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資料

2007-05-11 2:20 am
太陽系木星,土星,水星,火星,天王星,地球,金星,海王星,冥王星的資料

回答 (3)

2007-05-11 2:22 am
✔ 最佳答案
太陽系是由太陽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圍繞它運轉的天體構成的天體系統。它包括太陽、八大行星[1]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員。


包含月球的太陽系示意圖。注意:各星球並非按照同比例繪製。(圖片來自NASA)目錄 [隐藏]
1 太陽系的構成
2 起源和演化
3 運動
4 探索與研究
5 其他行星系
6 太陽與八大行星數據表
7 「水內行星」
8 其他資料
9 參考
10 參見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



[編輯] 太陽系的構成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雖然它只是一顆中小型的恆星,但其質量已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5%;餘下質量中包括行星與它們的衛星、行星環,還有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帶天體、外海王星天體、理論中的奧爾特雲、行星間的塵埃、氣體和粒子等行星際物質。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的總表面面積約為17億平方公里。太陽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緊緊地控制在他自己周圍,使它們井然有序地圍繞自己旋轉。同時,太陽又帶著太陽系的全體成員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

太陽系內的行星現被定義為八顆,依距太陽由近至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後四顆行星還各自有環系統。而相對於月球較小的被定義為矮行星,如冥王星。參見2006年行星重定義。另外還有各種「太陽系內的小天體」,包括各行星、小行星與矮行星的衛星、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公轉的眾多小行星、彗星、海王星外天體(TNOs,如齊娜)與流星體等其他零碎天體。

太陽系中的各個天體主要由氫、氦、氖等氣體,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鐵、矽、鎂等元素的岩石構成。類地行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的部分衛星、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其核可能是岩石或冰。


[編輯] 起源和演化
參見:太陽系起源、太陽系形成年齡
一般以為行星系統是恆星形成過程的一部分,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兩顆恆星差一點撞擊而成。最普遍的理論是說太陽系是從星雲形成。

恆星形成的基本過程為此:

星雲中較密的核心部分變得太重,重心不穩定,開始分裂和崩潰墜落。一部分的重心能量變為放射的紅外線,剩下的增加核心的溫度。核心部分開始成為圓盤形狀。
當密度和溫度道足夠高, 氘融合燃燒開始發生,輻射的向外壓力減慢(但不中止)臨近其他核心崩潰。
其他的原料繼續下落到這一顆原恆星,它們的角動量的作用可能導致雙極流程。
最後,氫開始熔化在星的核心,外面剩餘的包圍材料被清除。
太陽星雲這個假說,是1755年由伊曼努爾·康德提議。他說,太陽星雲慢慢地轉動,由於重力逐漸凝聚並且鋪平,最終形成恆星和行星。一個相似的模型在1796年由拉普拉斯提出。

太陽星雲開始直徑大約100AU,質量是現在太陽的兩三倍。在這個星雲中,比較重的物質往中間落,積聚成塊,是成為以後的行星。而星雲外部越來越冷,因此靠里的行星有很多重的礦物質,而靠外的行星是氣體或冰體。原太陽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以後八億年中各個行星形成。


[編輯] 運動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直徑十萬光年,包括兩千多億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離星系中心大約兩萬五千到兩萬八千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每秒220公里,兩億兩千六百萬年在星系轉一圈。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運行,以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

彗星的繞日公轉的方向各異,多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周期比較長,軌道平面靠近黃道平面的多為短週期彗星。


[編輯] 探索與研究
人類出於對自身生存環境了解的渴望以及日益緊張的地球資源,從1959年開始不斷的通過太空探測器等進行空間探測,研究太陽系。目前主要集中在月球和火星的探測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測。

對太陽系的長期研究,分化出了這樣幾門學科:

