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島現象 <資料來源:成功大學建築系西拉雅研究室>
撰文者:郭曉青
一、何謂都市熱島現象呢?
二、都市熱島現象有何影響呢?
三、研究緣由與目的
四、都市熱島效應之實驗方法與設備
五、研究成果展現
六、結論
一、何謂都市熱島現象呢?
由於都市中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築物、道路的高蓄熱體、綠地稀少等因素,造成都市的高溫化。因此,溫暖化的都市在周遭低溫郊區的背景襯托下,有如一座發熱般的島嶼,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稱之為『都市熱島(urban heat island)』。都市熱島所產生的效應之一,是當天氣晴朗、平靜,以及夜間逆溫層存在時,都市熱島將形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之塵罩現象(圖1)(林憲德,1994)。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heat-1.jpg
圖1 都市熱島及在其上空形成的塵罩(林憲德,1994)
二、都市熱島現象有何影響呢?
都市化會造成都市局部氣候之改變,這些氣候變化包含有:(1)高溫化、(2)乾燥化、(3)日射量減少、(4)雲量增多、(5)霧日增多、(6)降雨量微增、(7)平均風速降低,(8)空氣污染等(Landsberg, 1981)。
三、研究緣由與目的
隨著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腳步,高度的都市人口密度與都市化,對都市環境有極大的影響,而目前都市設計理論與方法並無法有效的評估都市化發展對都市氣候與環境的衝擊;因此本研究藉由都市氣候理論,透過模擬定量的方式,探討都市計畫對都市熱島效應之影響與預測評估,作為未來都市計畫之土地使用規畫或國土資源政策之決策模式,並提昇都市生活環境品質。
四、都市熱島效應之實驗方法與設備
本研究以獨創的機車移動觀測法,利用機車配備自動量測記錄器,以每兩人為1組的機車團隊(圖2),分別同時進行研究區域之量測實驗,最後所得結果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輸入相對應地理位置之溫、濕度量測值,並進行資料正確性驗證 、平均處理、量測時間誤差校正等步驟而獲得解析結果。因都市熱島現象最明顯發生於天氣晴朗與風速不大的時候,且台灣地處低緯地區,故本研究選擇在夏季(低雲量、低風速)的某天分別於中午、晚上、以及午夜三個時段進行實驗。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heat-2.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heat-3.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heat-4.jpg
圖2 量測儀器與裝備方式
五、研究成果展現
1、海岸型都市之熱島現象(以台南、高雄為例)
圖3與圖4分別是台南和高雄海岸型都會區所顯現之午夜都市熱島,由氣溫分佈圖可清楚看到輻射冷卻作用已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內陸郊區與西面臨海區域的氣溫已明顯低於市中心區,都市熱島充分發展形成。這時內陸郊區的氣溫明顯低於西面臨海的區域,約相差2.5℃~3.0℃,但是因為臨海的區域降溫不易,溫度相當穩定,相較於東方內陸郊區,市中心的氣溫與西面臨海的區域並沒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似乎可看出都市熱島有偏向海岸的傾向。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3.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4.jpg
2、盆地型都市之熱島現象(以台北、台中為例)
圖5與圖6分別是台北和台中盆地都會區所顯現之午夜都市熱島,由氣溫分佈圖可清楚看到位於盆地都市鬧區的高溫熱島中心,被周遭低溫的市郊或盆地山脈所環繞。屬於盆地地形的台北與台中都會區之熱島現象,和海岸型的台南與高雄都會區相較下,因為盆地地形比較不受台灣海峽的海陸氣候所影響,所以整個都市熱島比海岸型都會區更為明顯,這也意味著因都市熱島而形成之氣流循環的塵罩現象(林憲德,1994)將更為強烈與穩定。意即空氣污染物質更易集中於都市內部循環而不易擴散,將使得污染物質不易藉由大氣氣流將其沖淡或帶走,所以在盆地地形因熱島效應所造成的污染效果將可能遠大於海岸地形。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5.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6.jpg
