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太陽系!急......急................急.........

2007-05-11 12:43 am
尋找太陽和九大行星(包括冥王星)的直徑和衛星的數星

回答 (2)

2007-05-11 1:07 am
✔ 最佳答案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太陽和九大行星,幾乎在同一時期從星際雲中誕生。星際雲由飄浮在銀河系的氣體和微塵組成,氣體有92%是氫,7.8%是氦,微塵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星際雲的密度並不均勻,有扭曲存在。
 

整個宇宙是由許多發光的星雲及一些暗物質所組成的,根據最新哈佛太空望遠鏡觀測估計的結果,宇宙中大概有五千億個星雲,這裡所謂的「發光中的星雲」就是俗稱的銀河。而太陽系所在的銀河,又稱作本銀河。本銀河與宇宙中的大多數銀河一樣,為一碟形的旋渦狀星雲。旋渦臂是一種密度波或更嚴格說是一種激震波(註:這種密度波的概念首先由瑞典科學家 Bertil Lindblad 提出,而後經林家翹博士等人進一步予以定量的估算證明之。)銀河中的氣體經過旋渦臂時被壓縮,密度增大,故呈暗帶(遮住了背景的星光)。此為密度波的上游部分。然而密度的增大也同時增加了氣體間碰撞的機會,因此導致了星球的形成,故呈明帶,此為密度波的下游部分。(這也顯示了整個反應為不可逆反應,因此旋渦臂可說是一種激震波。)根據天文觀查結果顯示質量愈大的星球,生命期愈短。旋渦臂中的星球多為此等高亮度、大質量的OB型星球。(註:正在進行核融合反應的星球,依其質量及亮度分布所繪出的主序星列圖上,依其質量可分為O B A F G K M等七型。太陽屬於 G 型星球)這些星球在其死後發生超新星爆炸時,會產生一種激震波,也是一種壓縮波。因此這些超新星爆炸的殘骸。與被其壓縮的四周氣體,結合起來又形成質量較小的星球。我們太陽系就在本銀河的一條旋渦臂的外緣。


 

  恆星的演化與太陽的未來

根據太陽的質量及核融合反應速率,科學家估計太陽藉著燃燒氫而發光的壽命約可延續110億年。目前太陽生命已過了約一半(49億年)。依據星球演化論的預測,當太陽的氫成分完全燃燒盡後,太陽將先膨脹為紅巨星、而後發生新星爆炸,而成為行星狀星雲、再經重力塌陷而收縮成為白矮星,並就此終其一生。白矮星是一種由簡併態的電子構成的星球,其體積隨著其質量的增加而減少,因此其質量有一上限,不可無限度增加。註:不同質量的恆星將以不同方式結束其一生。根據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的計算,一些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3~10倍大的恆星,將先膨脹為紅巨星,而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再經重力塌陷而收縮成中子星,終其一生。中子星是一種由簡併態的中子所構成的星球。一些質量更大的恆星,在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則可經重力塌陷後成為黑洞。黑洞是一種物理數學推導上所得到的一個奇異點,根據理論的計算,黑洞的質量密度都相當大,因此連路過它身旁的一些光子都會被吸引,無法繼續前進,根據最近天文觀測的結果,銀河中心可能有黑洞存在,又近來由於物理界終於證實了侉克的存在,因此在黑洞與中子星中間可能還存在一種侉克星,侉克星是一種由簡併態侉克所組成的星球。


