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元順帝是個昏君嗎?
A:元順帝即位之初,由於受制於當時獨攬大權的大臣伯顏,便起用勇於大義滅親--伯顏之姪子脫脫,暗中聯手打倒伯顏。其後在脫脫協助下,降詔歷數伯顏之罪,成功將其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由於詔中表示只處罰伯顏一人,決不牽連他人。所以伯顏統率的各衛親軍聞訊後,均紛紛回到本衛,不再聽從伯顏指揮。伯顏失勢後,只好南下就職。不久,伯顏死于途中。 伯顏被貶黜後,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起用脫脫當政。
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已是他的帝皇生活中最為明智的舉動,脫脫當政後就即為順帝分憂,為其進行了一切革新,史稱“脫脫更化” :
脫脫受到順帝起用,任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入朝秉政。脫脫當政,宣佈“更化”,盡廢伯顏苛政,恢復科舉考試,發還校產,同時“開馬禁,減鹽額,蠲負逋,又開經筵,遴選儒臣以勸講”。朝廷氣象為之一新,政治趨於清明。脫脫也獲得了“中外翕然稱為賢相”的榮譽。
在改革制度之外,脫脫還主持修撰了宋遼金三朝國史。自古以來,修攥前朝國史總是很敏感的問題,尤其對於元朝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在蒙古帝國崛起於草原的時候,金、宋兩朝還並立於世。那麼修史的時候,如何紀年,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修史就達不到總合人心的作用,反而會造成人心離散。脫脫理智的處理了這個問題,三朝國史,都用三朝原有年號紀年,而不是通用元朝年號紀年。這種開明的態度,在蒙古貴族當中極為難得。作為總纂官的脫脫,召集了漢、蒙、維吾爾等各族學者參與其事,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從至正三年(1343年)開始,到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116卷的《遼史》,135卷的《金史》,496卷的《宋史》相繼修完。又頒《至正修格》。其後在《宋史》修纂完畢前,已經秉政四年的脫脫感到身體不適而請辭,對於順帝的受封更全不接受。
其後元帝國接連不斷的被天災人禍所打擊,如黃河決口。順帝在危急之中,於至正八年(1349年)重新起用了脫脫為中書右丞相主持危局。
脫脫再次秉政之後,首先以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築決堤成,使黃河回復故道。同時,為了挽救財政危機,脫脫下令發行“至正交鈔”,並同時鑄造新錢一併發行。
然而這次的政策,脫脫犯了致命錯誤,將“至正交鈔”的官定價值比原來的至元交鈔的價值提高一倍,而印數首批就達二百萬錠,祭酒呂思誠認為這樣做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堅決反對,而脫脫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果然,老百姓對交鈔捨棄不用,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交鈔成為購買力極低的廢紙。而在治理黃河所徵發的兵民所得到的報酬就是這種交鈔,而各級官員還要克扣。被天災人禍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民工終於奮起反抗,燃起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烽火。
作為朝廷的當朝丞相,脫脫當然要為自己的事負責,立即著手進行鎮壓,並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一些調整,在京畿附近營田,募人佃耕以解北方糧荒,“西至西山,東至遷民鎮,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州,皆引水利,立法佃種,歲乃大稔。”。在脫脫的主持下,元帝國雖然處處聞警,遍地狼煙,仍維持了對於全國的控制。並對各地起義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鎮壓。至正十四年(1354年),甚至曾將義軍張士誠主力圍困于高郵,但就在這至關重要的時刻,中書平章哈麻等彈劾他勞師無功。妥歡貼睦爾聽信讒言,下詔解除了脫脫的官職和兵權。於是國家大權盡歸哈麻﹑雪雪兄弟。
有關脫脫之事可見於:
<元史列傳第二十五>
****************
到了這裡,沒有了脫脫的順帝,步又了另一階段;他就如脫了韁的馬,開始他的荒誕生活,一如沒有了張居正輔助的明神宗:
後期怠于政事,荒于遊宴,更學西藏番人伽璘真推介的所謂“行房中運氣之術”,號稱“演揲兒法”,廣收天下美女,說是要修習此術,從此就浸淫於女色當中。(元史書中載為“帝又習之,其法亦名雙修法。曰演揲兒,曰秘密,皆房中術也。帝乃詔以西天僧為司徒,西蕃僧為大元國師。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謂之供養。於是帝日從事於其法,廣取女婦,惟淫戲是樂。又選采女為十六天魔舞。”)
順帝有匠材,能製金人玉女自動報時器。又造宫漏,“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罕有”。他精通木工、機械,京城人當時稱之為”魯班天子”。但他卻是一個有智慧的機械工程師,而沒有政治天份,就如宋徽宗/李煜/明熹宗之輩,空有他方面的才能,而不是皇帝的材料。整天只顧鑽研木工、機械,又怎能攬出好政治?
他的權力甚至落入哈麻﹑雪雪兄弟當中,這兩兄弟一度還想把順帝廢去,立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但終事敗被殺。但順帝的地位確實受到挑戰。
此後朝廷內部又發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後來即位的元昭宗)兩派之間的明爭暗鬥,皇太子及其生母奇皇后仍謀廢立。當時宮廷內分為兩派﹐一派擁護皇帝﹐一派支持太子﹐各自分別和統軍將領孛羅帖木兒或擴廓帖木兒相勾結。自至正二十四年起﹐兩派矛盾尖銳化﹐北方陷於軍閥混戰的局面﹐元軍將領為了爭奪地盤和權勢﹐互相攻伐﹐妥歡貼睦爾的號令已失去作用。 順帝身為家長,在當時也無法有效地控制這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將領有時也各行其是,不聽中央統一指揮。
這一切就給朱元璋提供了鞏固其地位的機會。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開始北伐。洪武元年(1368)七月﹐明兵逼近大都。 七月二十八日 ﹐妥歡貼睦爾率后妃太子奔上都。 八月初二 ﹐徐達率明兵入大都﹐元亡。
http://library.mit.edu.tw:8080/Content.asp?ID=53145
http://www.guxiang.com/lishi/shihua/jinghua/200606/200606200019.htm
http://www.e56.com.cn/publish/dianzi/html/m040.htm
****************
因此順帝之所以不昏,早期是靠脫脫這位賢相在撐局面,所以其實也不算是順帝之功蹟;但失去這賢臣後的他,沒有了管制,自然大行其道,荒淫無德;自家內更發生派系鬥爭,而無能力去阻止,對外失去制肘之效,這些卻是他自己的問題。所以他本身就是一昏庸之人,可說是昏君一名。
(本人就認為不能以國家步入未期,可作藉口,來推掉他是昏君之說;況且從沒有君主知道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吧!!以國家滅亡論其不是昏君只是後人的妄自推斷而已;實際上應從他的國政去推斷他昏不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