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資料

2007-05-08 12:06 am
Please 我要do homework .....

回答 (7)

2007-05-08 12:08 a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85%E6%98%8E%E7%AF%80&variant=zh-tw
清明(韓語:청명;日語:清明,せいめい;越南語:Thanh minh),夏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倣傚,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則多藉此踏青郊遊。[來源請求]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在越南、韓國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





目錄[隐藏]

1 演變
2 各地習俗

2.1 香港
2.2 廣東
2.3 北京
2.4 雲南
2.5 上海
2.6 四川
2.7 福建、台灣
2.8 新加坡
2.9 澳門
3 中國公祭
4 相關文學

4.1 古典詩
5 參見



[編輯] 演變
現在的清明節,合併了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節日——寒食節。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在中國已失傳,但韓國仍有舉行。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七日,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天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名。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習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卻有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編輯] 各地習俗

[編輯] 香港
清明是當地的重要節日,港人會到祖先墳前,焚燒香燭、冥鏹,奉祭物多為水果、鮮花、燒豬或白切雞。一些港人為避免人多擠迫,習慣提早數星期拜山,並不需要恪守清明正日祭祖的傳統。
早在英治時期,中港邊界縱然守護深嚴,但每逢清明,位處中港邊界的沙頭角禁區多會有限度開放,讓人到沙嶺墳場拜祭;早年中國仍未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不少人亦會在清明節,以祭祖為藉口回鄉,人人身穿多層衣服,攜帶異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濟鄉間親友,中港火車票亦會出現搶購潮和抄黃牛票的情況。
近數十年,香港人為先人清除墳前雜草時,有的相信「火燒旺地」的風水說法,放火燒雜草,結果引發多宗嚴重山火,備受社會關注。2007年更有團體要發動「清明無山火誓師大會」,呼籲市民勿再放火除雜草。[1]
清明也為當地帶來一句俗語:「有乜拜山先講(有甚麼事,拜山再說)」,意謂不要再說廢話,留待清明跟死人說吧。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85%E6%98%8E%E7%AF%80&variant=zh-tw
2007-05-08 12:54 am
清明節的起源

(一)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二)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三)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

相傳晉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介之推則抱木而死,文公哀之,後世始有寒食之風俗,原來是一個月,後乃改為三天。但當時也不過僅有寒食而已。如《莉楚歲時記》所說的:「作乾粥」而已。直到唐代始有寒食掃墓的風氣。



清明節的意義

我們以為清明節的活動,當不止於形式上的墓祭家祭,而應由宗親長老,講述本族的源流和租先的志業,使後輩子孫能獲得充分的瞭解——慎終追遠.銘刻肺俯,並從而啟發家庭間的孝悌親情,加強宗族間的互愛聯繫,更擴大到國族的精誠團結,奮鬥不懈。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一、春祭

春祭---春祭在清明,科祭在重陽,此等風俗為中華民族「追思祖先」傳統的節日。該日多屬於團體行動,如家族宗族;社教單位;慈善機構,屆時均於節日內在宗親祠社或四野墳場及義葬之處,舉行「春祭」,以慰先靈。

二、賜火

賜火——「寒食」日,例不舉火,相傳為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至「清明」日始可舉火。韋莊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清明的火,稱為「新火」。且皇帝並於是日舉行「清明賜火」!

三、節蛋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四、踏青

踏青——清明節日,婦女穿著新鞋,出行於郊原,謂之「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此春回大地、風光明媚之際,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以解深閨之愁煩。所以,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祖之思念。一方面也是趁著大好春光郊遊一番。

五、鬥雞

鬥雞——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不過這個鬥雞是拿錢作輸贏的,如同春節賭博一樣,不宜效法。

六、拔河

拔河——據「鄉老」傳言: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之戲,以大麻綆兩根再綁上十餘條小繩,叫他們分執一端,以力弱者為輸。延遷至今,變為大規模拔河比賽,在運動上來說,頗饒意義。

七、鞦韆

鞦韆——這是一樁很古的玩藝兒,在《天寶遺事》中曾說過「宮中至寒食節,競設鞦韆為樂,帝(指唐代玄宗)常呼為半仙之戲。」韋莊還有「滿街楊柳綠樹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因而導致清明處處玩鞦韆,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八、插柳

