就會加重佢地既負擔

咁就會減少人讀大學

而且如果學生借$讀大學

讀完之後都有排還

如果佢係讀law重死

讀七年(其實都唔係七年,5年到)

咁就唔係咁有$既人就會愈少人讀大學

有$既人就九成都會讀大學

咁就愈黎愈嚴重化貧富懸殊既問題
2007-05-11 5:08 am
教統局長李國章宣布,三三四學制將會推遲至2009年實施,現時就讀小五的學生,將是新學制的首批學生。
李國章中午就三三四學制的方案諮詢作出匯報,宣布將三三四學制改革推遲至2009年9月實施,以便學校、教師及有關人士有充分時間作準備。

在新學制下,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首批高中生將於2012年升讀大學四年制的學士學位課程。換言之,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將會是新學制下首批修讀高中課程的學生。

8大院校已經同意,將中英數及通識4科,列為入大學的必修科。李國章表示,會將新高中的通識科必修單元,由9個減至6個。當局亦會為通識教師提供不少於一百小時的培訓。

撥款方面,政府建議將新學制所需的非經常性開支,由原訂的67億元增加至79億元,並建議將經常性開支,由原訂的11億元增加至20億元。

大學學費方面,仍會建議定於每年5萬元,但預計到2012年時才會有定案。

何謂三三四學制?
三三四學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及大學四年的學制。個人認為好處是讓學生能在大學生活中更深入了解其主修科目裡的知識,畢竟現行三年制的大學課程其實十分緊逼。而且中學七年中要應付兩個公開試,學生的心理壓力太大了。

另外,除了英國、澳洲少數國家外,其他國家的大學都是四年制的。轉用四年制大學課程讓學生更方便地與海外大學的課程接軌。若轉用四年制,大學學費又維持不變的話,現在讀三年交的學費可分開四年來交,大學生每年所繳交的學費便會減少,從而減輕貧苦學生的經濟負擔。

教育統籌局經過多月諮詢後,2005年5月19日公布三三四新學制行動方案,新高中學制將押後一年,於2009年才實施,而政府亦會再增撥12億元非經常開支及每年9億元的經常開支,以確保有充足資源實施新學制,預計實施新學制的非經常開支高達79億元,而經常開支則高達每年20億元。

此外,為了協助及支援老師推行新高中課程,教統局亦會提供教師專業津貼、多元學習津貼及高中課程支援津貼,以及改善教師與班級比例。不過備受爭議的通識教育則維持必修必考的決定,而各科推行校本評估則沒有設定時間表,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將會就各科推行校本評估評核的適當時間,與各科老師磋商,而有關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架構建議將於六月至九月舉行第二次諮詢,預計於2006年年中擬備《新高中課程指引》。

教統局原本建議於2008年推行新高中學制,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表示,六成校長在首輪諮詢中,反映在2008年推行新高中學制沒有問題,不過有三成校長則希望能押後一年實施,以便有更多時間準備,因此局方決定將新高中學制押後至2009年9月才實施,而首批新高中學制畢業生會在2012年入讀大學四年制課程。

課程設計
四個核心科目分別為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教育,而學生可選擇兩至三個選修科。教統局將通識教育的課時減少,而中文及英文的課時則相應調高。有關的課時分配如下 :

科目
諮詢文件原來建議
最新修訂建議

中文
12.5%
12.5%-15%

英文
12.5%
12.5%-15%

數學
10%-15%
10%-15%

通識教育
12.5%
最少 10%



你對以上課程設計有何意見?