太陽系化學:空間化學的一個重要分科,研究太陽系諸天體的化學組成(包括物質來源、元素與同位素豐度)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年代學和化學演化問題。太陽系化學與太陽系起源有密切關係。
太陽系物理學:研究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際物質的物理特性、化學組成和宇宙環境的學科。
太陽系內的引力定律:太陽系內各天體之間引力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規律。
太陽系穩定性問題:天體演化學和天體力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編輯] 其他行星系
雖然學者同意另外還有其他和太陽系相似的天體系統,但直到1992年才發現別的行星系。至今已發現幾百個行星系,但是詳細材料還是很少。這些行星系的發現是依靠都卜勒效應,通過觀測恆星光譜的周期性變化,分析恆星運動速度的變化情況,並據此推斷是否有行星存在,並且可以計算行星的質量和軌道。應用這項技術只能發現木星級的大行星,像地球大小的行星就找不到了。

此外,關於類似太陽系的天體系統的研究的另一個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著生命。
2007-05-11 2:23 am









圖片參考:http://a372.g.a.yimg.com/f/372/27/1d/pic.geocities.com/images/dhtmlad/geomid.gif


undefined

開啟









圖片參考:http://a372.g.a.yimg.com/f/372/27/1d/pic.geocities.com/images/dhtmlad/geodown.gif


undefined


圖片參考:http://row.bc.yahoo.com/b?P=rtoFakLaTU6sdDhqRiILLQDI2r6LTkZC8psAANC6&T=140cv13d4%2fX%3d1178792603%2fE%3d382076084%2fR%3dhk_geo%2fK%3d5%2fV%3d2.1%2fW%3dHR%2fY%3dHKC%2fF%3d1245389837%2fQ%3d-1%2fS%3d1%2fJ%3d214CDA42&U=126fk4mc1%2fN%3d_IEkBUJe5tM-%2fC%3d-1%2fD%3dNE%2fB%3d-1


關閉









圖片參考:http://a372.g.a.yimg.com/f/372/27/1d/pic.geocities.com/images/dhtmlad/geodown.gif


undefined

關閉









圖片參考:http://a372.g.a.yimg.com/f/372/27/1d/pic.geocities.com/images/dhtmlad/geoup.gif


undefined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cience_valley/images/Back.gif


太陽系
銀河系
火星人
恆星演化
霹靂說







太陽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cience_valley/images/plnscale.gif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繞著太陽運轉的有九大行星和一群小行星。太陽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太陽系所有物體由於太陽系的重力作用而定位,太陽的邊緣是彗星雲,延伸的範圍約為2光年,而離我們最近的恒星,距離約為4光年。
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運行,同時行星繞太陽運行,衛星繞行星運轉,稱為公轉.此外,太陽,行星和衛星也會繞著自轉軸旋轉,稱為自轉。
太陽系的行星由內至外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按位置分為兩類: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行星稱為內行星,在地球軌道以的行星稱為外行星;按性質分為三類:類地行星、類木行星和不倫不類的冥王星。類地行星密度較高,有固體地殼,體積較細,公轉速度較高,自轉速度卻較低,衛星數量少,質量較低。類木行星密度較低,無固體地殼,體積較大,公轉速度較低,自轉速度則較高,衛星數量多,質量較高,呈較嚴重的扁球形。
  行星自古已為人類所發現。人類自古已將恆星與行星分辨出來,它們除了看起來較亮外(只指五行),更會在星空背景(天球)上莫明其妙的運行。中國人以行星名之,也就是這個意思。它們十分惹人注意:水星總是靠近太陽;金星亮得刺眼,被稱為太白;火星紅得可怕,故稱為熒惑;木星也亮,被稱為歲星;土星則稱作填星。
  隨著玻得律的發表,小行星谷神、天王星相繼於1801年1月1日和1781年被皮阿齊(Piazzi)和赫歇爾(Herschel)分別發現。天王星被發現後,很快就發覺了天王星的軌道與理論不符。跟據計算,勒威耶(Leverrier)於1846年發現了海王星。到了1930年,羅威爾天文台發現了冥王星,自始便沒有再發現行星了,九大行星之說便留傳至今。到了1999年初,小行星中心建議將冥王星編為小行星10000號,經過一番爭論後,結果是否定的,也殿定了冥王星的地位。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51: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0000051KK029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