插柳——清明插柳之風,由(夢華錄)之所云「子推燕」中之一段來看,可知行之甚早,劉克莊的詩中也有「寂寞柴門村落裡,也隨掃柳記年華」,可見地無分城鄉,連那寂寥的山村也插上一枝青柳。
2007-05-08 12:12 am
一.由來:

  清明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之後十五天,關
於清明節的起源,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其一是源於一個古代忠臣的
故事。

  <一>相 傳 春 秋 時 代 , 晉 國 公 子 重 耳 因 國 難 而 流 亡 在 外 , 期 間 歷 盡 艱 難 苦 恨 ,唯 緊 隨 其 身 邊 的 忠 臣 介 子 推 , 竟 在 自 己 身 上 割 肉 給 君 主 充 饑 , 後 來 重 耳 重 返 晉 國 稱 帝 , 成 為 春 秋 五 霸 之 一 的 晉 文 公 , 在 他 登 基 後 立 即 封 侯 賜 相 , 但 是 介 子 推 竟 然 不 接 受 俸 祿 , 並 離 開 朝 庭 與 其 母 隱 居 深 山 , 後 晉 帝 親 臨 深 山 尋 找 介 子 推 , 並 想 利 用 放 火 來 迫 他 出 山 , 但 是 介 子 推 情 願 與 母 同 被 燒 死 也 不 出 來 。

   經 此 一 役 , 晉 文 公 深 感 歉 疚 , 為 紀 念 介 子 推 兩 母 子 被 燒 死 的 一 天 , 逐 下 令 將 這 天 定 為 "寒 食 節" , 全 民 在 此 日 不 准 生 火 煮 食 , 而 清 明 節 亦 是 由 寒 食 節 演 變 出 來 的 , 至 於 祭 祖 掃 墓 的 習 俗 , 亦 是 由 古 人 祭 拜 介 子 推 慢 慢 演 變 成 的 。

  <二>相 傳 在 秦 朝 末 年 , 漢 高 祖 劉 邦 和 西 楚 霸 王 項 羽 , 大 戰 好 幾 回 合 後 , 終 於 取 得 天 下 。 他 光 榮 返 回 故 鄉 的 時 候 , 想 要 到 父 母 親 的 墳 墓 上 去 祭 拜 , 卻 因 為 連 年 的 戰 爭 , 使 得 一 座 座 的 墳 墓 上 長 滿 雜 草 , 墓 碑 東 倒 西 歪 , 有 的 斷 落 , 有 的 破 裂 , 而 無 法 辨 認 碑 上 的 文 字 。
  劉 邦 非 常 的 難 過 , 雖 然 部 下 也 幫 他 翻 遍 所 有 的 墓 碑 , 可 是 直 到 黃 昏 的 時 候 還 是 沒 找 到 他 父 母 的 墳 墓 。 最 後 劉 邦 從 衣 袖 裡 拿 出 一 張 紙 , 用 手 撕 成 許 多 小 碎 片 , 緊 緊 捏 在 手 上 , 然 後 向 上 蒼 禱 告 說 : 「 爹 娘 在 天 有 靈 , 現 在 風 刮 得 這 麼 大 , 我 將 把 這 些 小 紙 片 , 拋 向 空 中 , 如 果 紙 片 落 在 一 個 地 方 , 風 都 吹 不 動 , 就 是 爹 娘 的 墳 墓 。 」 說 完 劉 邦 把 紙 片 向 空 中 拋 , 果 然 有 一 片 紙 片 落 在 一 座 墳 墓 上 , 不 論 風 怎 麼 吹 都 吹 不 動 , 劉 邦 跑 過 去 仔 細 瞧 一 瞧 模 糊 的 墓 碑 , 果 然 看 到 他 父 母 的 名 字 刻 在上 面 。

  劉 邦 高 興 得 不 得 了 , 馬 上 請 人 重 新 整 修 父 母 親 的 墓 , 而 且 從 此 以 後 , 每 年 的 清 明 節 一 定 到 父 母 的 墳 上 祭 拜 。 後 來 民 間 的 百 姓 , 也 和 劉 邦 一 樣 每 年 的 清 明 節 都 到 祖 先 的 墳 墓 祭 拜 , 並 且 用 小 土 塊 壓 幾 張 紙 片 在 墳 上, 表 示 這 座 墳 墓 是 有 人 祭 掃 的 。

