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五常百行
「五常」即仁、義、禮、知、信五德
「百行」指一切有關倫理道德的行為
---
周敦頤系道州樓田村人,被後人尊為宋明理學的開創者,其《愛蓮說》一文堪稱傳世佳作,膾炙人口。周敦頤在為人為官上堅持以誠為本、重諾達信,更受世人稱道。他以自己親自經歷和體會為基礎,潛心鑽研,辛勤耕耘十餘載,終成著述《通書》。他在《通書·誠下》中構建了一個以誠為本的客觀唯物主義理論道德觀。整部通書以誠立意,詳細論述了「誠」與自然的關係,「誠」與道德的關係,「誠」與思維的關係,「誠」與修養的關係。在周敦頤看來,「誠」是他的道德學說的基本範疇,「誠」是宇宙成之為宇宙、萬物成其為萬物、人成其為人的自然屬性。這些論述在現在仍然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敦頤在《通書·誠下》中明確指出:誠,五常之首,百行之源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也。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五常」即仁、義、禮、知、信五德,「百行」指一切有關倫理道德的行為。「誠」是「純粹至善」,「靜無而動有」,因而是五常百行的根基。有誠立,才能具備各種德性並自覺履行一切道德行為。有了「誠」,則「無妄」,好心無私慾邪念;有了「誠」,則「無事」,即無需再在培養德行上下功夫了。周敦頤還提出了道德修養的最高目標是達到與「誠」合一的境界,「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即士人以賢為榜樣,賢人以聖為目標,聖人則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要達到賢、聖、天的道德目標,其修養的方法是立志、多思、立誠、慎動、務實、愛人敬人、無欲主靜等。
2007-05-10 19:51:32 補充:
●「百行」,行是行為,百是形容多,絕對不是說一百條,百行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字,是一個形容詞。儒家所講的「三千威儀」,這在《儀禮》裡面所說的,百行就是指這些,都是『誘導獎勸』,引人為善。百行以孝為先既解法係響中國咁多年入面,仁,義,孝,禮中,古人認為,孝順父母係最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