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愚公,年已九十餘歲,面山而居,時常感到門前為大山堵塞,出入繞道好不方便;於是舉行一個家庭會議,計劃從大門起,掘開一條道路,經過豫南直通漢水。
於是率同妻子兒女,開始挑土鑿石,進行開道。鄰人京城氏有一寡婦,所生的遺腹子年方七歲,也歡躍地加入工作,逢年過節始回家一次。
河曲智叟笑他們說﹕「老公公,你真傻﹗憑你的殘年餘力以及幾個孤兒孺子,莫說毀山開道,就是盡了畢生之力也不能動山的毫毛。」
愚公嘆了一口氣說﹕「真是固執不通,你的智慧還不如孀妻弱子。你不是顧慮我年老麼?我死之後還有兒子,兒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代代開鑿;而山是死的,不會增加,何愁不被我的子孫剷平。」
上帝知道了他這樣的堅毅精神,於是將兩座大山移開他的門前,一座置於朔東,一座置於雍南。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有志者事竟成
2)凡事要集思廣益,三思而後行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鐵杵磨成針
李白在小時候,是一個不用功學習的孩子。因為他的成續差,而遭到同學的譏笑。因此他很苦惱,不想上學。有一日,李白在溪邊的一段小路上行走,看見一個老太太蹲在溪邊,手中拿着一個東西,在一塊石頭上用力地磨着。李白感到很奇怪,於是上前一看,原來老太太要把一根小鐵杵磨成針。李白想:「磨成針?」老太太笑着說:「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說:「今日磨不成明日磨,明日磨不成後日磨,這也和讀書一樣,只要有決心,還怕什麼學不會嗎?」李白從此以後就勤奮讀書,成績突飛猛進。成年後更博覽羣書,而且前後兩次長期漫遊,豐富了閱歷,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書中舉了李白做例子,增強了說服力,令到我都十分認同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的道理。書中的佳句就有:讀重要的書,不可不背誦。司馬光 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 李 白 萬丈高樓從地起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學習的:其中李時珍在讀書時對一些課本內容大膽質疑,從而修改。其中,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精神,所以值得我們借鑒;而李白就是一位懂得持之以恆,不會逃避困難的到來,以挑戰的心態去對待它。
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喻持之以恆,終必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