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鴨寮街的歷史變遷
圖片參考:
http://www.hkipcc.org.hk/history/report/images/13prize_low5_1.jpg
十九世紀初的鴨寮街,沒有半點雜架攤的味道。研究背景
最初我們選擇這個題目作為我們的目標,是因為我們其中兩位組員曾在鴨寮街居住,對它很有感情,並對其悠久歷史非常好奇。我們想知道鴨寮街怎樣由一個養鴨的地方轉變成一個特式的旅遊區,深水 的街道多不勝數,如南昌街及北河街等,為何政府要列鴨寮街為旅遊景點?它有何特別之處?為何可以吸引遊客?實在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我們希望從研究鴨寮街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了解深水 區的變遷。
我們搜集資料的方式包括文獻資料,網上資料和實地考察,亦作問卷調查及訪問民政事務署的官員、深水 區議員小販和行人,從而得到豐富而齊全的第一手資料。因為文獻資料缺乏,所以這個報告是以口述歷史為主。
這份歷史專題報告是介紹鴨寮街的早期發展(一九一零年至一九四零年) 、中期發展(一九五零年至一九八零年) 、近代發展(一九九零年至今) ,而且講述了一些關於鴨寮街的問題,例如民生及色情活動等。除此以外,報告內容也談及了鴨寮街與深水 區的發展關係與影響。
發展概況
1. 鴨寮街原是海(一九一零年至一九四零年)
在一九一零年代鴨寮街並不存在的,那時只是一片汪洋大海。其後,政府在深水 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足有幾十個足球場的面積,包括有汝州街、欽州街、黃竹街等。在南昌街與欽州街之間的地方,當時就是蓋滿鴨寮,鴨寮街亦因此而命名。最初的鴨寮街只是一條村落,居民以畜牧和種植為生,後來漸漸出現了上舖下居的三層高建築物,當建築物增多,政府便開始劃分街道,而鴨寮街售賣貨物的雛型便形成了。
圖片參考:
http://www.hkipcc.org.hk/history/report/images/13prize_low5_2.jpg
鴨寮街現成為香港的旅遊點。2. 電子世界(一九五零年至一九八零年)
到了五、六十年代,鴨寮街開始轉變,當時有些居民因缺乏金錢,就在鴨寮街擺檔,將家中舊的、沒用的東西以廉價售賣,貨品類型多是舊火水爐、舊鞋等,還有一些五金店和古董店,而且很多都是以企檔形式擺檔。那時候並沒有太多的電子零件出售,結果鴨寮街就變成了專售賣雜貨、二手物料的地方,別人稱之為「雜架攤」。
不過鴨寮街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當中亦有過一段小插曲。據鴨寮街老字號蘇記老闆蘇先生憶述,六七暴動期間,有人在鴨寮街投放手榴彈,影響整條街的店舖和顧客的人生安全,當時政府下令所有店舖提早至五時關門,令這條平日熙來攘往的街道一下子變得冷清清,生意一落千丈。
踏入七十年代,香港的工業開始轉型,電子零件廠開始增多,當製造了一些質素欠佳的產品時,廠方就會把它們賣到鴨寮街去,電子零件這時已成為鴨寮街的主要售賣貨品。後來美國公司特爾(Intel) 和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的電腦零件輾轉流至鴨寮街出售,有些店舖標榜能夠幫客人裝嵌電腦,於是整條街逐漸興旺起來。高登電腦商場和黃金電腦商場的出現,都是因為這類店舖在鴨寮街的生意太好,於是老闆另覓地方分家而成。由於舖位不夠,人們於是在鴨寮街後段(欽州街至桂林街段) 和兩旁的橫街開舖,成了鴨寮街的延續,不過這段以售賣布匹的攤檔比較少人知道。
圖片參考:
http://www.hkipcc.org.hk/history/report/images/13prize_low5_3.jpg
鴨寮街現成為香港的旅遊點。3. 發展旅遊區(一九九零年代至今)
時至今日,鴨寮街已經家喻戶曉,有人來鴨寮街就是抱著尋寶的心態,貨品類型由電器、五金、影音、手提電話、汽車零件、電腦、鐘錶、金行,甚至寵物、魚竿亦有出售,只要你想得到的,甚至你意想不到的貨品,都可在鴨寮街找到,這正是鴨寮街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六十年代鴨寮街的舖租是每月六百元,但到了今天,租金急升接近一百倍,一間約二百呎的店舖,月租便要三萬至五六萬元不等,足見鴨寮街的吸引力,不可同日而語。
據政府統計,鴨寮街在繁忙時間錄得平均每小時人流為五千五百人,數字相當驚人,有見及此,政府有意把它發展成旅遊點。為了改善行人環境,運輸署於二零零一年十月四日起,在桂林街和南昌街的一段鴨寮街劃為行人專用街道,由中午十二時至晚上九時禁止所有車輛駛入,目的是為了方便遊客。根據訪問所得,鴨寮街的遊客除了本地香港人,外地遊客多來自澳洲、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國,有的是經旅遊發展局介紹而來,他們表示如果沒有鴨寮街,也未必會到深水 遊覽。
圖片參考:
http://www.hkipcc.org.hk/history/report/images/13prize_low5_4.jpg
現在鴨寮街最多的是這類售賣手提電話的店舖。鴨寮街的民生問題
說到鴨寮街的民生問題,首推環境衛生。只要到過鴨寮街的人都會發覺那兒凌亂不堪,街道兩旁堆滿很多垃圾,殘舊的電線掛在東歪西倒的電線桿上,而鴨寮街與汝州街之間的一段桂林街及橫巷多次被政府列為黑點,指該處充斥雜物、廢料及貨物,在一次的整頓行動中,總共收集了六公噸的廢物。不止如此,近幾年的工程更影響到鴨寮街的排水系統,每逢大雨,來不切排去的水便會湧至行人路上,令攤檔和兩旁的店舖十分不便,所以鴨寮街的環境衛生問題需要急切改善。
