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沒有一些關於風雲人物的資料?急用!急用!急用!

2007-05-11 12:25 am
例如:關於孔子、岳飛......

回答 (4)

2007-05-11 12:31 am
✔ 最佳答案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北(宋時指黃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為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這個條目或章節可能需要清理。
請在討論頁上討論這個問題,或者改用其他標籤以顯示出本條目的具體問題。可使用編輯幫助。
岳飛正在校對翻譯。
歡迎您積極參與校對與修訂,原文在"http://zh.wikisource.org/wiki/宋史/捲365"。

早年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從軍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撫劉韐招募「敢戰士」,19歲的岳飛從軍成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2]。

1124年冬,再次投軍,被分配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縣)[2]。

靖康之難
1126年9月21日(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九月丙寅日),金國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在圍城二百五十餘日後攻陷太原,守將王稟死節[3]。此時劉韐數救太原而未果,回到開封任京城四壁守禦使,但不久被罷免[4]。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2]。補從九品承信郎。

1127年1月9日(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金兵攻破開封,靖康之難達到高潮。
1127年1月15日(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宋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制,其下編組為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就是劉浩。岳飛屬劉浩的前軍。

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急救援被困在開封的欽宗。岳飛屬前軍編製,奉命帶領三百名騎兵,南下前往大名府(治元城、大名,今河北大名縣東)魏縣(今河北魏縣東北)李固渡偵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敵方一名梟將,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飛的曾祖父名岳成,為避諱改為“寄理保義郎”。正九品的保義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銜,便與成忠郎同階。

康王趙構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濬州(治黎陽,今河南浚縣西北)和滑州(治白馬,今河南滑縣),去解開封之圍。在劉浩全部前軍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飛又奉命率一百名騎士到滑州偵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開封府的地界,當宋軍回歸時,在黃河凍冰之上同金兵發生遭遇戰。岳飛劈殺一個金將,將金軍殺退,因此升從八品的秉義郎。

1127年1月16日(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癸亥日),宋欽宗趙桓正式投降金國,成為俘虜。 1127年1月28日(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乙亥日),宋康王趙構逃離相州。第二天過冰渡河。第三天到達大名府。
1127年1月下旬(陰曆宋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康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5]。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治濮陽,今河南濮陽縣),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6]。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的修武郎。

1127年2月15日(陰曆宋欽宗靖康二年正月癸巳日),宋康王趙構逃至東平。 1127年2月28日(陰曆宋欽宗靖康二年正月丙午日),時任宋河東宣撫使的劉韐在出使金營被扣留後於此日自殺死節。
陰曆宋欽宗靖康二年二月,劉浩的前軍奉命轉戰曹州(治濟陰,今山東菏澤市南)。岳飛帶領的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戰後,岳飛又升兩官,為從七品的武翼郎。

1127年3月20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丙寅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1127年4月3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庚辰日),宋康王趙構從東平出發。4月6日(陰曆宋欽宗靖康二年二月癸未日),到達濟州。
1127年3月末(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今山東定陶縣)的柏林鎮[7]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當時,元帥府已集結了八萬兵力。其中歸宗澤指揮的祇有二萬六千人,而歸黃潛善指揮的卻有三萬六千人[8]。

1127年4月20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三月丁酉日),金太宗下詔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但偽楚政權不得人心,無法維持下去,張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璽送到濟州,奉迎康王為帝。
1127年5月10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三月丁巳日),金東路軍完顏宗望退師,徽宗北遷。

1127年5月13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四月初一庚申日),金西路軍完顏宗翰退師,欽宗北遷。
1127年6月2日(陰曆金太宗天會五年四月庚辰日),宋康王趙構離開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北宋之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後為金之歸德府))。出發之前,將元帥府所屬五軍重新編組,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中軍副統制[9]。岳飛作為中軍的一名偏裨武將,隨同大隊人馬,護送這位行將登基的新君,前往應天府。

