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中國和美國比較

2007-05-08 4:04 am
請用中國和美國比較(快and急)

回答 (1)

2007-05-08 4:51 am
✔ 最佳答案
鳳凰網11月3日消息:美國兩大党的總統候選人都主張"一個中國"的政策,其中又以共和黨的小布希採取較偏激的立場,民主黨的戈爾則傾向於延續克林頓政府的政策。還有一點應該注意的,在當選後,政府的對華政策還有可能出現大幅度的改變,這在歷史上並非鮮見的。
美國11月7日將舉行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而這次選舉民望之接近、戰況之激烈又被人認為是近40年來所僅見。中國政策一向是美國總統大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議題,今年當然也不例外。那麼,兩党候選人的兩岸政策究竟有什麼相同之處及不同點?與克林頓總統的現行政策是否具有距離?顯然值得關注。
據雙方的競選黨綱顯示,兩黨都贊成"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共和黨支持臺灣安全加強法案,提出美國應協防臺灣;民主黨則表示履行現有美國在"臺灣關係法"架構下的責任。共和黨黨綱指出,如由該黨主政,將會信守對臺灣人民的承諾,臺灣人民是美國長期友人,臺灣的民主被公認是真正的民主。黨綱並進一步強調,北京絕對不能對臺灣訴諸武力,有關臺灣前途的問題都必須採用和平方式解決,且必須為臺灣人民所同意。否則,美國將根據臺灣關係法做出回應。
民主黨之黨綱關於臺灣部分是這樣描述的:民主黨政府會履行臺灣關係法的責任,也會照舊承諾"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和平解決兩岸的問題,而且得符合臺灣人民的願望。與共和黨的黨綱相比,民主黨黨綱有關臺灣的文字較為含混,也顯簡略。不過,民主黨清楚表明將沿襲克林頓政府八年的作法,而共和黨只認知一個中國的觀點。北京對台用武的問題,民主黨只以"針對臺灣的武嚇"一語帶過,共和黨則明白宣示,其對台政策的原則是"中國必須不對臺灣使用武力"。
共和黨黨綱稱,美國期待一個"自由而繁榮的中國",贊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但是並不會因此放棄對北京改善人權、停止擴散危險武器的要求。民主黨黨綱則指出,美國應在未來尋求與北京更廣泛的合作空間,但同時會在人權、自由以及宗教問題上堅持國際標準,譴責迫害宗教、壓迫西藏以及武嚇臺灣的不當行徑。
共和黨宣稱支持大規模國家導彈防禦體系,類似於雷根時代的"星球大戰計畫"。而民主黨顧及華盛頓與北京關係,僅承諾發展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涵蓋範圍以美國國境為限,傾向不對臺灣提供"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本質上沒有區別
小布希雖然在貿易等問題上與克林頓政府看法一致,但在整體政策上卻有自己的特色。他多次表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而不是美國的所謂"戰略夥伴"。小布希在國會發表有關中國大陸竊取美國核武器情報的考克斯報告後,曾經譴責克林頓政府的"戰略夥伴"的提法。他抨擊說,"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中國是個競爭者。不幸的是,這個競爭者不分享美國的價值觀念卻分享美國大量的核機密。"共和黨競選綱領也稱"中國是美國在亞洲的主要挑戰,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而不是戰略夥伴"。
小布希的觀點與克林頓的兩岸政策(很大程度也是戈爾的兩岸政策)的主要區別在於重心轉移。克林頓努力發展與北京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和黨則反對把中國作為亞洲戰略的中心,認為應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加強美國與日本、印度、亞細安等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他們認為這些國家不論在政治民主、經濟發展潛力還是在安全合作方面,對美國都同等重要。然而,小布希指稱北京政權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這只是一個競選口號,意在表明他會採取不同的北京政策,並不暗示敵對。戰略競爭的含意應該是,美中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多於合作。其潛在意思是說美中利益可能不同,雙方會爭取對盟友施加更多的影響,在市場開放方面也有競爭。
在民主黨方面,戈爾陣營強調,美中關係惡化不僅不利於美國的安全利益,不利於推廣美國的價值觀念,而且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與克林頓不同的是,戈爾提出把國際思維從後冷戰時代推向新的全球時代的所謂戰略眼光,認為美國必須在全世界採取"向前接觸"的政策。
在小布希的外交政策顧問中,前布希總統執政時期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阿米蒂奇和前副國務卿佐利克對於"中國問題"都比較謹慎,他們歡迎北京朝著民主和自由市場方面的邁進,稱"中國不是新敵人"。佐利克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北京的領導層正在進行權力過渡,美國需要更多地瞭解新一代領導人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到被人譏諷為"外交盲"的小布希的外交思維。民主黨的"中國政策"制定者與佐利克的看法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競選綱領未必是具體政策
表面看來,北京對美國大選持的是中立態度,儘管他們對美國兩黨競選政綱中均未提及"三個公報",相反地卻提出以臺灣關係法來發展對中國大陸和對臺灣的關係,一度感到"非常不滿意"。而在背後,北京則希望現任副總統戈爾能夠蠃得大選,因為戈爾更可能延續克林頓政府現有的兩岸政策。事實上,在歷次總統大選中,北京都支持現任總統的候選人,因為他們對現任總統比較熟悉。以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為例,北京希望他們的老友布希能夠當選,據說當時北京有關部門幾乎找不到與克林頓熟悉的人,只知道克林頓曾經四次訪問臺灣。在他們看來,現任總統似乎能夠更好地理解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因此傾向於對中國採取包容的政策。再就是,多數中國學者認為,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比較務實,未來如果戈爾當選應該會"蕭規曹隨"。
鑒於美中關係的複雜性和利害關係,一般認為,不管是戈爾或是小布希最後入主白宮,在兩岸政策上都不會有太大差別。因此北京對兩党候選人在大選之年的言行並不感到特別擔心,出於競選策略,反對陣營總是要批評現任政府的中國政策。克林頓總統在1992年批評前總統布希"討好北京的獨裁者",但是過去八年來,克林頓政府不僅每年延續中共的貿易最惠國待遇,而且把貿易問題與人權脫鉤,今年還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候選人的競選言論往往並不會演變為具體的政策。
北京較為擔心的其實是美國的選舉政治被華盛頓的臺灣遊說者所利用。北京認為,小布希當選之後採取怎樣的兩岸政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在大選年向臺灣出售武器。在1992年的大選中,老布希在民主黨的批評聲中,批准向臺灣出售150架F-16戰鬥機。果然,克林頓政府前不久宣佈向臺灣出售價值10億美元的包括新式導彈在內的先進武器,令北京惱怒不已。(據《聯合早報》)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23: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7000051KK040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