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chinese histroy
十九世紀的香港, 無論在政治, 經濟, 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均為中國的革命運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殖民政府對革命黨人的容忍庇度, 間接為他們提了庇護工場所及的活動空間. 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網絡方便各黨派人士的往還, 以及革命軍火及物質的運輸, 金融體系的確立方便僑質匯款的引入, 使香港成為革命經濟的募捐基地. 自由的言論空間方便革命刊物的發行及革命思潮的傳播. 華人精英的冒起擔當了中國現代化的先驅, 更為革命運動提供了領導人物.
方便革命黨人為歷次起義提供了武備及人力支援. 香港的海員更積極響應孫中山的革命號召, 協助革命黨人秘密傳遞文件, 運送軍火和掩護革命黨員.
在英國的殖民管治下, 香港儼如中國內地的祖界. 清政府對於香港境內發生的事情, 一般都無從過問. 港府早於1889年通過法, 聲明中國政治犯不在引渡之列, 以杜絕清政干涉香港的司法獨, 晚清時期不少遭政治迫害的改革派人物, 即取道香港亡海外. 雖然香港政府曾於1896年對孫中山先生頒下驅逐令, 並在902至1907年重申禁令, 禁止孫中山在港登岸活動, 但仍多次乘船進入香港水域, 在船上會見在香港的革命黨人. 同時革命當人先後在港成立了同盟會香港分會及南方支部. 由於保皇與革命兩大陣容均選取了香港為政治運動大本營, 香港成為清未各政治團體的角力場.
2007-05-08 18:44:15 補充:
正由於香港言論自由, 維新派與革命派都懂得利用報紙為領導輿論, 傳播思想的工具. 香港報章大篇幅地刊登有關中國內地的新聞, 使本地華人與中國內地的脈搏共跳動, 中港兩地更緊密地聯合起來. 不少港人更相繼加入政治團體, 輔仁文社, 香港興中會總會及保皇會總局的成, 正好見證本港的華人精英, 在革會事業上如何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