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簡稱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
普遍認為,HIV係導致愛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嘅原兇,
愛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機會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至2003年底,已累計導致兩千餘萬人死亡。因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艾滋病的密切關係,該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在2004年底,全球有約四千萬被感染並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共同生存的人,該年並有三百餘萬人死於艾滋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但該年漲幅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唾液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但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4/Aids_virus.jpg/200px-Aids_virus.jpg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縱切面的形象示意圖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屬於慢病毒屬,是一種潛伏期極長的逆轉錄病毒。HIV分為兩型:HIV-1與HIV-2。多數國家的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並且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艾滋病;HIV-2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其感染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
進化史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f/HIV-SIV-phylogenetic-tree.png/300px-HIV-SIV-phylogenetic-tree.png
HIV/SIV的種系發生圖(phylogenetic tree)
HIV-1與HIV-2兩者都來自中西部非洲,並從靈長類動物傳到人類。HIV-1是從黑猩猩(Chimpanzee, Pan troglodytes)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跨種感染進化而來;HIV-2則是從幾內亞比索的烏黑白眉猴(Sooty Mangabey, Cercocebus atys)的另一種猴免疫缺陷病毒跨種感染而來。
結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8/83/HIV_structure_cycle_zh.png/400px-HIV_structure_cycle_zh.png
HIV的結構與生活史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磷脂雙分子層,來自宿主細胞,並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於表面,並與gp41通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衣殼在電鏡下呈高電子密度。衣殼內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組、酶(逆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來宿主細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為逆轉錄的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