二.習俗:

to top    清 明 節 是 國 曆 四 月 五 日 或 六 日 , 因 為 它 是 定 在 二 十 四 節 氣 中 , 春 分 後 的 十 五 天 , 所 以 不 是 固 定 在 國 曆 四 月 五 日 , 也 不 是 以 農 曆 來 決 定 。 清 明 節 也 叫 做 民 族 掃 墓 節 , 是 民 國 廿 四 年 由 政 府 明 定 的國 定 假 日 。 中 國 祭 祀 祖 先 的 歷 史 由 來 已 久 , 早 在 上 古 時 代 就 有 帝 王 、 諸 侯 祭 祀 宗 廟 的 儀 式 ,到 春 秋 時 代 孔 子 的 墓 祭 , 這 些 都 屬 於 貴 族 所 特 有 的 。 到 了 秦 漢 以 後 , 貴 族 制 度 末 落 , 才 有 一 般 民 眾 到 祖 先 墳 墓 去 祭 祀 的 習 俗 。


   一 般 清 明 掃 墓 可 以 分 成 兩 種 儀 式:

(一)掛 紙  又 稱 「 壓 紙 」 , 一 般 用 石 頭 或 磚 塊 將 長 方 形 的
       的 黃 白 紙 , 或 紅 黃 藍 白 黑 的 五 色 紙 壓 在 墳 上 ,
       以 示 子 孫 已 祭 拜 祖 墳 。

(二)培 墓 是 把 祖 墳 修 飾 一 下 , 並 向 祖 先 祭 拜 的 活 動 。 每
       年 一 度 將 祖 先 墳 上 的 雜 草 清 除 , 並加 以 修 整 ,
       然 後 準 備 一 些 牲 禮 、 酒 、 菜 、 蔬 果 和 粿 類 作 為
       供 品 。 一 般 都 在 墳 前 和 后 土 前 擺 放 祭 品 , 祭 品
       有 韭 菜 、 雞 蛋 、魷 魚 、 甜 飯 、 芋 、 筍 等 。

   此 外 , 清 明 節 會 在 家 門 口 插 上 " 清 明 柳 " 。 相 傳 介 子 推
與 母 親 在 柳 楊 樹 下 一 同 燒 死 , 在 第 二 年 的 寒 食 節 , 晉 文 公
率 領 群 臣 去 祭 悼 介 子 推 , 在 山 下 寒 食 一 日 後 , 第 二 天 才 上
山 祭 墓 , 當 時 發 現 介 子 推 葬 身 位 置 身 後 的 那 棵 柳 樹 , 長 出
了 翠 綠 的 柳 條 , 於 是 晉 文 公 便 摘 下 了 一 絲 柳 條 戴 在 頭 上 ,
並 且 將 這 棵 柳 樹 賜 名 為 「 清 明 柳 」 , 輾 轉 相 傳 , 後 世 人 更
興 起 清 明 插 柳 的 習 俗 , 由 於 古 人 相 信 清 明 節 是 靈 界 開 放 之
日 , 而 清 明 柳 則 有 驅 鬼 治 邪 之 效 , 會 清 明 插 柳 的 習 俗 一 直
流 傳 至 今 。

清明節的起源

(一)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二)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三)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七絕是唐代詩人杜牧所寫。 有人將其斷讀爲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

清 明 節

農 曆 三 月
( 陽 曆 3 月 或 4 月 )
在 數 千 年 前 , 拜 祭 祖 先 已 是 中 國 的 傳 統 習 俗 。
清 明 節 那 天 , 孝 子 賢 孫 會 前 往 先 人 的 墓 前 拜 祭 , 清 除 雜 草 及 供 奉 水 果 香 酒 , 以 表 示 對 先 人 的 尊 敬 。
2007-05-08 12:11 am
清明節可指二十四節氣中之"清明"或指民間祭墓的節日。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特定的紀念意義。從節氣來講,清明在農曆的三月,相當於西曆的4月5日左右。每到清明,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清明"於古代農業生產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若作為節日,則與純粹的節氣有所不同。中國人相當重視慎終追遠和追根思源,早於西周時已有祭墓之俗,至唐已遍及貴族士庶,並將拜掃的日期定為寒食節,後逐漸與清明合而為一。清明由節氣之一發展為民間祭墓的節日,就是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等習俗而成的。唐朝大詩人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形象地記述了人們上墳歸來時的心情。除祭祖掃墓外,民間還有春遊、踏青、植樹和插柳等習俗,至今仍為民間所重視,並寓以新的內容。