1127年6月12日(陰曆宋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應天府,建立南宋。
1127年8月6日(陰曆宋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日),宋高宗任命宗澤為東京留守。 岳飛這段時間處於黃潛善的羈束之下,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即上書趙構。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10],並將岳飛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1127年9月(陰曆宋高宗建炎元年八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的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的武經郎、任統制。10月間(陰曆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十一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占新鄉縣。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十多萬人的隊伍,收復綿亘數百裡的地區。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以失敗告終[11]。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後,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但王彥對岳飛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2007-05-12 6:21 am
早年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3]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周侗教岳飛箭術
[編輯] 從軍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撫劉韐招募「敢戰士」,19歲的岳飛從軍成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4]。

1124年冬,再次投軍,被分配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縣)[4]。


[編輯] 靖康之難
靖康元年九月丙寅日(儒略歷1126年9月21日),金國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在圍城二百五十餘日後攻陷太原,守將王稟死節[5]。此時劉韐數救太原而未果,回到開封任京城四壁守禦使,但不久被罷免[6]。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4]。補「從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儒略歷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開封,靖康之難達到高潮。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歷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制,其下編組為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就是劉浩。岳飛屬劉浩的前軍。

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急救援被困在開封的宋欽宗。岳飛屬前軍編製,奉命帶領三百名騎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縣李固渡偵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敵方一名將領,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飛的曾祖父名岳成,為避諱改為「寄理保義郎」。正九品的保義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銜,便與成忠郎同階。

康王趙構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濬州和滑州,去解開封之圍。在劉浩全部前軍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飛又奉命率一百名騎士到滑州偵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開封府的地界。當宋軍回歸時,在黃河凍冰之上同金兵發生遭遇戰。岳飛劈殺一個金將,將金軍殺退,因此升「從八品秉義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癸亥日(儒略歷1127年1月16日),宋欽宗趙桓正式投降金國,成為俘虜。

靖康元年十二月乙亥日(儒略歷1127年1月28日),宋康王趙構逃離相州。第二天過冰渡河。第三天到達大名府。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7]。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8]。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靖康二年正月癸巳日(儒略歷1127年2月15日),宋康王趙構逃至東平。

靖康二年二月,劉浩的前軍奉命轉戰曹州。岳飛領軍打敗金軍,升兩官為「從七品武翼郎」。

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歷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天會五年二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4月3日),宋康王趙構從東平出發。二月癸未日(儒略歷4月6日),到達濟州。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9]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當時元帥府已有八萬兵力。其中歸宗澤指揮的只有二萬六千人,而歸黃潛善指揮的卻有三萬六千人[10]。

天會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歷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詔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傀儡「大楚」皇帝。但偽楚政權無法維持下去,張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璽送到濟州,奉迎康王趙構為帝。

天會五年三月丁巳日(儒略歷1127年5月10日),金東路完顏宗望軍退師,宋徽宗北遷。

天會五年四月初一庚申日(儒略歷1127年5月13日),金西路完顏宗翰軍退師,宋欽宗北遷。

天會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趙構離開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出發之前,元帥府所屬五軍被重新編組,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中軍副統制[11]。岳飛作為中軍的一名偏裨武將,隨同大隊護送這位行將登基的康王前往應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歷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