網友回應 (回應數目:1) 十月二十日,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發表名為「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資」的諮詢文件,文件建議新高中學制最快在2008年推行,而大學四年制則在2011年推行。這份文件一出,馬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諮詢文件當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問題,我希望能在此對這些問題發表一些意見。
文件中提及改革後的課程、評估與銜接途徑是否已回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可以在全球的發展中保持香港的競爭力? 我認為在推行新課程後,對於加強學生的競爭力的確有所幫助,但是與要在全球的迅速發展中保持有一定的競爭力的目標仍然有一大距離。在新的教育方式中,的確比較以前更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每個學生的知識在高中時已集中在選定的科目中,對於其他的科目只能有基本的了解,而不能像現有課程般對於理科或文科有一個比較概括的意念,才對有興趣的科目深入了解。我個人認為現有的文、理科的制度對於學生將同科的知識融合比較有利。然而現代社會著重於不同知識的融合,但若學生對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識也沒有,又何談知識融合呢?因此,我認為這次的改革對保持學生競爭力的幫助非常有限。
而對於以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作為核心科目,並佔有整體課程範圍的一半,我對此表示支持的態度。在現有的課程中,雖然中文和英文都是必修科,但大部分學生對這些科目的要求只為合格,而且上課時間比較少。以我校為例,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上課時間一個循環週只有六節,對於一個著重發展思考能力的科目來說,並不足夠。而在新課程中,這些科目所佔的時間有所增加,學生對於這些方面的培育更為全面,對於學生在自行閱讀中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不認為另一半的自選課程能讓學生就其興趣在各方面有所發展。在現有制度中,學生能選擇理科、商科或文科,學生在對一類知識有基本的了解,經過一番思考後,才選擇當中真正有興趣的科目加以學習。而新課程在高一(中四)時就要作出選擇,若能選出所愛科目,發展自己的才能,當然值得高興。但若學生的思考未至全面,選出的科目並不是真正有興趣的,因而影響一生,是一件不幸的事。我希望能在教統局能在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例如在高二時轉科的安排。另外,新課程中供同學選擇的科目中,有一些是相關的,例如物理與化學,化學與生物等。若學生只選讀其中一科,會不會對其學習的進度有所影響呢?令學生對當中的意義只能一知半解呢?這是非常危險的,香港未來的發展全靠這群學生,如果當中包含一些只將知識生吞活剝、缺乏思考能力的學生不但令香港的發展受阻,更會影響下一代的發展。
這次的教育改革,根據現時的時間表,在二零零八年將有第一批三年制的高中學生。當中只有四年的準備時間,時間是非常緊迫的。在這段時間中,既要進行教師培育,又要在各學校中改革校制,更要和各大學進行校園改革計劃。這一切都是重要的,而且絕不能出亂子,還要同時進行多方面的改變,對於李局長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一個好的政策,當然是越快推行越好。可是,這必須建設在一個條件之上---就是所有的條件都已經成熟,所有的配套措施已經接近完全的階段。只有這樣,新的政策才能順利推行,公眾才能信服。對於二零零八這個限期,我認為只設定為配套措施的完成限期,而配套措施將近完成時才公布正式推行的時間會比較合適。這樣,既可以防止一旦準備工作出現失誤對學生的影響,也可以減少出錯時外界的批評。
(凍啡)
通識教育

教統局經諮詢後維持通識教育必修必考的決定,但通識教育的必修單元由原來建議的九個減至六個,但會以公開考試評核成績,而教統局將會為所有通識科教師提供不少於100小時培訓,當中必修部分佔 35% 。教統局將於2005年年中推出通識教師網上資源平台,提供通識科課程的有關資料。



三三四學制學費增6萬

【明報專訊】「三三四」學制( 3年初中、 3年高中、 4年大學)報告昨日出爐,諮詢公眾 3個月。這個「翻天覆地」的改革大計,將令學子告別陪伴港人成長多年的?

中風|考和中七高考,而且所費不菲,預計涉及 67億元一筆過「軟硬投資」,以及每年因大學改四年制而要額外增加 18億元經常開支。教育統籌局提出由學生家長和政府共同承擔經費,預計轉制後,每名學生完成 10年中學( 3年初中免費)及大學課程的學費共需逾 22萬元,費用較現時學制增加 6萬多元,升幅為 44%。



教育界則憂慮,教改後接着「三三四」改制,會令教育界更形混亂。

各主要政黨、教育界普遍支持改制,但對於加學費、教育投資、課程改革及教師配套等項目有不同意見。

教統局提出最快在 2008年實施「三三四」學制,今年小六學生將成為首屆新學制高中一年級(即中四)學生。教統局在 2000年已推行教育改革, 4年間惹來不少批評,教統局長李國章曾形容之為「倒寫籮蟹」,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擔心今次若轉制處理得不理想,教改加「三三四」將令教育界更形混亂,「可以令教育改革倒完羔蟹,再倒大閘蟹,屆時可能羔蟹、大閘蟹連場混戰」。

34億大學基建 加費劃一或分科


收錄日期: 2021-04-21 00:48: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0000051KK042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