中 國 人 重 孝 道 , 講 求 慎 終 追 遠 , 表 現 於 行 動 上 的 便 是 祭 拜 祖 先 。 自 古 以 來 , 歷 代 都 有 掃 墓 的 日 子 , 雖 然 日 期 不 一 , 但 大 約 都 在 清 明 前 後 , 因 為 清 明 正 是 寒 盡 春 來 , 萬 物 復 甦 之 時 , 正 可 表 示 對 祖 先 的 崇 敬 。 民 國 二 十 四 年 , 政 府 明 定 清 明 節 為 民 族 掃 墓 節 , 更 凸 顯 了 清 明 掃 墓 的 重 要 意 義 。

臺 灣 自 農 業 社 會 轉 型 為 工 商 社 會 後 , 許 多 舊 時 的 習 俗 都 漸 為 人 們 所 忽 視 , 但 清 明 掃 墓 卻 仍 深 受 重 視 , 各 地 墓 園 在 清 明 前 後 , 祭 掃 活 動 進 入 最 高 潮 , 山 頭 盡 是 掃 墓 人 群 , 政 府 亦 會 舉 行 中 樞 祭 典 , 充 份 顯 示 中 國 人 不 忘 本 的 精 神 。

由 於 墓 園 多 位 於 郊 區 , 且 清 明 節 正 值 暮 春 之 際 , 全 家 大 小 掃 墓 過 後 , 往 往 會 一 同 出 遊 , 享 受 明 媚 的 春 光 , 共 享 天 倫 之 樂 , 踏 青 便 成 為 清 明 節 重 要 的 娛 樂 活 動 。

清 明 節 各 地 都 有 不 同 的 應 節 食 品 , 在 臺 灣 , 最 普 遍 的 是 墓 粿 以 及 潤 餅 , 為 相 當 具 有 特 色 的 食 物 。

清 明 節 結 合 了 人 們 對 祖 先 及 自 然 的 崇 拜 , 顯 示 國 人 崇 尚 孝 道 的 美 德 , 但 是 在 今 日 社 會 中 , 除 了 掃 墓 及 祭 拜 以 外 , 遵 循 祖 先 的 教 誨 及 發 揚 祖 先 的 美 德 , 才 是 孝 道 的 更 具 體 表 現 。

清明節的起源

(一)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二)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三)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

相傳晉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介之推則抱木而死,文公哀之,後世始有寒食之風俗,原來是一個月,後乃改為三天。但當時也不過僅有寒食而已。如《莉楚歲時記》所說的:「作乾粥」而已。直到唐代始有寒食掃墓的風氣。



清明節的意義

我們以為清明節的活動,當不止於形式上的墓祭家祭,而應由宗親長老,講述本族的源流和租先的志業,使後輩子孫能獲得充分的瞭解——慎終追遠.銘刻肺俯,並從而啟發家庭間的孝悌親情,加強宗族間的互愛聯繫,更擴大到國族的精誠團結,奮鬥不懈。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一、春祭

春祭---春祭在清明,科祭在重陽,此等風俗為中華民族「追思祖先」傳統的節日。該日多屬於團體行動,如家族宗族;社教單位;慈善機構,屆時均於節日內在宗親祠社或四野墳場及義葬之處,舉行「春祭」,以慰先靈。

二、賜火

賜火——「寒食」日,例不舉火,相傳為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至「清明」日始可舉火。韋莊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清明的火,稱為「新火」。且皇帝並於是日舉行「清明賜火」!

