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下係澳門環境委員會2005年嘅報告: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的分析及建議部份旨在扼要反映澳門環境狀況的變化,並為配合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提出促進環境質素改善的建議。
大氣環境
近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6.jpg
年澳門空氣質量呈不良的天數有所增加,反映本澳空氣質量有下降趨勢,此現象除受到周邊環境中大氣排放以及氣象因素的影響外,本澳亦存在不可忽視的和需要控制的污染源,主要以發電及道路交通運輸為主。
鑑於發電是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污染物以及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特區政府對發電的廢氣排放定出標準值,並正研究於2007年開始引進天然氣這種較清潔和環保的能源,使其逐步代替部份污染性較高的燃料。
此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6a.jpg
外,道路交通是導致鉛、非甲烷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流動污染源,亦是終端能源的主要消耗領域。為此,特區政府正透過不同的措施如考慮收緊驗車的年限、繼續研究及引進較環保的燃料、逐步訂定車輛尾氣排放的標準、加強立法、交通網絡的重整、研究考慮引入現代化的集體運輸系統及較環保車輛等,以進一步降低交通運輸對大氣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不斷改進燃料質量,正制訂對新進口重型摩托車和輕型摩托車尾氣污染物排放限度規定的法規草案,訂定新進口二衝程及四衝程摩托車的尾氣排放限值,將逐步取締二衝程摩托車之進口。
另一方面,針對大氣中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日平均濃度高於標準值的天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除加強控制本地主要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排放源如發電、交通運輸及工業外,宜關注建築施工相關行業所帶來的影響。建議制定適當的環保指引和法律並加強監督,以減低建築施工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粉塵及微粒污染,同時可透過採用環保建築施工方法以及實施環境管理等措施,以減少在施工過程中對大氣環境所造成的壓力。
水資源
鑑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7.jpg
於本澳缺乏充裕的水資源,而鹹潮問題持續影響著本澳飲用水水質,並對人體健康及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威脅,為此急需尋求長遠的解決對策,以及加強區域間的合作。
從現時本澳水資源的情況來看,建議將節約用水納入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策略中,探討及考慮如中水重用或利用已處理之污水於灌溉用途等水資源有效利用的方案,加強珍惜及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制定保護珍貴的淡水資源以及供水的短、中、長期的策略。
在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7a.jpg
沿岸水質方面,各沿岸水質監測點的污染狀況呈上升趨勢。因此,持續的調查研究工作對訂定長遠改善沿岸水質策略提供重要的數據及資料。另外,鑒於突發性污染水資源事件可影響沿河流域,需要保持緊密的區域合作,確保資訊的適時交流。
在污水管理方面,建議需繼續完善本澳的污水下水道網絡覆蓋率及其管理,加強對下水道網絡水質監測的工作,以避免管道錯駁或非法排污的情況影響沿岸一帶的水質。
廢棄物
隨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8.jpg
著本澳近年經濟及社會的急速發展,本澳行業種類漸趨多元,消費產品的日新月異。居民消費力的增強,亦促使本澳廢棄物數量的不斷增加,且種類更多樣化。
與此同時,各項大型公共基建及私人建築工程數目的增加亦造成了建築廢棄物量不斷上升,對本澳非常有限的堆填容量構成了相當的壓力。為此,宜推行在建築施工過程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尋求減廢的環保建築方法。
隨著廢棄物種類及成份的改變、新興行業的出現等因素,預計特殊或具危險性的廢棄物數量亦將不斷增加。藉著危險廢棄物處理設施的興建,預計將有助減低其對環境所構成的壓力。鑑於本澳尚缺乏對危險廢棄物整體的管理及處理監管機制,因此,需制定識別、收集、分類、管理及監測危險廢棄物的措施,並完善有關危險廢棄物的研究及立法工作。
澳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8a.jpg
門的土地資源有限,以焚化為主輔以堆填的方式來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以減少其所佔用土地面積為較適合和有效的處理方法。建議逐步加強並完善對焚化和堆填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監測工作,以確保各項污染物濃度符合有關標準。