建炎元年六月乙酉日(儒略歷1127年8月6日),宋高宗任命宗澤為東京開封留守。

岳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後,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12],並嚴厲懲罰岳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佔新鄉縣。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收複數百里的地方。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13]。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後,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但王彥對岳飛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2007-05-11 6:22 am
關於,劉備,星彩,張飛,趙子龍,黃中,姜維,諸葛亮,月英,孫權,孫策,孫堅,孫尚香,呂蒙,陸遜,小喬,大喬,曹操,曹丕,曹植,呂布,董卓......
2007-05-11 12:42 am
唐太宗 - 李世民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五九九年一月),李世民出生在李氏家族的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的舊宅中。據說,他父親李淵給他取名「世民」,是取「濟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出身於很有名氣的隴西士族。曾祖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北周時為「八柱軍」之一,死後追封為唐國公。祖父李,北周時襲封唐國公,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父親李淵在北周時以七歲幼齡襲封唐國宗,後來在隋朝做官。李世民的家族又是一個帶有濃厚的北方少數民族血統的家族,他的祖母獨孤氏、生母竇氏(即紇豆陵氏)以及他日後所娶的妻子長孫氏,都出於北方少數民族。李世民排折行第二,他長兄建成、四弟元吉,跟他後來的生活道路都有密切的關係。

十八歲的李世民應募入,邁出了青年時期戎馬生涯的第一步。

李世民的青年時代是在社會的大動亂中度過的,並走上了歷史舞台。

在醞釀起兵過程中,李淵一面指示長子建成在河東「潛結英俊」,一面布置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友」。建成、世民根據李淵的指示,都謹慎而積極地聚集人才,組織力量。一直在李淵身邊的世民,在這方面有不少建樹,如劉文靜、劉弘基、長孫順德第人成為李淵集團的重要人物,就跟世民有很大的關係。




武則天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卒於神龍元年(七零五年)。父親是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封應國公。生母楊氏,出身名門,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宰相。這是大唐京城裡的一個達官貴人家庭。

貞觀元年(六二七年)武則天的父親改任利州(今四川廣元)都督,三歲的武則天隨父來到這蜀門重鎮,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

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美容正,召入宮,立為才人。」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很樂意擺脫受異母兄長們欺凌的逆境,滿懷對宮廷神秘生活的憧憬,步入深宮。

武則天在太宗後宮十二年,一直是正四品才人身份,才人料理皇帝的食宿生活瑣事,是最低級的內官。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武則天一生中最好的一段青春年華虛度在深宮後院。於是不甘寂寞的武才人乘太宗晚年多病太子入侍之便,與李治暗中來往,打定了把自己託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儲君的主意。性格剛強又長於心計的武則天,很容易便取得了素稱懦弱的李治的好感。

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唐太宗去世。武才人和後宮未曾生育的侍妾被送詮感業寺當尼姑。但不過一、二年,懷念舊情的李治 — 已即位的唐高宗,便把她接回宮中。武則天深受唐高宗寵愛,第二次進宮不久被封為正二品昭儀,比才人高了兩等。過去爭風吃醋的皇后和蕭淑妃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便聯合起來詆毀武昭儀。由於外廷宮僚的介入,這場後宮的爭鬥具有了深刻的社會內容。

永徽三年(六五二年),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從後宮傳出來了 — 半年後生下了她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由於宮內的皇后和妃子都對武則天存有偏見,當武則天生下第二個女兒時,於是下毒手嫁禍於人。當時,王皇后去了看她的女兒,之後,皇帝要來,武則天見機下狠心掐死了親生女兒。皇帝來後掀起被子一看,大驚失色,訊問情況,宮女們說剛才王皇后來過。唐高宗便不加思索地斷言︰「后殺吾女!」對王皇后的妒婦心腸痛恨不已,就此下定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決心。以當時的情勢而論,武則天除非施展宮廷陰謀,腳踩自己幼女的屍體,否則是很難朝皇后位置邁進這一步的。



 

主頁 下一頁 唐太宗 唐玄宗

相關網站︰

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wuzetien.htm

http://www.mfbmclct.edu.hk/chis2/tangdynasty2/sh2.thm

 

唐玄宗 —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生於垂拱元年(六八五年),卒於代宗寶應元年(七六二年)。太極元年至天寶十五年(七一二 ~ 七五六年)在位。