三、節蛋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四、踏青

踏青——清明節日,婦女穿著新鞋,出行於郊原,謂之「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此春回大地、風光明媚之際,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以解深閨之愁煩。所以,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祖之思念。一方面也是趁著大好春光郊遊一番。

五、鬥雞

鬥雞——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不過這個鬥雞是拿錢作輸贏的,如同春節賭博一樣,不宜效法。

六、拔河

拔河——據「鄉老」傳言: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之戲,以大麻綆兩根再綁上十餘條小繩,叫他們分執一端,以力弱者為輸。延遷至今,變為大規模拔河比賽,在運動上來說,頗饒意義。

七、鞦韆

鞦韆——這是一樁很古的玩藝兒,在《天寶遺事》中曾說過「宮中至寒食節,競設鞦韆為樂,帝(指唐代玄宗)常呼為半仙之戲。」韋莊還有「滿街楊柳綠樹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因而導致清明處處玩鞦韆,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八、插柳

插柳——清明插柳之風,由(夢華錄)之所云「子推燕」中之一段來看,可知行之甚早,劉克莊的詩中也有「寂寞柴門村落裡,也隨掃柳記年華」,可見地無分城鄉,連那寂寥的山村也插上一枝青柳。

2007-05-07 16:13:44 補充: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掃墓祭祖、以及春遊的重要節日。古代曆法家取冬至為一年之始,將一年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稱二十四節氣。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約當陽曆四月四日或五日。 宋朝以後,清明最重要的活動即是掃墓,親族子孫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2007-05-08 12:09 am
一、傳說故事(說明性故事)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二、相關習俗
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一般清明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

(一)掛紙
又稱「壓紙」,一般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的黃白紙,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壓在墳上,以示子孫已祭拜祖墳。

(二)培墓
是把祖墳修飾一下,並向祖先祭拜的活動。每年一度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修整,然後準備一些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祭品有韭菜、雞蛋、魷魚、甜飯、芋、筍等。
2007-05-08 12:09 am
起源
清明 , 是 全 年 廿 四 節 氣 中 的 第 五 節 氣 , 在 春 分 後 十 五 日 ,約 當 陽 曆 四 月 四 日 或 五 日 。 清 明 節 最 重 要 的 活 動 就 是 掃墓 , 民 國 廿 四 年 起 , 政 府 還 明 定 清 明 為 民 族 掃 墓 節 , 全民 休 假 一 天 , 以 便 掃 墓 。

然 而 , 掃 墓 在 清 明 節 的 發 展 史 上 , 算 是 相 當 晚 出 的 節日 內 容 , 一 直 要 到 宋 朝 , 才 成 為 清 明 的 主 要 活 動 。 在 這以 前 , 清 明 僅 是 個 附 屬 在 寒 食 節 ( 清 明 前 一 日 ) 習 俗 中的 一 個 次 要 日 。 它 的 重 要 性 , 甚 至 比 不 上 另 一 個 陰 曆 三月 上 旬 的 上 巳 節 。 儘 管 如 此 , 由 於 上 巳 、 寒 食 、 清 明 三個 節 日 的 日 期 相 當 接 近 , 彼 此 的 習 俗 便 互 相 滲 透 、 重 疊, 漸 漸 地 不 再 有 明 顯 的 劃 分 , 這 才 形 成 了 現 在 的 清 明 節。 所 以 , 在 討 論 清 明 節 的 起 源 時 , 同 時 也 要 對 上 巳 及 寒食 有 所 了 解 。

上 巳 的 起 源 甚 早 , 《 韓 詩 》 : 「 鄭 國 之 俗 , 三 月 上 巳, 之 溱 洧 兩 水 之 上 , 招 魂 續 魄 , 秉 蘭 草 , 袚 除 不 祥 」 。據 ( 宋 書 ) 「 禮 志」 的 記 載 , 上 巳 的 日 期 自 魏 以 後 , 就固 定 在 三 月初 三 。 只 是 「 袚 褉 」 的 原 始 精 神 已 經 隱 而 不彰, 反 而 是 到水 邊 遊 春 的 習 俗 大 受 歡 迎 。 這 個 上 巳 遊 春的 傳統 , 對 後 來 清 明 踏 青 的 習 俗 有 一 定 的 影 響 。