註:究竟多大質量的恆星會變成白矮星?多大質量的恆星會演變成中子星?多大質量的恆星會演變成黑洞?其實並無定論。科學家們只能大致的確定白矮星的質量不能超過約1.4倍太陽質量(Chandrasekhar‘s limit, 錢卓綏卡極限)。而中子星的質量上限則約為太陽質量的三倍。由於星球燃燒放出能量,因此其質量不斷減少,最後發生新星爆炸或超新星爆炸時又將損失一部份能量,因此其最初質量的估算隨不同模式,出入頗大。再加上星球最初形成時,其組成成分是否為原始的氫氣,或含了其它星球殘骸中的重元素,這些都會影響估算最初質量與恆星生命史之間關係的結果。因此上文中說:質量大約為太陽三至三十倍大的恆星,將以中子星終其一生。這「三至三十倍」只是一個大約估計之值。
2007-05-11 1:21 am
水星
赤道半徑: 2440
(公里) 表面溫度:170~430
(度) 自轉方向:順時針
自轉週期: 58.65日
公轉週期:88.97日
衛星數: 0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58
密度: 5.43
(g/cm3) 重量: 0.055
(地球=1) 體積:0.056
(地球=1) 最亮星等 :-1.9等
最大視直徑: 11秒

金星
赤道半徑(公里): 6052
表面溫度(度):420~485
自轉方向 : 逆時針
自轉週期: 243日
公轉週期: 245日
衛星數 :0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108
密度(g/cm3) :5.24
重量(地球=1) : 0.815
體積(地球=1): 0.857
最亮星等: -4.4等
最大視直徑: 61秒

地球
赤道半徑(公里): 6378
表面溫度(度):-60~50
自轉方向 : 順時針
自轉週期(日):0.9973
公轉週期:365.26日
衛星數: 1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150
密度(g/cm3):5.52
重量(地球=1):1
體積(地球=1):1
最亮星等 :-
最大視直徑: -

火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2273.93664
赤道半徑(公里):3397
體積(地球=1):0.150
重量(地球=1):0.10744
密度(g/cm3):3.94
赤道重力(m/s2):3.963
自轉週期(日):1.0260
公轉週期:686.93日
軌道離心率:0.0934
表面溫度(度):-87~-5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2
最亮星等:-2.8等
最大視直徑: 18秒

木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778.41202
赤道半徑(公里):71492
體積(地球=1):1316
重量(地球=1):317.82
密度(g/cm3):1.33
赤道重力(m/s2):20.87
自轉週期(日):0.41354
公轉週期:11.8565年
軌道離心率:0.04839
表面溫度(度):-148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63
最亮星等:-2.8等
最大視直徑: 47秒

土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1426.7254
赤道半徑(公里):60268
體積(地球=1):763.6
重量(地球=1):95.16
密度(g/cm3):0.70
赤道重力(m/s2):10.4
自轉週期(日):0.44401
公轉週期:29.448年
軌道離心率:0.0541506
表面溫度(度):-178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56
最亮星等:+0.4等
最大視直徑: 43秒(環)

天王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2870.9722
赤道半徑(公里):25559
體積(地球=1):63.1
重量(地球=1):14.371
密度(g/cm3):1.30
赤道重力(m/s2):8.43
自轉週期(日):0.718
公轉週期:84.02年
軌道離心率:0.047168
表面溫度(度):-216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27
最亮星等:5.6等
最大視直徑: 4秒

海王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4498.2529
赤道半徑(公里):24764
體積(地球=1):57.7
重量(地球=1):17.147
密度(g/cm3):1.76
赤道重力(m/s2):10.71
自轉週期(日):0.67125
公轉週期:164.79年
軌道離心率:0.00859
表面溫度(度):-214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13
最亮星等:7.9等
最大視直徑: 0秒

冥王星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5906.38
赤道半徑(公里):1151±20
體積(地球=1):0.0059
重量(地球=1):0.0022
密度(g/cm3):2.00
赤道重力(m/s2):0.81
自轉週期(日):6.387
公轉週期:247.92年
軌道離心率:0.2488
表面溫度(度):-233
自轉方向:順時針
衛星:3
最亮星等:13.7等
最大視直徑: 0秒

2007-05-10 17:40:29 補充:
水星赤道半徑(公里): 2440 表面溫度(度):170~430 自轉方向:順時針自轉週期: 58.65日公轉週期:88.97日衛星數: 0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58密度(g/cm3): 5.43 重量(地球=1) : 0.055 體積(地球=1):0.056 最亮星等 :-1.9等最大視直徑: 11秒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6: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0000051KK023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