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港女,一般指香港女性,但在網上,多指擁有某些不良特質的香港女人,如自戀、自命不凡、拜金、崇外、漠視他人權利等;甚至可以是一個社會現象。
定義和港女現象
[編輯] 一個虛詞?
圖片參考: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thumb/2/20/Applenanapic.gif/200px-Applenanapic.gif
圖片參考:
http://evchk.wikia.com/skins3/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港女模擬圖
圖片參考: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thumb/2/25/Dump_her.jpg/200px-Dump_her.jpg
圖片參考:
http://evchk.wikia.com/skins3/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港女模擬圖
「港女」一詞意指現今香港的其中一個族群. 「港女」者, 並非如表面上是泛指香港的女人, 實際上指「擁有不良特質」的香港女人. 但究竟擁有甚麼特質才是港女?甚麼女人才不是港女?迄今還未有定論。要真正見識這個虛詞的厲害, 則非上高登討論區一趟不可。在高登,「港女」的定義是貪錢以及性格頑劣的女性。事實上,這類女性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但為何此類女性大多生於香港並到處作惡?目前仍未清楚。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香港各界都曾受過這類女性的迫害,並認為香港有很多這類女性,才套以「港女」一詞。
有人認為,香港的網上討論常常有虛詞化的傾向,爭論者為了佔領道德高地,令對方無地自容,便爭相製造帽子。隨著港女一詞的定義日益擴張和模糊,不滿意港女受批評的人亦逐漸製造另一個概念來作反擊,正是港男或更到位的毒男,毒男只是指女性緣份低的男士,但在網上罵戰中,其定義得以茁壯成長,包括未曾拍拖的人、愛上網的人、內向的人、社會地位低的人、無錢的人、愛看動漫的人、批評港女的人。爭論雙方各自企圖為對手訂造一頂無所不包、但世上不存在的帽子。網上世界被指成為了「有恃無恐的野孩子」。
(這種說法可參考鄧肇恒,《港女殺她死》,原載《明報》,2006年8月13日。[1])
但查實在「港女」一詞出現之前,已有「拜金女」一詞存在——意謂「見錢開眼的女郎」,跟「港女」一意大抵相近,但「港女」的一詞泛濫出現,的確是跟香港自七十年代中期之後的經濟狀況及女性地位的改變有關。
「港女」已漸見在各媒體及社區群體當中提及,網上並且開始有別稱出現,如「膠雞」、「MK姣西」等詞。[2]
[編輯] 「港女」概念的澄清
「港女」是指擁有某些特徵的卑鄙女人,絕對不是泛指「居住於香港的女性」。
「港女」的特徵並非「港女」獨有,世上不少女性,也有部份的特徵。
「港女」之所以成為某個族群的稱呼,是因為她們的特徵過於卑劣、突出、統一、持續和不受歡迎。
[編輯] 「港女」不滅的原因
[編輯] 「狗公」與「港女」
香港的出生率近年跌至世界最低,男士娶內地女子的數目超越香港女子 (參考:《港男娶內地女子較娶港女多》,原載《蘋果日報》,2006年4月25日。),研究指「港女」問題是原因之一。雖然不少人均知道「港女」問題的嚴重程度,但卻毫無改善的跡象。在香港,雖則說適婚人口女多男少,但「港女」一般仍抱著「我是公主,追我的一定要係王子」的想法,更有不少男士自願成為她們的「觀音兵」或「狗公」,因此,「港女」仍是很吃得開的。她們的觀音兵往往為了搏紅顏一笑而一擲千金,故可推測「港女」的存在有助推動本港的經濟。而男性在兩性的抗爭上是注定佔下風的,因為男人對性的觀念是「播種」,故對女人的需求量很高,而女人對性的觀念是擇木而棲,甚至「無寶不落」,重質不重量,於是這需求上的差別產生了狗公現象。狗公的出現,令男士之間自相殘殺,內耗嚴重,相反香港女士在爭取女權時卻異常團結,導致香港日漸成為女尊男卑的城市。(參考:林超榮,《女多男少三結果》,原載《明報》,2004年7月15日。)
[編輯] 不公平的制度
另一個導致大量「港女」產生的原因,是香港政府不公平的制度所造成,最明顯的例子是平等機會委員會泡製出來的升中派位機制。在無視男女生在青春期發育的差異,強行把男女生混合派位,導致女生得到明顯的優勢,被派往較理想的中學。相反,對於大部份男生,除了男校外,只有較劣等中學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另一個例子就是設立女性事務委員會。顧名思義,設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是專為女性提供服務。相反政府卻無視男性有同樣的需求,沒有就男性提供一個法定的機構去協助男性的問題。投訴架勢堂一事引起了網上關於女權膨脹的討論。