寒 食 的 習 俗 , 最 早 見 於 桓 譚 ﹝ 逝 於 二 五 左 右 ﹞ 的 (新論 ) : 「 太 原 郡 民 , 以 隆 冬不 火 食 五 日 , 雖 有 病 緩 急 ,猶 不 敢 犯 , 為 介 之推 故 也」 。這 個 「 不 火 食五 日 」 的 禁 忌, 大 約 一 百 年 後 , 增 加 為 寒 食 一 月 。 ( 後 漢 書 ) 「左 周黃 列 傳 」 : 「 太 原 一 郡 , 舊 俗 以 介 子 推 焚 骸 , 有 龍 忌 之禁 。至 其 亡月 , 咸 言 神 靈 不 樂 舉 火 , 由 是 士 民 每 冬 中 輒 一月寒 食 , 莫 敢 煙 爨 , 老 小 不 堪 , 歲 多死 者 。 」


約 當 同 時 , 崔 寔 ﹝ 逝 於 一 七 ○ ﹞ 的 ( 四 民 月 令 ) 也 記 載 了 當時 的 清 明 習 俗 : 「 清 明 節 , 命 蠶 妾 治 蠶 室 , 塗 鄛 穴 , 具 槌 、 峙 、 簿 、 籠 」 。 從 這 裡 可 以 看 出 早 期 農 事 配 合 節 氣 運 作 的 情 形 。 這 時 候 的 清 明 節 , 和 寒 食 還 沒 有 任 何 關 聯 。

不 過 , 至 少 在 公 元 二 ○ 六年 , 曹 操 頒 佈 ( 明 罰 令 ) 時 , 寒 食 節的 日 期 ,就 在 毫無 預 兆 的 情 形 下 , 由 冬 天 變 成 「 冬 至 後 百 五 日 」 。 這 個 重 大 的 日 期 變 更 , 直 接 的 影 響 到 清 明 的 發 展 。 在 孫 楚 ﹝ 約 二 二 ○ ˍ ˍ 二 八 二 ﹞ 的 ( 祭 介 子推 文 )中 說 : 「 太 原 咸 奉 介 君 之 靈 , 至 三 月 清明 斷 火 寒食 」。大 約 從 這 個 時 候 開 始, 寒 食 和 清 明 就 因 為 日 期 接 近 , 彼 此 之 間 的界 限 逐 漸 模 糊 , 但 是 此 時 的節 日 習 俗 仍以 寒 食為 主 。 一 直 到 呂 原 月 寫 《 歲 時 雜 記 》 時 還 說 : 「 清 明 節 在 寒食 第 三 日 , 故 節 物 樂 事 皆 為 寒 食 所 包 」 。 這 個 情 形 到 了 孟 元 寫 《 東 京 夢 華 錄 》 ( 序 於一一 四 七 年 ) 卷 七 時 已 有 了 轉 變 : 「 寒 食 第 三 日 , 即 清 明 也 , 凡 新 墳 皆 用 此 日 拜 掃 。 」此 後 , 由 於 吸收 了 寒 食 祭 墓 的 習 俗 , 清 明的 重 要 性 逐 漸 增 加 , 終 於 完 全取 代 了 寒 食 的 地 位 。

清明的習俗
如 果 把 寒 食 節 視 為 清 明 節 的 前 身 的 話 , 那 麼 , 最 早 出 現 的 清 明 習 俗 應 該 就 是 寒 食 了 。 由 於 寒 食 節 禁 火 , 所 以 當 天 的 食 物 都 必 須 事 先 準 備 好 。 陸 翽 ( 約 三 五 ○ 左 右 ) 的 《 鄴 中 記 》 就 記 載 了 寒 食 節 時 的 一 種 食 品 : 「 寒 食 三 日 為 醴 酪 , 又 煮 粳 米 及 麥 為 酪 , 搗 杏 仁 煮 作 粥 。 」

南 北 朝 時 的 寒 食 節 , 盛 行鬥 雞 的 習 俗。 宗 懍 ( 約 四 九 八 ─ ─ 五 六 五 左 右) 的 《荊 楚 歲 時 記 》 按 語 引 《 玉 燭 寶 典 》 : 「 此 節 城 市 尤 多 鬥 雞 之 戲 。 」 除 鬥 雞 外 , 吃 雞 蛋 、 雕 畫 雞 蛋 也 是 寒 食 節 風 行 的 習 俗 。 《 荊 楚 歲 時 記 》: 「 古 之 豪 家 , 食 稱 畫 卵 , 今 代 猶 染 藍 茜 雜 色 , 仍 加 雕 鏤 , 遞 相 餉 遺 , 或 置 盤 俎 」 。 畫 蛋 是 用 茜 草 取 汁 , 在 煮 熟 的 蛋 上 繪 上 花 紋 。 初 繪 時 尚 無 顏 色 。 放 置 幾 天 後 , 顏 色 會 由 藍漸 變 深藍 、紫 色 , 最 後 變 成 紅 色 。 把 蛋 殼 剝 開 後 , 則 是 以 筆 在 煮 熟 的 蛋 上 繪 圖 , 再 用 刀 雕 刻 , 將 整 隻 蛋 鏤 空 , 取 出 蛋 白 、 蛋 黃 即 可 。

