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玩的反思 龍緯汶
華人一向不甚認同遊玩所帶來歡愉,孔子說:「勤有功,戲無益。」不在話下;他的子弟,後人更補充了一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更是將遊玩視若無睹。
的確,在古代沒有一樣比讀書後考到功名重要。就算不讀書的時候,練習六藝時(射箭、下棋、樂器、書法、畫畫及騎馬),都絲毫不敢放鬆,一點也不好玩。要知道,樂器玩得出色可以入宮做樂師,書法寫得出色可以入宮做秘書。騎射及下棋出色有助升壇拜將,畫畫畫得出色則可以入宮做畫師。
也許劉兆佳說的對,華人是功利的。就連耍貨(即玩具),他們也不是以好玩及追逐科技為主,而是以配合民間習俗為主要目的(張鳳麟博士:2006),這又可分為四個範疇。
禮儀:後輩生日時,長輩會送一個全身紅色的布公雞給小朋友,他們認為好不好玩,根本不重要。
祈禳:沒有雨水時,家長會給小朋友一條竹龍跑來跑去地求雨,他們根本不能要求改變玩耍方式。
節令:端午節時,春夏之交,蛇蟲橫行,家長會給小朋友一個五毒紅枕,用來驅蛇僻蟲。至於,他們是否喜歡抱著它走來走去,也不是家長考慮之列。
戲耍:就只有些如搖擺仙鶴等的耍貨,才真的以戲耍為主。可惜,家長往往只是在很有餘錢時,才會考慮購買。
文學也不自覺地貶抑遊玩,例如水滸英雄的公敵:太尉高俅,就是因為足球技術精湛,因而令宋徽宗荒廢朝政。
不知道是不是華人的孩子在孩提時代於遊玩中不能自主,得不到啟發;不能盡興,沒有創意;蕭規曹隨,因循苟且......最後才於晚清時候輸給西方列強!
真期待出色遊玩家的出現,令下一代的孩提時代活得更開心!
http://www.boxun.com/hero/longyim/10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