在法律方面,部份法律條文明顯對男性不利,導致男性得不到公平的審判,尤其是對於性罪行的法例,例如非禮、強姦、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等,在審訊前,都假設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即使條例並沒有明顯帶有歧視成份,在審訊中,法官往往對於女被告網開一面,處以輕判或者無罪釋放。相反,對於男被告,即使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與女被告相同,法官往往對男被告施以重判。
故此,在這種極度傾斜的制度下,間接對女性形成一個保護罩,女性受到特別的保護,即使犯法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代價。因此在沒有適當政策去制衡女性的情況下,女性往往有恃無恐地去欺負男性,甚至利用現有政策去取男性的便宜。
[編輯] 社會、觀念、心態的錯配
在社會環境方面,香港人(或者普遍的中國人)過份重視物質、實用主義、名望面子、視金錢為衡量人類價值的最高標準,這種觀念自小由家長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授與下一代,形成一個社會教化 (socialization) 的過程。此外,香港的新生代普遍在物質豐裕的環境之下生活,凡事向錢看、向名牌看、向現實看,以及驕生慣養的性格當然比較普遍。
上述的社會環境,大致上會影響新一代的香港人,為港女的出現打好基礎,但卻不是造成港女現象的獨特因素。香港兼備中西、包含傳統和現代的特性,才是港女現象的重要原因。試想香港的女權日漲、女性學歷地位日高,但那些「男主外、女主內」、「丈夫要比妻子能幹有錢」、「女人是弱者」等的陳舊觀念仍然根深柢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強者不再是力大如牛、驍勇善戰的人,而是壟斷財富的人,在香港這個大市場之中,每個人都是一件商品,商品就要靠包裝,包裝就要靠外表,而女性以外表為武器的手段比男性優勝多了,更兼會考制度偏向背誦,醫學亦證明了男性的學習潛能發展比女性遲,香港女人自小就能以較大優勢進入較好的中學,透過考試制度,進入大學,再藉外表的優勢,在社會上難免有不少甜頭。
可惜地位提高的同時,心態卻沒有改變,仍舊保留某些傳統男女關係的思想,展開了一場「不完整的性別革命」。儘管一些傳統思想如「男主外、女主內」不利於女性的事業發展,但在利己主義和傳統「被壓逼」的心態驅使下,加上女性的實力早已和男性看齊,所以她們絕對有動機和能力去打破這些傳統思想,但這場打破傳統的革命是不完全的。從報章得知,不少婚姻介紹所均稱香港女士「高竇」,但「丈夫要比妻子能幹有錢」、「老公養老婆」不是天經地義的嗎?中國從古到今,這些擇偶思想並沒有出現大亂子,但如今不少香港女性已經躋身中上收入的一群,「往上找」所得的選擇恐怕不多了,加上害怕「姊弟戀」、「煲老藕」等的傳統標籤,對這班女性而言可算是「雪中送屎」了。但另一方面,男性漸漸失去競爭上的優勢,卻被傳統賦予「強者」一角,他們「往下找」的傳統意識仍十分明顯,香港男性或許可以慶幸下面有祖國的佳麗「任君選擇」,但港女的出現不是DNA出錯,而是制度和環境的結果,因此國內的女士來港後漸漸「港女化」亦不足為奇。
圖片參考: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thumb/e/ef/TvbmanshitWWW080706_15copy.jpg/200px-TvbmanshitWWW080706_15copy.jpg
圖片參考:
http://evchk.wikia.com/skins3/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的男女平等就是,男士選舉上至評判,下至現場觀眾都要是女人,全晚淫叫不絕,試問女士選美有膽起用全男評判嗎?(香港先生2006片段)
圖片參考: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thumb/8/88/W2m7p4.jpg/200px-W2m7p4.jpg
圖片參考:
http://evchk.wikia.com/skins3/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2006年TVB最高收視電視劇《女人唔易做》:「男人十居其九都是賤的」
圖片參考: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thumb/6/69/Comwomen.JPG/300px-Comwomen.JPG
圖片參考:
http://evchk.wikia.com/skins3/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網民發起投訴《女人唔易做》:「成日話男人十個有九個都係下賤, 冇個好人"......如果話"女人十個有九個都係下賤, 係雞, 冇個好人" 或"猶太人/黃種人十個有九個都係下賤, 冇個好人」,那又如何?卻得到不少嘲笑的回應:「小小事都投訴,點做大事?」、「男人都咁撚小氣,食屎啦毒男......」
http://evchk.wikia.com/wiki/%E6%B8%AF%E5%A5%B3
http://diumanpar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24408