李隆基是高宗李治的孫子,睿宗李旦的三兒子。他二十歲以前是在武則天執政時代度過的。嗣聖元年(六八四年)正月,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為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而爬上皇帝的寶座,她廣開告密門,大用酷吏,不斷大批屠殺政敵。到永昌元年(六九零年)九月稱帝以前,她把李唐宗室、關隴(今山西、陝西)軍事貴族集團以及依附他們的官僚、貴族幾乎消滅乾淨。她稱帝之後,倖存的李唐宗室仍然動輒得咎, 隨時都有喪生的危險。例如大足元年(七零一年)九月,李隆基的親堂兄、邵王李重潤僅僅與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廷基私下議論張易之、張昌宗權勢太大,就被武則天逼令自殺。所以說李隆基二十歲前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景龍四年(七一零年)六年,韋后夢想當武則天,與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密謀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後,韋后搬出幼稚無知的李重茂上台當傀儡皇帝(殤帝),自己臨朝攝政。她還想爬上皇帝的寶座,準備對李旦下毒手。正在這個關鍵時刻,有膽有識的李隆基毅然決定發動宮廷政變。

唐隆元年(七一零年)六月,李隆基和劉幽求、鍾紹京、薜祟簡(太平公主子)等人率領萬騎(皇帝衛隊)和總監丁夫(皇宮僕人),突入長安玄武門,衝到了太極殿。韋后被這突如其來的事變嚇得驚慌失措,倉皇逃進殿前飛騎(皇宮衛隊)營,她和安樂公主及其丈夫武廷秀都被亂兵殺死。李隆基分派萬騎把韋武集團成員消滅乾淨,終於報了仇,雪了恥。至此,李唐宗室又開始掌握了政權。

韋武集團被鏟除後,李隆基、太平公主出面,叫殤帝讓位給李旦(即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尋求政治平衡。他即位的第一年,主要聽李隆基的話,以姚祟、宋璟第人為相,做了一些好事,如重用忠良,眨斥奸臣,大裁冗員,昭雪冤案,政治比較清明,頗有新興氣象。因此當時有人說︰「姚、宋為相,邪不如正。」然而,太平公主卻常叫人散佈流言蜚語,在李隆基周圍佈置密探,不斷向睿宗打小報告,組織宗派小集團第卑鄙手段,使她在睿宗面前逐步佔了上風。所以睿宗即位的第二、三年,大多聽太平公主的話,並以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為相,做了不少壞事,政治 日益腐敗。因此當時人說︰「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主頁 下一頁 唐太宗 武則天

相關網站︰

http://www.mfbmlctc.edu.hk/chis2/tangdynasty/person.html

http://www.mfbmlctc.edu.hk/chis2/tangdynasty3/b04.htm

 



由於世民交遊廣闊,又能以禮待人,所以人們對他也都竭成相見,這對世民審時度勢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增加了他的言論的份量。

大業十四年(所謂義寧二年,六一八年)五月,李淵廢掉楊侑,即帝位於長安,改元武德,國號唐。在鞏固李唐皇朝的過程中,世民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武德二年(六一九年)三月,劉武周在突厥支持下南向以爭天下,并州首當其衝。擔任并州總管的齊王李元吉抵擋不住,終於放棄太原,奔還長安。接著,潧州與晉州失守,關中震恐。這時,李淵提出放棄河東的主張,但遭到秦王李世民的反對。秦王世民認為,河東富庶之地,是京城的重要依託,不可以輕易放棄。他提出,願率領精兵平定劉武周,收復失地。李淵採納了這個意見,命世民掛帥出征。十一月,世民率軍自龍門渡河,與宋金剛軍形成對峙的態勢。世民採取避其風鋒芒、堅壁不戰、待敵渙散、乘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果如世民所料,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宋金剛軍因久無進取,軍糧不濟,只得後撤。四月,世民軍於介休城大破宋金剛軍,劉武周見大勢已去,只得放棄太原,逃奔突厥。至此,關中東北部的局勢才平靜下來。

 



主頁 下一頁 武則天 唐玄宗

相關網站︰

http://www.china-contact.com/chinese/mingren/lishimin.html

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tangtaizong.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0000051KK022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