清 明 鬥 雞 的 習 俗 , 直 到 唐 朝 仍 很 盛 行 。唐 玄 宗 在 位 時 , 甚 至 在 宮 中 設 置 「 雞 坊 」 。 精 挑 細 選 長 安 城 中 千 餘 隻 的 雄 雞 , 並 選 五 百 名 兒 童 來 加 以 訓 練 。 這 五 百 名 兒 童 的 首 領 是 一 個 年 方 十 三 歲 的 男 童 賈 昌 。 因 為 賈 昌 擅 長 訓 練 鬥 雞 , 所 以 很 受 唐 玄 宗 的 寵 愛 。 「 金 帛 之賜 , 日 至 其 家 」 。 當 時 有 人 便 作了 一 首 歌 , 唱 道 : 「 生 兒 不 用 識 文 事 ,鬥 雞 走 馬 勝 讀 書 。 」

畫 蛋、 雕 蛋 的 習 俗 盛 行 於江 西、 奧 東 及 奧 北 等 地 , 直 到 清朝 末 年 都 還 有 流 行 , 民 國 以 後 才 漸 漸 消 失 。
2007-05-08 12:09 am
清明節的起源

(一)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二)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三)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

相傳晉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介之推則抱木而死,文公哀之,後世始有寒食之風俗,原來是一個月,後乃改為三天。但當時也不過僅有寒食而已。如《莉楚歲時記》所說的:「作乾粥」而已。直到唐代始有寒食掃墓的風氣。



清明節的意義

我們以為清明節的活動,當不止於形式上的墓祭家祭,而應由宗親長老,講述本族的源流和租先的志業,使後輩子孫能獲得充分的瞭解——慎終追遠.銘刻肺俯,並從而啟發家庭間的孝悌親情,加強宗族間的互愛聯繫,更擴大到國族的精誠團結,奮鬥不懈。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一、春祭

春祭---春祭在清明,科祭在重陽,此等風俗為中華民族「追思祖先」傳統的節日。該日多屬於團體行動,如家族宗族;社教單位;慈善機構,屆時均於節日內在宗親祠社或四野墳場及義葬之處,舉行「春祭」,以慰先靈。

二、賜火

賜火——「寒食」日,例不舉火,相傳為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至「清明」日始可舉火。韋莊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清明的火,稱為「新火」。且皇帝並於是日舉行「清明賜火」!

三、節蛋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四、踏青

踏青——清明節日,婦女穿著新鞋,出行於郊原,謂之「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此春回大地、風光明媚之際,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以解深閨之愁煩。所以,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祖之思念。一方面也是趁著大好春光郊遊一番。

五、鬥雞

鬥雞——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不過這個鬥雞是拿錢作輸贏的,如同春節賭博一樣,不宜效法。

六、拔河

拔河——據「鄉老」傳言: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之戲,以大麻綆兩根再綁上十餘條小繩,叫他們分執一端,以力弱者為輸。延遷至今,變為大規模拔河比賽,在運動上來說,頗饒意義。

七、鞦韆

鞦韆——這是一樁很古的玩藝兒,在《天寶遺事》中曾說過「宮中至寒食節,競設鞦韆為樂,帝(指唐代玄宗)常呼為半仙之戲。」韋莊還有「滿街楊柳綠樹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因而導致清明處處玩鞦韆,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八、插柳

插柳——清明插柳之風,由(夢華錄)之所云「子推燕」中之一段來看,可知行之甚早,劉克莊的詩中也有「寂寞柴門村落裡,也隨掃柳記年華」,可見地無分城鄉,連那寂寥的山村也插上一枝青柳。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1: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7000051KK021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