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韋政通
中國的藝術和文學一樣,有著很高的成就。在這一方面,不但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也早已成為世人共同享有的文化遺產。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中,現在年輕的一代,已只知道,中國曾接受了西洋的民主制度和科學技術;而不知道,在十七、八世紀時,中國的文化也曾給西方文化很大的衝擊,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在西方曾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清末民初以來,部分西方人由於中國科學的落後,因而低估了中國文化,但很少人不傾慕中國的藝術。我們一些新派的知識份子,也因受西方人的影響,而攻擊傳統文化,卻忽視了祖先在藝術方面的高度成就。照現在所已知道的來看,中國文學和中國藝術,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不朽價值的兩個部分。西方人談歷史文化者,每以為中國文化到兩漢即已停滯不進,漸趨於僵化。能使中國人最有力地來辯駁這些論斷的,就是藝術。中國的藝術,從商、周起,經過三千多年,一直到宋、元,都是不斷推陳出新,具有充沛的生命在發展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以藝術最具有完整發展的歷程。這是因為經由南北朝大量吸收外來文化以後,所形成的新宗教、新哲學,雖與先秦原來的途轍不合,但新宗教新哲學,無論是修養工夫,或是開闢的人生境界,都有利於藝術的創造。隋、唐以後,中國藝術,實已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結晶,中國人生智慧的高度表現。
徐悲鴻是在近代中國美術界有重大影響的畫家,在國內外享有一代宗師的盛譽。除了中國水墨畫之外,他的油畫,素描,書法皆十分出色,而徐悲鴻筆墨淋漓,其筆下的駿馬,尤其受到人們的讚賞與鐘愛,以致成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典型代表與象徵。
徐悲鴻以畫馬著稱於世,他的畫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馬,第一次得到當時畫界著名畫師稱贊的也是馬。徐悲鴻畫馬,不僅只為一般觀賞,而大多是藉以抒發鬱結難言之悲憤和愛國憂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徐悲鴻激於愛國熱情,畫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馬,命名為《獨立》,表達出希望中國獨立強盛的時代意識,使人振奮。1935年,徐悲鴻畫《奔馬》一幅,在畫上題寫了「此去天涯將焉托,傷心競爽亦徒然」,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他的《嘶馬圖》,畫一匹馬在荒野裏奮躍前蹄,題「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的詩句。他還畫了「相期效死得長征」的奔馬,熱切期望中華民族覺醒,奮起自救。
為了使其畫藝精進,徐悲鴻曾遠赴堪稱世界最佳解剖學課的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透徹學習與研究了八年,對西畫技巧做到完全精通練達,因此能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他以靈活多變的線條,虛和妙麗的明暗渲染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體積,空間方面的表現力,從而能夠成馬在胸,遊刃有餘地去補捉瞬間即逝的動態神情,得心應手地採用前人不敢涉獵的大角度透視,〝見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如此精心致力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自然格外生動,給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
徐悲鴻的一生致力於復興中國畫為己任,發表作品共1200多件,求學過程常三餐不繼,卻憑超人的毅力和智慧,為中國乃至國際畫壇豎立了一個絕佳的典範。
有一個成語﹕[畫龍點睛],講述一個神話畫家故事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唐武帝時,著名畫家僧繇(在金陵,即今南京)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卻不點眼睛,他解釋說:“如果畫上眼睛,白龍就會飛去。”人們一定要他畫上,結果一會兒雷電大作,牆壁破裂,兩條點睛的龍駕雲騰霧飛上天去,另外兩條沒有點睛的龍則還在。
齊白石
齊白石(1863─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相潭人。早年家貧務農,十一歲時學作木工,后改學做雕花木工,兼作畫工,能繪衣冠傳神像。二十七歲後,結交當地文人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以賣畫、刻印為生。四十歲後,曾五度遠遊,七、八年間行蹤遍及半個中國。大陸山川給予他無限的滋養,豐富了畫家的胸襟。並於家鄉親自種植花卉果木,養鳥養蟲,反覆觀察描寫,掌握其形神。五十五歲定居北市,專業賣畫、刻印為生。在藝術上常與大師們相切磋,六十歲後畫風遽變:融合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表現技法,形成獨特藝術風格。1927年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9年先後擔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並於1955年獲得國際和平獎,1963年被評為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一八七四年四月,一群畫家在巴黎舉行了一次展覽,這個展覽得到的評價不高。也因為其中有一幅莫內的油畫作品,名為「日出.印象」,而被藝評家譏諷為「印象派」,他們不但不加以反駁,反而從此乾脆以印象派畫家自居了呢!
印象派的畫家提倡走出戶外,直接在陽光下寫生,特別重視光線在物體上造成的陰影和變化。否認物體有固定的顏色,認為陰影不僅是黑色或褐色,陰影也是有 彩度的,只是彩度比較低而已。他們描繪自然風光、平凡的生活,表現出光和色彩交融的美;有時甚至因太過追求光線燦爛的感覺,而使形體溶入背景顯得模糊不 清。他們也受到日本「浮世繪」東洋畫色彩和線條的影響。
超現實畫派的代表性人物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超現實主義畫家。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於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畫家 。在把夢境的主觀世界變成客觀而令人激動的形象方面,他對超現實主義、對二十世紀的藝術做出了嚴肅認真的貢獻。達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他的繪畫,他的文章、他的囗才、他的動作、他的相貌、他的鬍鬚和他的宣傳才能。他用所有這一切,在各種各樣的語言中造就了超現實主義這一個專有名詞,去表示一種無理性的、色情的、瘋狂的而且是時髦的藝術。達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十足的超現實主義者,以至其他的超現實主義者對他的篤誠和繪畫成就,抱有強烈的懷疑態度。主要的證據也許就是他那些繪畫,沒有人能夠否認得了他那無盡的才能、想象能力或者他所顯示的強烈信心。
達利年輕時在馬德里和巴賽隆納學習美術,曾兼收並蓄多種藝術風格,顯示出作爲畫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才由兩件事情促使其畫風日臻成熟。一是他發現了弗洛伊德的關於性愛對於潛意識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結交了一群才華橫溢的巴黎超現實主義者,這群藝術家和作家努力證明人的潛意識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爲重大的現實”。
爲從潛意識心靈中産生意象,達利開始用一種自稱爲“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達利發現這一方法後,畫風異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間所作的畫使他成爲世界最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達利的畫常搜集夢幻中的表現題材,有些畫題直接點題爲"夢"。但他的"夢"與其他超現實主義畫家畫上所展現的"夢"的區別在於,達利創造了一種真實感,還寄寓某些他所特別偏愛的內涵。其中主要的成分是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