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孫中山的 ---10點--- 趕

2007-05-09 6:16 am
孫中山值得學習和欣賞的地方
唔要生平

回答 (2)

2007-05-09 6:29 am
✔ 最佳答案
孫中山
事蹟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名文,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化名中山樵。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人。清同治五年出生在農民家庭,自小參與生產勞動,了解人民疾苦。
孫中山先生為領導革命創立興中會、同盟會,並研究歐美各國制度,獨創民主、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在歷經十次起義失敗,終在辛亥 十月十日 武昌革命成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孫中山先生為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民國二十九年四月一日 ,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為「國父」,在學術思想上也留下了珍貴遺產。主要著述包括: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
啟示與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覺得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是他棄而不捨的精神,他革命總共革了十一次,才成功,不過他並沒有放棄半次。
2007-05-09 6:30 am
國父孫中山先生,名文,號逸仙,又號中山。生於西元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縣翠亨村。
國父小時候很喜歡打抱不平。只要看到玩伴遭到別人的欺負,就必定打抱不平,仗義直言。國父對於家務十分勤勞,每次放學回家,一定幫助父母從事農事。此外,國父最專長的是游泳,如青蛙般矯健,村中小孩幾乎沒有人能與他較量的。

七歲進入私塾讀書,開始念「三字經」「千字文」。由於老師只是一味叫學生背誦,而不加以講解,小小的國父對這種傳授知識的方法,認為很不合理,要求老師對課中意思加以講解,這個要求使得老師非常訝異。國父唸書時,雖然沒有良師指導,卻有極強烈的求知慾,他常常自問:「這是什麼?」「這句話有什麼意義?」

十三歲時,遠赴檀香山求學。當時,國父穿長袍,拖著長辮子,比他小的同學都取笑他,拉他辮子,開他玩笑,國父總是不動手。這種不畏強權不欺小的態度,逐漸贏得同學的友誼。

十八歲回國,思想西化。一八八五年國父認為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決定推翻滿清,創建民國。一八八六年到香港學習西醫,取得醫學博士,以做掩護。一八九四年創立興中會,準備發動革命。隔年,第一次廣州起義沒有成功,經歷十次革命十次失敗,最後在武昌起義才成功。終於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因肝病去世,享年六十。國人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於是尊稱他為國父。

國父於16年內起義了11次,最後一次起義終於成功,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滿清,證明了一樣事情:失敗乃成功之母,自古成功在嘗試。國父的精神絕對值得我們學習。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23: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8000051KK049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