3、中小型都市之熱島現象(以新竹、嘉義、新營、麻豆為例)
(1)海岸地貌對都市熱島的影響
新竹市屬於海岸型的都市,中午時段因海水的熱容量大於陸地故海水的升溫降溫較內陸為緩,使熱島中心往內陸移動,而到午夜時段臨海地區由於海水冷卻較慢,所以溫度相當偏高,近似於市區溫度,故熱島中心有漸向海岸地區移動的趨勢。由上述可知,海岸型都市的熱島分布會因海陸氣候特性而稍受影響。
(2)平原地形對都市熱島的影響
相較新竹是海岸型的都市,嘉義、新營、麻豆則皆屬於平原地型的都市。其熱島分布除麻豆午夜時段受魚塭影響而使熱島高溫區往市郊偏移的情況外,其餘各都市晚上與午夜時段的主要高溫區均位於市區中,且在較不受交通排熱干擾的午夜時段其熱島中心最為明顯。由平原型與海岸型都市熱島現象比較,可知平原型都市的熱島分布具有較完整且穩定的模式,而高溫區多位於市中心區,可明確地顯示出都市熱島與都市人工環境開發密度的關係。
(3)丘陵地形對都市熱島的影響
以新竹市的午夜熱島分布為例:新竹市的南部為丘陵地形,此區域之溫度分布呈現隨高度上升而逐層降低的現象。若以市郊發展規模相近的區域做比較,位於丘陵區地形較高的區域的溫度分布較位於平原地形的區域為低。此現象可見地形高度對都市熱島分布的影響,其中以新竹午夜時段的熱島分布最為明顯。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7.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8.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9.jpg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10.jpg
4、台灣都市最大熱島強度與世界都市之比較
圖11則是台灣八個城市夏季最大熱島強度,由圖上可知,與歐洲、北美及韓國等高緯度地區相較,在相同的人口條件下,台灣的最大熱島強度顯然較小,其可能的原因為台灣屬海島型亞熱帶氣候,四週環海、濕度高、故具有相當穩定的氣溫,不似歐美屬大陸型寒帶氣候,日夜氣候變化大,因而熱島強度也偏大。更重要的因素是,歐美及韓國之最大熱島強度為冬季觀測值,其冬季暖房採用大量熱源,故人工發熱量遠大於亞熱帶的台灣,使其熱島強度大增。
圖片參考:
http://exhouse.tripod.com/pic11.jpg
六、結論
(1) 本研究證實與說明台灣四大都會區與四個中小型城市之熱島現象因都市地理與人文條件不同而各具相異特徵。並且研究結果也說明藉由本研究獨創之機車移動觀測法進行台灣都市熱島現象觀測是一有效與可行的研究方法。
(2) 解析結果顯示台南市都市熱島中心會因時段與季節因素而變換,並且各季節中午(14:00)、晚上(21:00)和午夜(02:00)的最大溫度差,在三個季節中任何時段都以夏季的溫度差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就整體而言,冬季是熱島現象最不明顯的季節,而春、夏季則最為明顯,其中又以春季之熱島幾何形狀最為完整。但是,就熱島強度而言夏季之熱島強度高於其他季節。
(3) 與歐洲、北美洲、韓國等較高緯度地區比較起來,在相同的人口條件下,台灣之都市熱島強度顯然較小。
(4) 因地理條件不同,如屬盆地地形的台北、台中都會區與海岸地形的台南、高雄、新竹都會區具有完全不同的都市熱島現象之表徵。海岸地形的都會區,都市熱島現象受到海陸氣候極大的影響。雖然台中與台北同屬盆地地形,但台北都會區因具有大範圍、高度發展與複雜的商業、人為活動,而使得其都市熱島型態不像台中之範圍集中與明顯。
(5) 本研究透過都市熱島氣溫分佈與土地使用之相關分析,發現在台灣大都會區大約每提昇10﹪的綠覆率,對周圍平均氣溫有降低0.13~0.28℃的效果,同時每提高10﹪的建蔽率,都市氣溫約上昇0.14~0.46℃;每提高10﹪的容積率,都市氣溫約上昇0.04~0.10℃。藉由此都市氣溫分佈與土地利用因素的量化關係考察,本文提出一些改善都市高溫化的對策。
(6) 本研究的實測結果顯示,綠地系統的規模大小,直接影響綠地對於都市氣溫環境的改善效果。在四大都會區之熱島分佈中可發現,在都市中規模夠大的綠帶、植樹園道、公園等綠地系統對於都市氣溫環境的改善,提供了莫大的助益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