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又名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至於項羽打敗仗,同佢嘅性格有一定關係(見前人對其評價):
評價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韓信曾批評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又曾遷逐義帝,用兵趕盡殺絕。雖名為霸王,其實民心盡失。
唐代才子杜牧有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因為無面見江東父老,竟然放棄大好的逃生良機(死要面,唔識”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嘅道理),唔肯渡江,徒步逃亡(呢句係我評論嘅).
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題烏江亭》說:「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誰為君王捲土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詩贊云:「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國家主席毛澤東有詞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