從源頭著手減少生活廢棄物為最有效及直接的措施。推廣善用資源、循環再用、分類回收、環保消費和環保採購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鼓勵居民養成如善用塑膠袋、減少使用一次性即棄用品或分類回收廢棄物等等的環保習慣,推動工商業及各服務行業實施環境管理,將是減輕廢棄物增長的有效方法。
保護大自然
居民對生活質素的訴求日漸提升,綠化區對美化環境、優化及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改善空氣質素、提高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等方面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澳門的新規劃地區或新建地段已適當為綠化區的擴張及發展提供條件,以增加綠化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
鑑於外來物種入侵現象普遍,宜對此進行持續調查及監測,藉以研究預防或減低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行性措施,保護本地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此外,有系統對本地的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掌握生物及生境的變化狀況,才能以足夠的基礎資訊對本澳生態作進一步之保護。
鑑於路氹填海區的多項建設已逐步展開,生態區附近的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有需要持續對該區進行維護及保育的工作。
此外,加強居民對預防山火意識以及對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限制的認識等等的宣傳教育工作。
環境噪聲
澳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9.jpg
門的環境噪聲來源主要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及土木建築技術工作、社會生活噪聲以及一些商業活動,針對不同的噪聲來源,宜結合不同的措施及方法加以改善。
社會生活噪聲如談話、喧嘩、嬉戲、電視噪音及搓麻雀等仍是造成夜間噪聲投訴的主要來源,因此除完善相關法規外,持之以恆的各類宣傳教育推廣活動,培養優良的公民意識和改善生活素質的要求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控制交通運輸帶來的環境噪聲影響,在完善相關法規過程中,建議考慮訂定更嚴格有關對車輛噪聲標準及限制;此外,亦宜研究在敏感群體作息附近路段加設隔音屏障及作出影響評估。長遠來說,宜通過交通規劃、更新城市的佈局、引入可持續的運輸系統等多種方式來減低交通噪聲造成的影響。對建築施工造成的噪聲,宜逐步建立施工及設備的噪聲指引。此外,可考慮改進建築設計。對產生噪聲的商業活動,則繼續透過法規、發牌制度和嚴格執法加以控制。
環境管理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從資源投入、構建環境管理機構、增設環保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保法例、加強對環境的監測研究、推動環境教育鼓勵公眾參與、構建環保產業平台、推動環境管理系統實施及參與區域合作等方面逐步增強澳門的環境管理能力。
然而,在澳門經濟急速經濟增長及社會變遷的關鍵時期,澳門還需重視並完善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環境法體系,建立適合澳門現實情況的環保制度。另一方面,澳門亦宜繼續推動社會各機構實施環境管理系統,並探討環保產業平台的構建對提升環境質素所發揮的作用。
區
圖片參考:
http://www.ambiente.gov.mo/tchinese/05/2005/tc/images/p79a.jpg
域性的合作是澳門環保工作成敗之重要因素,宜根據澳門本身條件積極發展區域以至國際環保合作,增強澳門回應環境挑戰的能力。同時,亦需逐步加強對已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國際公約之調查研究工作。
此外,由於環境教育的推廣與環保宣傳工作之效果並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必須配合其他法律及經濟等管理手段,長期按社會發展狀況不斷調整深化,才能令環境保護成為每位市民生活的一部份,令環境與人類的發展互相配合,生生不息。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05》參考DPSIR模式,利用各種現有的環境指標對澳門的環境問題進行了驅動力、壓力、狀況、影響及回應的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經濟持續發展、人口及旅客量逐年上升、居民就業與居住狀況變化以及區域朝融合方向發展等驅動力使澳門的環境產生了急速變化。這些驅動力能產生正面影響,例如為改善環境狀況提供物質及經濟基礎,但同時亦會加大環境所承受的壓力,例如促使資源消耗,致使廢氣及廢物排放的增加。
受本地及外來因素的影響,澳門近年整體的環境狀況在以上這些壓力的作用下已呈下降趨勢,諸如大氣環境質量的下降、水資源質量的不穩定、噪聲問題的產生以及廢棄物數量的增加等等。環境狀況變化反映出社會需要作出積極有效的回應,共同行動並付出相當努力,才能令澳門的環境質量維持在較佳的水平。
澳門特區政府為回應提高綜合生活質素及環境質素的要求,將成立環境事務專責部門,以加強在立法、執法、監察、監測、研究及評估等方面的工作,持續推進環境教育以及參與區域合作,以進一步提升保護環境的能力。
然而,要維持良好的環境質量,必須全社會各界的自覺關注和參與,環保工作才能達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