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資料????

2007-05-07 3:09 am
要圖 要解釋 吾同位吾同用途
同一個初三學生 應用ge 知識對火山about science
資料要用英文
thanks 咁多位

回答 (4)

2007-05-07 3:19 am
✔ 最佳答案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大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 有些火山分佈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


熱點的移動形成火山島鏈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準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編輯] 火山的分佈
受火山成因的影響,世界各地的火山大多分佈在板塊交界處,但仍有部分例外(熱點)。主要的火山帶包括: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火環):從南美洲東岸,濱太平洋的安地斯山脈開始,經過中美洲、墨西哥、美國西岸、加拿大到阿拉斯加後,沿阿留申群島及勘察加半島到太平洋西岸的花綵列島,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菲律賓群島,接著連接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迄紐西蘭。本火山帶之火山數目約佔全世界之75%[1],且活動相當頻繁。
中洋脊火山: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三大洋的中洋脊,總長度約八萬公里,約成W形分佈。但中洋脊上火山的分佈並不平均,集中於大西洋中洋脊,有60餘座。太平洋及印度洋中洋脊的火山相對較少。中洋脊的火山以海底火山為主,也有少部分的火山島(例:塞席爾)
東非大裂谷火山帶:東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形成,地質學家預測幾百萬年後,東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板塊,至今地質活動依然頻繁。較著名的例子有:肯亞的吉力馬札羅山、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奈拉公哥火山等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西從庇里牛斯山始,迄喜馬拉雅山,全長約十萬公里,但分佈不均。歐洲部分多分佈於義大利,例如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等。愛琴海上的多個島嶼也是火山島,其中聖托里尼島在史前發生過大爆發。中段幾乎無火山。亞洲部分,在印澳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分佈著若干火山群。

[編輯] 火山的構造
火山噴出物在岩漿通道口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丘,稱為火山錐。火山錐上可能形成小型火山錐,其通道與主體火山錐的通道相連通但無獨立的岩漿源,稱為寄生錐。頂部的漏斗狀窪地(原岩漿噴出口)稱做火山口。岩漿噴出地表的通道,稱為火山喉管,而一旦該通道為冷凝的岩漿阻塞,稱火山頸[2]。


[編輯] 火山的外形及地形

複式火山
[編輯] 複式火山
主條目:複式火山
複式火山(Stratovolcano,又稱為成層火山),其外觀多為優美、對稱的錐形。它們是由無數熔岩流不斷堆積形成的。此種火山的熔岩黏滯性較高,通常為安山岩質。因其優美對稱的外型,多成為觀光勝地。許多著名的山都屬此類,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台灣的七星山、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Stromboli火山等。
2007-05-07 3:36 am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火山爆發是一種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火山可以分為死火山和活火山,一段時間內沒有噴發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還有一種泥火山,它在科學上嚴格來說不屬於火山,但是許多社會大眾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種類型。 火山噴發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好處。許多寶石都是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噴發也能擴大陸地的面積,夏威夷群島就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專門研究火山活動的學科叫做火山學。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大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 有些火山分佈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f/Destructive_plate_margin.png/210px-Destructive_plate_margin.png

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準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火山的分佈
受火山成因的影響,世界各地的火山大多分佈在板塊交界處,但仍有部分例外(熱點)。主要的火山帶包括: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火環):從南美洲東岸,濱太平洋的安地斯山脈開始,經過中美洲、墨西哥、美國西岸、加拿大到阿拉斯加後,沿阿留申群島及勘察加半島到太平洋西岸的花綵列島,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菲律賓群島,接著連接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迄新西蘭。本火山帶之火山數目約佔全世界之75%[1],且活動相當頻繁。
中洋脊火山: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三大洋的中洋脊,總長度約八萬公里,約成W形分佈。但中洋脊上火山的分佈並不平均,集中於大西洋中洋脊,有60餘座。太平洋及印度洋中洋脊的火山相對較少。中洋脊的火山以海底火山為主,也有少部分的火山島(例:塞舌爾)
東非大裂谷火山帶:東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形成,地質學家預測幾百萬年後,東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板塊,至今地質活動依然頻繁。較著名的例子有:肯雅的乞力馬札羅山、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奈拉公哥火山等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西從庇里牛斯山始,迄喜馬拉雅山,全長約十萬公里,但分佈不均。歐洲部分多分佈於意大利,例如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等。愛琴海上的多個島嶼也是火山島,其中聖托里尼島在史前發生過大爆發。中段幾乎無火山。亞洲部分,在印澳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分佈著若干火山群。

火山的構造
火山噴出物在岩漿通道口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丘,稱為火山錐。火山錐上可能形成小型火山錐,其通道與主體火山錐的通道相連通但無獨立的岩漿源,稱為寄生錐。頂部的漏斗狀窪地(原岩漿噴出口)稱做火山口。岩漿噴出地表的通道,稱為火山喉管,而一旦該通道為冷凝的岩漿阻塞,稱火山頸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1%AB%E5%B1%B1&variant=zh-hk
2007-05-07 3:15 am
火山構造



火山爆發的噴出物,大部分在火山口附近堆積起來,形成圓錐形的山,稱為火山錐(volcanic cone)。

位於火山錐頂部的漏斗形噴口稱為火山口(crater);如因爆發巨大,火山口崩塌,便形成巨大的破火山口(caldera),直徑可達十公里,常有一個至數個火山錐在內。

火山口以下為一道通往地下的長管,稱為火山通道(vent);若火山通道為熔岩或碎屑物填塞,後經表面侵蝕而留下填塞物所組成的柱狀岩體,則形成火山頸(volcanic plug)。

一個火山錐形成後,仍會不斷發生火山活動,但噴發可能會沿另一條通道湧出,因而形成規模較小的火山錐,稱為寄生火山錐(parasitic cone),如意大利的埃特納火山(Mt. Etna),共有三百多個寄生火山錐。

若火山口積水成湖,則形成火山口湖或破火山口湖,如中國長白山主峰的天池。

香港地表有不少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岩石,但沒有明顯的火山結構留下。
2007-05-07 3:13 am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火山爆發是一種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火山可以分為死火山和活火山,一段時間內沒有噴發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還有一種泥火山,它在科學上嚴格來說不屬於火山,但是許多社會大眾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種類型。 火山噴發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好處。許多寶石都是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噴發也能擴大陸地的面積,夏威夷群島就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專門研究火山活動的學科叫做火山學。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34: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6000051KK044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