此外,該處一帶色情事業非常活躍,對居民構成滋擾。雖然警方多次打擊該區的賣淫活動,不過情況未有明顯改善。還有居住問題,鴨寮街的建築物多是低於十層的唐樓,這些唐樓沒有電梯,只有一條骯髒狹窄的樓梯,而且部份更是改做成籠屋出租,環境甚為惡劣。
不過鴨寮街的生命力非常旺盛,適應能力十分強,具有其高度的存在價值,我們相信鴨寮街會繼續興旺,繼續發展。
銅鑼灣天后廟
位於香港銅鑼灣天后廟道10號,始建於清初,由戴仕蕃建造,當時稱之為「鹽船灣紅香爐廟」,天后廟的業權至今仍為戴氏族人(戴氏福堂有限公司)所擁有,1928年通過的《華人廟宇條例》,規定全港廟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但紅香爐天后廟獲豁免,仍由戴氏族人自行管理,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銅鑼灣天后廟主祀神靈是天后娘娘,另祀神靈為觀音、正財神及包公。附近的地鐵站亦命名為「天后站」。該建築被列作香港法定古
建廟歷史
[編輯] 傳說一
有一個紅香爐被水沖到現今的銅鑼灣,當地鄉民和漁民認為是天后娘娘顯靈,在該處建一小廟,用這個香爐來上香奉祀,由於靈驗之故,廟貌便發展起來;故此廟所在地改稱為「紅香爐山」,沖來香爐的港口改稱為「紅香爐港」。及後「紅香爐港」泛指港島一帶,亦是「香港」的命名。
[編輯] 傳說二
銅鑼灣天后廟約於十八世紀初由戴氏家族所建。戴氏為來自廣東淡水的客家人,初時定居九龍灣一條名「蒲崗」的村莊,戴氏常渡海至港島沿岸割草,相傳其族人在岸邊拾得一具神像,遂為其立祠供奉。其後善信漸多,香火漸盛,遂籌募經費,興建一座正式的天后廟。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FrontDoor.jpg/96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FrontDoor.jpg
銅鑼灣天后廟正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1/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RoundIncenseBurner.jpg/120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RoundIncenseBurner.jpg
圓形紅香爐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8/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RectangularIncenseBurner.jpg/120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RectangularIncenseBurner.jpg
方形紅香爐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7/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Inside.jpg/96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Inside.jpg
銅鑼灣天后廟內景
[編輯] 廟宇建築
銅鑼灣天后廟雖歷經多次重修,先在道光甲辰(1844年)重修,至今仍保持著同治七年(1868年)第二次規模宏大重修時的面貌。
廟門橫額《天后古廟》四個大字,廟門外部石樑有同治七年的字樣,兩旁有道光廿五年(1845年)雕刻有"興邑刁爵"字樣的石獅,及光緒廿八年(1902年)的銅聚寶爐和香爐,並保有生動逼真的屋脊人物陶塑和精緻的壁畫。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9/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Title.jpg/120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Title.jpg
銅鑼灣天后廟橫扁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4/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StoneLion.jpg/96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StoneLion.jpg
銅鑼灣天后廟石獅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1/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Pillar.jpg/120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Pillar.jpg
銅鑼灣天后廟石樑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WallPaint.jpg/120px-CausewayBay_TinHauTemple_WallPaint.jpg
銅鑼灣天后廟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